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选择

2010-08-15 00:42王珊珊林志鹏张水银
文教资料 2010年6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

王珊珊 林志鹏 张水银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510520)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选择

王珊珊 林志鹏 张水银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510520)

大学生人文素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和竞争力,但是我国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要改变这一现状,大学教育应从改革课程设置、专业课程渗透人文精神、开展第二课堂、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及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问题分析

人文素质培养的主要方面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的主流文化反映了校园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和现实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知识结构及志趣追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现实的角度看,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格境界有待提高

人格是与社会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一种精神面貌,是社会成员在价值观、态度、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等诸方面所表现出的共同而普遍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近年来,人们逐渐形成一种共识,人格素质与一个人的成才密切相关,因大凡成就卓越的人都具有完善、健康的人格。而当代大学生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一是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其次是生活品位低下,盲目追逐时尚;最后是缺乏上进心,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

(二)缺少人文知识的积淀

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丰富的人文知识是一个人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一个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必备之条件,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不少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文、史、哲和艺术方面的知识浅薄。很多大学生没有读过传统的文学名著,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沉迷于武打、言情、漫画等低层次的书籍,很多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几乎完全用在上网娱乐、聊天、购物、游戏上。

(三)心理素质不够健康稳定

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但是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缺乏情绪调控能力,遇事容易冲动,不计后果;心理承受能力低下,遇到挫折、失败不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意志消沉,怨天尤人,以致出现心理障碍。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诸多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

(四)人生价值不够明确

2.3 盐胁迫条件下生物复菌剂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由表5可知,盐胁迫下使用“苗壮素”黄瓜单株产量为0.76 kg,比不使用复合菌液增产68.9%。使用“苗壮素”后黄瓜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均增加,亚硝酸盐含量下降,提升了黄瓜的风味品质和营养品质。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部分大学生思想观念仍不成熟、不稳定,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仍在逐步树立的过程中,易受不良意识形态与文化、自由主义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与权力至上等因素和观念的影响,产生价值观困惑。他们找不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缺乏理想和信念;不关心自我发展,只贪图一时的快乐和满足;生活没有目的和方向,日子浑浑噩噩;对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避而远之,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等等。

造成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层面也有学校教育层面。一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专业教育基本取代人文教育,导致人文内涵日益流失;二是大学教育理念偏狭,普遍重视知识技能的提高,轻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尤其是理科教师忽略了从自然科学知识中进行人文因素的挖掘;三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心理日益加强,整个社会浮躁,缺乏人文氛围,导致学生急功近利,仅仅关注考级、考证等就业实用主义的现实需要,无暇顾及人文素养的培育。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一)增加人文课程比重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文课程的比重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依据目前的现实情况,落实这一策略的方式之一就是将选修课做精、做实。从某种意义上说,选修课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递。高校要通过多开设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美英等国高校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值得我们借鉴。如哈佛大学的“共同基础课”五类课程中,文学与艺术和外国文化是其中的两类;牛津大学一直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古典文化知识的学习。从民族发展的高度看,学校应该像重视英语、计算机等课程那样重视人文课程,加大投入,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制度化管理,实行统一考试,将考试结果与授予学位挂钩。

(二)人文精神渗透专业课程

很多大学专业课程(尤其是理工科)教授的只是科学知识,少有人文内容。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人文精神与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突出人与事物的主体作用和人对物的态度,使专业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不仅得到科学知识,而且受到高尚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比如,通过介绍学科的发展史、人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成果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爱国心,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科学道德,形成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并学会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交流与合作,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营造具有浓厚创造气息和强烈创新意识的人文知识环境。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从而起到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效果。有调查表明:60%的学生参加过学生会、社团、艺术节等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学生认为参加这些活动很有收获,可以“锻炼自己”、“丰富业余生活”、“结交朋友”、“扩展知识面”等。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很多主客观因素没有参加过第二课堂的活动。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引导、鼓励学生社团的成长壮大,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并为之创造必要的条件,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成长。

(四)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包括其学识水平和人格魅力。教师的学识水平不仅包括他在本专业研究领域中的深度与广度,而且包括他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准确把握,以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其游刃有余的应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则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形的持久的影响。教师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审美情感等,是学生人文素养建构的重要参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思想碰撞的过程。只有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的关键。

(五)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往往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行为风范,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校园浓厚的人文氛围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高校应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挖掘环境育人资源,提高学校文化品位,让学生利用先进的学习设备在环境优美的校园中学习,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启迪,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升华精神,提高人文素养。高校还应规范各种团体活动,良好健康的团体活动可为人文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诸如人文素质讲座、校园文化节、读书沙龙等,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交流情感、互动学习,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人文情怀。

(六)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素质的又一重要途径。内容丰富且实在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环境保护、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大学生不仅能了解国情、民情,认识自己,印证自身价值,而且能在耳闻目睹、亲历亲为中感知和体验人文精神,拓展视野,陶冶情操。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人文素质教育,其丰富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其它教育途径和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当然,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他们的人文精神还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联合参与,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素养氛围,承担起推进和提升当代青年人文素养的责任。

[1]赵邦信.浅谈文化素质及文化素质教育[J].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0).

[2]俘景才.大学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3]丁小强,胡庆方.大学生素质拓展与素质教育内涵的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03.

[4]甘霖.论大学生素质拓展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青年研究,2003,(3).

[5]胡显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努力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M].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