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发展规划的理论选择

2010-08-15 00:45佟新宇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0年5期
关键词:增长极沿海地区江苏

佟新宇

(连云港市统计局,江苏连云港222006)

江苏沿海发展规划的理论选择

佟新宇

(连云港市统计局,江苏连云港222006)

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及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二元结构主义”理论都不能很好指导当前的江苏沿海发展。采用基于非均衡发展理论形成的点轴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则是一种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规划;理论;选择

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模式上,发展经济学家们长期存在两种不同的争论:其一是均衡发展理论;其二是非均衡发展理论。均衡与非均衡是贯穿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体,它们相互交替作用,不断地推动区域系统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化。

一、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源于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它的核心思想是:给定一个不均衡的区域经济状态,只要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资本和劳动的逆向运动可实现效率与空间平等的最优结合,社会不需要付出总体效率的损失,随着时间的流逝,空间上的平等会自动实现。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主要有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和平衡增长理论、纳尔森的低水平陷阱理论、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等。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提出以后,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开发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它强调均衡的、大规模投资和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市场机制的局限性,突出中央计划,强调物质资本的重要性,实行宏观经济计划的必要性;它对工业化过程中片面强调工业化,忽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的倾向有所影响,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和区域开发提供了一种理论模式,产生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我国在建国以后的前三十年,国家区域经济建设中一直实行均衡发展战略。该战略主要强调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的均衡和公平发展,在区域发展的公平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但三十年的实践证明,区域平衡推进和收入平均分配的选择是低效率的,必须集中有限的资源首先发展一部分地区,以此为推动力逐步推进其他地区的发展。于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国家选择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二元结构主义”理论

针对罗森斯坦—罗丹、纳克斯等人提出的区域均衡增长理论,另一些经济学家则从相反方向提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主要有佩鲁的增长极理论、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赫希曼与弗里德曼的“核心区—边缘区”理论等。

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验来看,区域差异的变动一般受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市场作用和政府干预三种力量的影响,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片面强调哪方面的作用,都是不恰当的。许多国家从城市与周围地区相互联系的角度出发,把增长极看成是加快区域发展,尤其是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地域组织模式,但大多数国家的实践,不是导致失败就是收效不明显。增长极理论的应用需要一定的区位条件,如果这些条件对经济落后地区来说是缺乏的,就会出现产业结构联系中断,现代化企业与当地无法形成产业链,各种资源要素无法扩散,只能形成“孤岛经济”。核心—边缘理论强调长期的地理渗透效应对促进后发区域经济发展和减少区域差距的重要作用,这对研究后发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这些理论都没有阐述非均衡发展的合理界限问题,区域差距扩大可能会付出因社会激化所导致的经济停滞的高昂代价。

三、基于非均衡发展理论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依据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某种理论提出的。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主要实施的有梯度发展模式、增长极发展模式、点轴发展模式和网络发展模式等。

1.梯度发展模式。梯度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通常表述为:无论是在世界范围,还是在一国范围,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客观上形成一种经济技术梯度,有梯度就有空间推移,首先让有条件的高技术梯度地区,引进掌握先进技术,然后逐步向处于二级梯度、三级梯度的地区推移。该模式是基于缪尔达尔、赫希曼等人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已形成了经济发达区和落后区(即核心区与边缘区),经济发展水平出现了差异,形成了经济梯度,试图利用发达地区的优势,借助其扩散效应,为缩小地区差异而提出的一种发展模式。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在研究区域问题时,逐步转向梯度发展理论。我国经济分布在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三大地带,中西部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技术力量薄弱,资金不足,大多数地区处于中间技术地带,有的甚至处在传统技术地带;而沿海和部分中部地区则具有先进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因此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时序选择是:由东向西,按技术梯度,使先进技术地带逐步向中间技术地带、传统技术地带推移。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过转移的加速,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以后的经济发展证明,这一战略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积累能力,比分散投入平衡增长要大得多。

2.增长极发展模式。增长极发展模式是空间增长极理论在区域开发中心的运用。增长极发展模式备受青睐,它形象直观,易于接受,然而运用好增长极发展模式,却需要准确把握增长极的内涵和运用条件。在一个广大的地域内,增长极只是区域内各种条件优越,具有区位优势的少数地点。一个增长极一经形成,它就要吸纳周围的生产要素,使本身日益壮大,并使周围的区域成为极化区域。当这种极化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并且增长极已扩张到足够强大时,会产生向周围地区的扩散作用,将生产要素扩散到周围的区域,从而带动周围区域的增长。增长极的形成关键取决于推动型产业的形成。推动型产业一般现在又称为主导产业,是一个区域内起方向性、支配性作用的产业。一旦地区的主导产业形成,源于产业之间的自然联系,必然会形成在主导产业周围的前向联系产业、后向联系产业和旁侧联系产业,从而形成乘数效应。

3.点轴发展模式。点轴发展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点轴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种区域发展理论。它从经济增长与平衡间的倒“U”型相关律出发,认为国家目前仍处于不平衡发展阶段,而点轴开发是现阶段最有效的空间组织形式。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这种经济中心既可称为区域增长极,也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起来这就是轴线。这种轴线首先是为区域增长极服务的,但轴线一经形成,对人口、产业也具有吸引力,吸引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并产生新的增长点。点轴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因此,点轴开发可以理解为从发达区域大大小小的经济中心(点)沿交通线路向不发达区域纵深地发展推移。

4.网络发展模式。在布局框架已经形成,点轴系统比较完善的区域,进一步开发就可采用网络发展模式,进而构造现代区域空间结构。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区域,其空间结构必须同时具备三大要素:(1)“节点”,即各级城镇;(2)“域面”,即节点的吸引范围;(3)“网络”,由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网、通信网等组成。网络开发是强化网络已有点轴系统的延伸,提高区域各节点、各域面之间,特别是节点与域面之间生产要素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促进地区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是区域发展中一种较完善的模式,是区域经济发展走向成熟阶段的标志。这种模式主要适合于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如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都适宜这种模式。

四、江苏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三种可选模式,一是均衡发展模式,即每个区域、每个产业都保持相同的发展速度;二是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模式,即发展有快有慢,有先有后;三是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强调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同时,采取积极的方法,对这种不均衡进行适度的调控,以期实现区域整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此模式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首选模式,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选模式。《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理论依据就是非均衡协调发展下的点轴发展模式。

点轴发展模式的基础是因为社会经济客体大都产生和集聚于一些具有特殊优势的点上,形成大小不同,职能相异的城镇,而城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线状基础设施(各类交通线、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来进行的。而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集聚后,会向周围地区发射它的影响力,这就是扩散,扩散一般情况下是渐进的,而不是平推的,也不是大跨度跳跃的,且随着范围的扩大和距离的增加程度递减。但随着距离的延伸,都会形成较大较多中心点的主轴。对于大范围来说,最终实现从点—轴—面的全面扩散和空间推移,使各地的国土资源和空间获得充分的相对均衡的开发利用。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根据我省沿海三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结合区域总体功能定位,进一步调整优化空间布局,适度扩大城镇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合理布局农村居住空间,保障生态空间,实现国土空间的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形成“三极、一带、多节点”的空间布局框架,提出了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五大领域重点任务。一是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大力加强交通、水利和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水资源保障和防洪减灾体系、高效清洁稳定的能源保障体系,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依托沿海三市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建立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农业观光休闲基地;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临港产业、优势和新兴产业,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研发与设计、金融与商务等服务业,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三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就业社保一体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提升城镇发展水平,重点加快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中心城市发展,逐步建成经济实力较强的特大城市,增强县级市和县城镇综合功能,培育壮大各类小城镇。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繁荣。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切实加强教育文化、科技人才、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建设,优化公共产品配置,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和产品的供给能力。四是推进海域滩涂资源开发。发挥海域滩涂资源丰富的优势,科学编制海域滩涂开发规划,依法科学围填海域滩涂,高效利用围填形成的土地资源,统筹考虑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产业开发和城镇建设。五是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重要湿地、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的共同建设、共同保护和共同治理,强化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治理,切实加强环境监管,严把环境准入门槛,有效治理和控制环境污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材和节地,加大资源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江苏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述评

采用点轴发展模式,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是一种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它首先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的选择,强调按照最大效率原则配置和利用各种社会和经济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既是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是产生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的直接原因;其次,它强调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即国家通过宏观政策和宏观调控确保区域经济非均衡度的适度化,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采用点轴发展模式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和效率的统一,“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完美结合。

1.有利于长三角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是一种适度倾斜的不均衡发展模式。所谓适度倾斜,就是国家根据需要和地区的投资经营环境和投入产出效果,确定江苏沿海地区为重点开发区域,并在资源分配和政策投入上实行适度的倾斜政策。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将有效缓解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状况,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长三角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全国沿海生产力布局。江苏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对外开放城市、开发区等经济开放的格局,实行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也是一种开放型的战略,将进一步增强长三角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两大区域在更高平台上开展合作,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经济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对接融合,进一步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形成全国沿海地区共同发展、互动并进的新局面。

3.有利于服务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江苏沿海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讲,经济发达,技术较先进,科研力量也强,市场发育程度较高,但自然资源短缺;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市场发育程度也较低,技术工艺相对落后,科研力量较弱。区域之间这种优劣并存、长短互见的状况,正是推动区域间相互依赖、互相补充,开展经济技术协作的内在动力。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既支持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提升了东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又可以增强陇海兰新沿线地区的出海大通道功能,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崛起战略,进一步加强东中西的经济交流和良性互动,为中西部地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承接国际资本转移、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有利于强化我国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提升江苏乃至全国整体对外开放水平。新亚欧大陆桥连接欧亚两大经济圈。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将进一步提升江苏、广大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加强我国与欧洲、中亚、东北亚国家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推动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1]赵海均.破解中国经济之谜.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

[2]《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09。

(责任编辑:高萍萍)

10.3969/j.issn.1674-8905.2010.05.014

猜你喜欢
增长极沿海地区江苏
论民国沿海地区渔业发展困境及其应对路径
数读江苏
打造『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创新实践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西海岸增长极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威海沿海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
误区:非沿海地区人人需要补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