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丽萍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天津 300387)
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学生学会学习
芦丽萍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天津 300387)
在人类全面进入信息社会的 21世纪,学会学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手段,更是青少年学生最基本的任务。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获取知识以及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信息社会;学会学习;素质教育;转变教育理念
在信息社会,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当今社会每个受教育者应达到的目标;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师应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师的最高境界。当前,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作为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根本。教师应努力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认识到,今后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今后的学习是终身学习。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是为了知识而学习,更是为了学会学习而学习。如果不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即使学到的知识再多,面对高科技的信息时代,也将无力应变,终究会变成“现代文盲”。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更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曾引起世界各国强烈反响的《学习的革命》一书中说:“教育要实现现代化,要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不能不从观念,思想,方法,行动上发生一场深刻的革命。”其中转变观念至关重要,观念属于思想意识范畴,正确的观念决定正确的思想,继而产生正确的方法并带来正确的行动。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以下几方面认识到“教会学生学习”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
(一 )“四大支柱 ”教育观
1996年,“国际 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报告。该报告的核心内容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新构想,认为人类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学习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1]其中“学会认知”指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大支柱”教育观对于智育不仅强调知识的学习而且强调实际能力的掌握,强调的是让学生掌握认知的手段、方法,即学会如何学习,而不是系统化的知识本身。而传统学校教育在“智育第一”的前提下,强调的只是书本知识、理论知识,而对实际工作能力与适应能力的培养不予重视。由于在信息时代知识急剧增长,若是象传统学校教育那样只强调对系统知识本身的学习与掌握,那么学到的知识大部分会很快过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方法,才能在进入社会以后,通过自学继续学到工作中所需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学会认知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认知工具求知,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知识,学会构建知识,也就是要学会继续学习的本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知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二)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本质
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一是中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之后就无事可做了。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题方法的学习习惯,更不懂得解题后应该进行总结、归纳、推广,也就是说没有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不注重理解,偏重于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甚至在解题时,条件稍有变化,便无能为力。二是部分学生意志薄弱,不能强制自己坚持学习。如有些学生,一旦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题目较长或者一次尝试失败的题目,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甚至由于贪玩厌学、经不起诱惑而无法把学习坚持下去。三是部分学生自卑感强。由于来自教师、家长和周围优秀同学的压力,有些学生感觉自己是个“差生”,在未接触到新知识之前,就有一种畏惧心理。一旦接触到这些知识,稍有不理解,便会自暴自弃,直至放弃学习。
其实,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都将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在学校常常会有以下现象发生,同一个老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法,为什么有的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事半功倍、成绩优秀;而有的学生则灰心丧气、成绩不尽人意?另一种情况可能是同一个学生遇到不同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也会有所不同。以上这些现象的出现,关键在于教学是否得法,学习是否得法。因此,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习成绩好与坏,不仅与学生本身的学习特点有关,也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活动。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2]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教会学生学习才是教学的本质,教师的职责是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高效的学习能力,并懂得如何运用这些能力来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教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教师不是教,而是教学,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也讲:“教是为了不教。”由此可见,教学不只是指教师教,还包括学生学,教师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进步,教学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进步上,而不是体现在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
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指出教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其中“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就是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学会认知就是学会“知识”,学会元认知就是学会“学习”。“教学生学会学习”实质上就是教学生掌握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教学实践证明运用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的成效。
(一)元认知的概念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 (J.H.Flavell)的观点,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3]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在教学心理学中常提到“学习如何学习”,指的就是元认知。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元认知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是近年来才出现在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与元认知的区别,正如“学习”与“学习如何学习”的区别一样。一个人记住了某些知识是一回事,而对知识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灵活多变的运用、归纳总结和扩充却是另一回事,例如政治课上记忆了一些基本理论和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去分析具体问题是不一样的;改正作业的错题和对错题的反思也是不一样的。正因为有些学生没有“学会学习”,才会造成听课能懂,但做题不会的现象。随着对元认知作用的认识和研究,教育工作者已逐渐认识到元认知能力对学生学会学习是相当重要的。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有意识地将元认知技能的训练列为教学的明确目标之一,这将对教会学生学习是一个极大的推进。
(二)运用元认知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元认知知识主要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包括首先,内差异的认知。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能力及其限度,对不同的学科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学生可能正是因为个体内差异的原因,也就是可能因为兴趣和爱好的不同而造成偏科;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差科上克服困难,找出有效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多花费一些时间弥补不足。其次,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认知上的区别,当某学科的学习能力不及他人时,不要急躁。如在高中阶段,男女生由于思维方式不同,女生好像理科成绩总是不如男生。这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女生客观地分析自己与评价他人,要增强必胜的信心,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加强自主学习。再次,关于主体认知水平和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主体因素的认知。当有的学生某一学科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时,学生的心情可能是绝望的。作为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让学生知道记忆、理解有不同的水平,知道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知道人的认知能力可以改变。这样,才有可能将一个“濒临绝望”的学生从根本上扭转对自己的偏颇认识,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愉快而充满希望地学习。
有关任务的知识。在有关认知材料方面,主体应当认识到,材料的性质、材料的长度、材料的熟悉性、材料的结构特点、材料的呈现方式、材料的逻辑性等因素都会影响认知活动的进行和结果;在有关认知目标、任务方面,主体是否知道不同认知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能是不同的,有的认知活动可能有更多、更高、更难的要求。例如,有的学生因为偶然的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心情郁闷,思想压力很大。这时,教师要通过分析考试题目的难易程度、学生整体的成绩、相对水平等进行客观评价。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任务,由于其特质决定了认知结果,也就是对任务完成结果的评价应该是相对的。在教师的教育与启发下,学生一旦把握了这些元认知知识,就有可能使其减小压力而轻装前行,增强自主学习意识而不断进步。
对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法的知识。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比如,进行认知活动有哪些策略?各种认知策略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它们应用的条件和情境如何?对于不同的认知活动和不同的认知任务,什么样的策略可能是有效的等等。学习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学会学习却可以主动地去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要学会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己的理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知识并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三)运用元认知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地监视、控制和调节。掌握了元认知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元认知策略也可以认为是在认知过程中使用的学习方法,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计划策略”可使学生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计划策略包括设置短期或长期的学习目标、预习要学习的课程、列出看不懂的问题以及预测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等。简单地说“计划策略”就是对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的时间安排和效果预测。能合理制定计划、认真执行计划、有效完成计划的学生会是一个学习成功的学生,他清楚自己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什么时间适合干什么。学习有计划的学生是一个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而有的学生在计划上缺乏科学安排和总体设想,更没有对事物发展的预测性,这时候教师要给予悉心的指导,使学生不论听课、完成作业,还是为了准备考试,都应当有一个客观的“对策”。
“监控策略”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这些策略可以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认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当为了应考而学习时,会向自己提出问题,并且会意识到某些章节并不懂,而阅读和记笔记的方法对解决这些问题行不通,需要尝试其它的学习策略。监控策略主要包括两种,一是领会监控。领会监控是指一种具体的监控策略。例如有些学生在预习课程内容时,往往不得要领,这时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教师要教会学生以下几种方法:变化阅读速度,以适应不同难易程度的内容;中止判断,如果某些内容不太明白,继续读下去,可能会在后面的阅读中自然领会;猜测,当所读的某些内容弄不懂时,养成猜测的习惯;重读较难的内容,尤其是当内容仿佛自相矛盾或模棱两可时。其实最简单的策略往往是最有效的。二是集中注意。人的注意能力是有限的,当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某件事情上时,就会放弃对其它刺激的积极注意。例如,优秀的学生往往利用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题目。这样,他们就能高度集中精力完成当前的任务,而意识不到细微的身体感觉,甚至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其它刺激。这样做,对于巩固复习、发现问题是非常有效的。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有效的指导,使学生体验集中注意所带来的高效学习效果。
“调节策略”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例如,当学生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程的某一部分内容时,就会想办法解决;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考试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等。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其学习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并能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补救理解上的不足。例如,学生在解空间几何一类数学题时,发现一旦遇到空间向量的计算就出错,检查了一下觉得不是计算本身的问题,而是对空间向量的加减问题搞不懂,该怎么办呢?或许会回归课本,先搞懂概念,再做几道同类题目;或许会找一本经典教辅书,钻研一下经典例题来理解;或许还会将问题放到转天去问老师。这意味着学生要搞清楚在学习过程中,也就是在认知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即提出问题;然后学会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就是发现问题;接着如何去改正自己的错误,也就是解决问题。此外,还要能预测什么方法可能会解决问题,或者能判断出什么方法效率更高,什么方法会一劳永逸。
从素质教育的全程性来看,素质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作为教师就必须教学生学习。“教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才能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之后,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成为为国家建设出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董奇.论元认知[J].北京大学学报,1989(1).
[责任编辑:陈 浮]
An important Goal of Quality Education:Teaching Students How to Lea rn
LU Liping
(EducationTechnologyDepartment,CollegeofEducation,TianjinNormal University,Tianjin300387,China)
Learning how to learn is not only the basicmeans for hum 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essential mission for adolescents when we enter the information era in the 21st century.Teaching students how to learn is the important goal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competence-oriented education in an all-round way.Teachers dedicated to basic education should transform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cultivate students’consciousness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capability to obtain know ledge voluntarily and to find and solve problem s so as to lay so 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society;learning how to learn;quality education;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concept
G421
A
1009-7228(2010)03-0022-04
2010-04-01
芦丽萍,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