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2010-08-15 00:50马新
铜陵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马新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埠蚌 233041)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马新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埠蚌 233041)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深入分析,究根探底,因势利导,从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入手,不断探寻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切实改进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新的形势,应认真研究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弄清其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稳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层面呈现出的特征

(一)思想观念方面

一是思想活跃,求新猎奇意识较强。当代大学生大多为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人,正处于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中西方文化观念激烈碰撞的时期,他们思想非常活跃,拥有较强的开放性思维,求新求异意识比较强,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新潮流、新看法,善于运用新的手段和方法获取新的信息,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等科技手段的日益普及,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的手段,激发了大学生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行为,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大学生接触错误思想和树立不良价值观的机会。

二是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呈现多元性。国内外整体环境的变化以及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发展,使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取向都在发生变化。当代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偏离和排斥主体价值观的现象,其消极价值观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部分大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集体主义观念淡化,本位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明显,他们缺乏奉献精神和大局意识,过分注重个人发展,直接导致了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的错误行为的出现。此外,一些大学生拜金主义严重,崇尚金钱万能、金钱至上,用金钱来衡量一切,认为金钱是评价所有行为的标准。这种腐化的价值观不仅危害了整个社会的稳定,更为重要的是拥有此种价值观念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浮躁和仇视等心理,从而严重危害自身的身心健康。

三是心理结构紊乱,产生了心理问题。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育并没有完全的趋于成熟,所以对待很多问题并不能做出很理性或是正确的分析和决定,容易走“死胡同”,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方面仍然有非常大的欠缺,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和有效的机制,此种情况造成了大学生在早期出现较轻的心理困惑时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进而造成了日后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此外,由于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信仰的缺失,更加重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很多同学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诱发的事件正说明了这一问题的日益严重性。

(二)道德观念方面

一是部分大学生出现明显的务实功利的倾向,道德理念表现低层次,并且这种倾向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在学业上,一些大学生认为专业知识对自己以后的就业是最重要的,因而只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自身在道德素质、人文素养方面的提高;在就业选择上,很多大学生都向往去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即使挤破了脑袋也要往里钻,很少有主动愿意到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偏远地区工作,从而造成了“不是无业可就,而是有业不就”的结构性失业的特殊局面;在人际交往上,部分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交友动机不纯的现象,结交朋友不再是出于惺惺相惜、志同道合,更多的是想结交权贵从而为自己将来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二是部分大学生对事物持有双重评价标准,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待别人与对待自己不一致。他们喜欢用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去要求别人,而对自己却倾向于采用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往往理论上认同的理想和信念,在实际行动时却不能完全践行。

三是缺乏自我认同感,丧失精英意识。伴随着近几年高校持续扩招,大学生的规模在不断地壮大,人们普遍感觉高校的门槛越降越低,以前一个街道一个村庄出一个大学生都觉得非常的不容易,而现在一个家庭出一个甚至二个大学生都已经见怪不怪了。此外,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情况的屡见不鲜,使得相当一部分高校学生认为自己不再是同龄人中的精英。他们认为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因此自己不再是天之骄子,他们对将来的迷茫使其根本无暇顾及思想道德方面的提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不足)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学校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普遍存在着只看重学习成绩而轻视思想道德教育的情况,致使很多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形成了不好的思想道德观念,而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高等学校的事情,一旦高校学生出现思想道德缺失的情况就将责任全部归咎于高等学校,这对于高校来说其实是非常不公平的,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生产出了不合格的半成品,又怎么能指望高等学校会提供合格的成品呢。此外学校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着方式方法落后的现象,往往以枯燥的说教为主,形式单一,内容陈旧,重理论教育,轻实践环节,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且从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专职辅导员等也存在着理论水平底下、与学生之间隔阂过大的问题。

(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在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在整个社会整个家庭的殷殷期盼下,初高中阶段的学生被赋予的任务就只有学习,因此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学习和心理压力。而一旦由备受束缚的初高中生活进入到氛围相对宽松的大学校园后,他们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丧失理想和斗志,甚至有些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另外,一些自制能力差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往往不思进取,随波逐流。

(三)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特殊时期,新旧体制的交替、中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大学生容易出现迷茫的情况。传统的以集体主义、奉献主义为中心的社会价值观念及基础道德观念极易受到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多种新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挑战。而大学生往往存在着心理年龄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没有定型的情况,因而容易被新的价值观念所迷惑,在理想和信念上发生动摇,放松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就会做出某些不良道德行为。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途径

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绝不是仅仅能依靠某一部分人就可以完成的事,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一蹴而就的工作。可以尝试从构建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三个方面着手改进。

(一)构建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家庭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根深蒂固,甚至能够贯穿其整个人生。虽然目前在校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家庭教育的作用可能也远没有中小学阶段直接,但在一些关键事件的处理以及重大事项的决策方面,家庭的作用仍然十分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或特定条件下,甚至发挥着主导作用。调查结果也显示,大学生认为对其思想观念有影响的主要是父母,其中将父母作为第一影响因素的学生竟达到53.8%,而将父母作为前五位影响因素的学生总数也达到了83.5%,足以显示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除了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之外,社会教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当今社会,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大学生同社会的接触也日益频繁和深入,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中介是影响其思想观念的主要方式,人际交往和图书等也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及对其产生影响的重要渠道。对于社会教育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在业内普遍流行着一种“5+2=0”的说法,即五天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完全有可能被双休日两天大学生的负面社会经历所抵消,这种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绝不是危言耸听。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置于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进行,努力构建立体交叉、覆盖广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惟有如此,才能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具体地说,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定期联系制度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双管其下。此外,要充分发挥报纸、杂志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多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观、价值观,从而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加强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就高等学校内部而言,富有成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队伍是关键。这里所言之教师,绝不仅仅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和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高等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使命,高等学校内部应该树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观念。让专业课教师参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更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1]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总的来说,现阶段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教育内容枯燥、空洞,教学方法落后、单一,由此直接导致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成为“学生最不愿上的课和老师最不愿教的课”这一现象的出现。因此,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已迫在眉睫。为此,高等学校要逐步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尤其在与学生现阶段和未来有密切关系的事情上以及其最为关注的事件上要建立常设的社会实践基地,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变枯燥的理论知识为生动的社会活动,从而减少学生的排斥和逆反心理。要逐步探索和建立与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服务奉献社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使学生受教育、增才干的目的,在此过程中逐步培育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此外,高等学校在注重发挥“第一课堂”作用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日益重要的地位。要充分关注种类繁多的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在不破坏学生社团学生自治状态下,逐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保持正确的主旋律,从而让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叠加作用而不是抵消作用。随着信息化席卷全球,网络正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接收和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高等学校应正确认清这一新形势,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BBS论坛、贴吧等及时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鼓励政治理论课老师、辅导员等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为其排疑解惑,纠正其认识上的偏差,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也绝不是单凭某部分人的努力就可以办到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关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必须树立全员育人观念,全过程育人观念,改变现阶段偏重“教书”而忽视“育人”这一状况,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1]田晓明,芮国强,周玉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成因与政策[J].苏州大学学报,2006,(6).

G641

:A

:1672-0547(2010)05-0116-02

2010-09-13

马新(1962-),女,安徽亳州人,安徽财经大学宣传统战部政工师。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