高职教育中人文学科发展的价值取向分析

2010-08-15 00:49钱小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人文学科校园文化人文

钱小卉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6)

高职教育中人文学科发展的价值取向分析

钱小卉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6)

高职教育被定位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育,加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与科学技术密切联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力提倡,人文学科在高职院校的存在和发展处于异常尴尬的地位。对高职教育中人文学科价值定位的误解是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之一。面对日趋边缘化的境地,人文学科要发展,就必须合理确定其发展的价值取向,找出发展的正确方向。

高职教育;人文学科;价值取向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占重要比重。但同时,高职教育凸显出一个问题,即高职教育中的人文学科逐渐边缘化了。一直以来,我们将高职教育定位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是一种以掌握特定的生产技术及与该生产技术有关的科学知识为主的专门教育,学生运用这些生产技术便能产生经济效益。人文学科的发展之所以受到限制和忽视,被逐渐边缘化,是因为人文学科缺乏这种“功利性”。

人文学科对社会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要从人文学科中来。当前,合理定位高职人文学科发展的价值取向,促进高职人文学科合理、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职教育发展中人文学科的价值误区

高职教育人文学科发展之所以遭遇逐渐边缘化的境地,与长期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以来,社会,甚至高职院校自身对人文学科的价值认识存在误区有相当大的关系。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一)人文学科“无用”误区

基于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工业经济明显挂钩的自然科学学科得到大力支持,发展迅速。与之相反,人文学科则因无法直接获得经济效益、无法直接创造社会财富而日渐萎缩,在高职教育中领地逐渐狭窄,地位逐渐下降。在当代各界越来越倾向于以“有用”或“无用”来评判一门学科的环境下,人文学科遭遇如此尴尬的境地便显得顺理成章了。

人文学科以人的情感、心态、理想、信仰、文化、价值等作为传授内容,其成果大部分无法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导致人文学科呈现给外界的形象是“无用”的、在高职教育中是可有可无的。

(二)社会对高职人文学科学生的否定误区

高等院校的扩招使得如今拥有高等学历的学生人数激增,在文科类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社会更倾向于优先选择高等院校文科生,而高职院校的人文学科学生则在很大程度上被社会所否定。在以市场经济发展为优先选择的背景下,这种思维定势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高职院校科学和技术类学科发展迅速,而人文学科发展日益被忽视。

二、合理定位高职教育中人文学科发展的价值取向

现代教育始终具有两种功能:第一种是具有振兴经济、发展科技之类强烈的功利价值;第二种则是作为“人”的养成,具有人伦教化、文化传递、社会整合等非功利价值。这种非功利价值是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来实现的。高职教育人文学科发展的价值取向决定着高职教育人文学科发展的愿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职教育的综合发展质量。高职教育中的人文学科发展有其自身特色,这就决定了其价值取向也与其他类型的教育有所区别。

(一)满足学生后续发展需要的价值取向

学生的需要存在多元化特征,高职教育除了满足当前学生知识积累的需要之外,还要注重为学生的后续发展需要提供帮助。高职院校除了教学生如何“正确地做事”,更重要的是,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做正确的事”,即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正确地做事”求的是做某件事情的方法和技术,“做正确的事”求的是学生的长远发展。人文学科以人的情感、心态、理想、信仰、文化、价值等作为传授内容,正是旨在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正确的事。

为了满足学生的后续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的人文学科必须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使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强大的竞争压力时能够游刃有余、应对自如。

(二)为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服务的价值取向

一直以来,人文教育与科技进步就是密不可分的,通过人文教育,可以为科技进步提供价值指导和开拓创新的研究氛围,可以拓展科学家的思维、启迪科学家的智慧。高职人文学科是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主要载体,对全社会的科技进步起重要作用。

人文学科教育中的素质修养教育异常重要,大学生缺失素质修养,未来会造成群体性的诚信滑坡,从而扰乱正常的社会发展秩序,阻碍社会进步。素养教育、道德教育是人文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文学科对加强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增强团结意识、创新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强大的人才储备,高职教育中的人文学科教育虽然无法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但是对于全社会的人才储备至关重要。比如语言类、文学类等学科的长远和纵深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除此之外,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彭永捷还认为:“人文学科培养的专业人才,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人文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社会传续人文知识的有力保证,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反思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方向的必要指南,同时,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文化基础。”

(三)坚持传统性与创造性并重的价值取向

从古代开始,我们国家就有着优秀的人文传统,中国最早的儒家经典“经”,包括了当时政治、历史、哲学、法制、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在当时,人文精神是各种学问和技艺的核心。虽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无法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人文学科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忽视和限制,但悠久的人文传统为当代人文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知人”、“役物”等思想有待于当代人文学科的传承。

同时,面对日益进步的社会和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人文学科的教育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整,体现时代要求,适应社会需要,在学科的基本理念、发展模式、培养目标等各方面都应有所创新。

(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高职人文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模式、一个综合概念,要实现人文学科协调、均衡、合理的可持续发展,进而达到高职教育整体效益最大化,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合理整合高职教育资源

高职教育资源指的是高职教育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社会资源和其他各种具有高职特色的无形资源的总和。人力资源指的是以一线教师为主,包括各层次管理人员在内的师资力量。物力资源指的是包括教室、校园环境、实验实训基地、教学工具等在内的各种资源。社会资源是指社会发展和进步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和支撑。无形资源指的是高职校园文化、规范制度、对外形象等资源。这些资源在高职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力加强专业技术型教育资源的配置,人文学科教育资源被大量挤占。而实际上,高职教育为区域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的服务,除了技术层面,还包括精神文化层面,包括创新、合作、沟通等各种素质要求,精神文化层面的培养主要依靠人文学科的教育,因此,必须对高职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和配置,对人文学科给予适当权重分配。

2.改善高职人文学科生态环境

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定位于“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这些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面对地方、面对基层企业的具有一定基本理论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设计、制造、运营管理的实用型工程师和高技术人员”。这些新型培养模式因具有针对性强、高效、成果显见等特征而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采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此种定位使得唯职业观和唯科学技术观被过分夸大,而人文精神培养在高职院校几乎丧失了生存空间。

目前,改善高职人文学科生存状况亟需改善高职人文学科生态环境。任何层次的教育都应包括人文关怀和素质修养教育,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虽然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但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也需要形成一定的具有高等教育特点的规范制度和校园文化,有内在文化支撑的院校才具备发展前景。所以,应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要求出发,改善高职人文学科的生态环境。

3.提高高职人文学科发展质量

高职院校人文学科的逐渐被忽视,导致人文学科质量每况愈下,如此发展下去,将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导致人文学科彻底从高职院校消失。所以,高职院校的人文学科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抛弃传统的规范化、程式化教学模式,强调灵活性、适应性;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人文学科教师的素质培养,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有重点地创建文科实验室等。

人文学科质量提升,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持续不断的热情和努力,需要周密详细的发展计划,需要具备战略眼光,不能以短期成果的隐性否定工作的成效。

4.建设高职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要结合高职职业性特色,营建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校园文化,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素质和关键能力,开展体现人文特点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对未来从事职业的热爱和开拓创新精神。高职教育的特色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不能简单模仿或复制普通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应结合自身特点,“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着手,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术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形成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科学民主的价值理念、导向正确的舆论环境,使学校形态、文化神态、师生心态内外和谐,办学实力、学校活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将人文学科的成果凝练成高职校园文化,是维持高职人文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途径。人文学科发展的成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文教育的导向、规范和约束功能有利于校园文化中的制度和规范文化建设;人文学科的素质、文化、创新精神培养有利于高职社团活动的开展和丰富。

[1]范旺辉.如何在高职高专类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思考[J].消费导刊,2008,(3).

[2]刘福军,成文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G718.5

A

1673-0046(2010)11-0012-02

本文系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青年专项课题“高职教育中人文学科的建设状况研究”(编号:09GZQ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人文学科校园文化人文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人文绍兴
再论哲学人学的学术性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人文社科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人文学科文化及其影响大学生发展能力的基本理路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