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子》 说 “胜”

2010-08-15 00:42赵立伟
文教资料 2010年6期
关键词:胜者战场孙子

赵立伟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上海分院,上海 200433)

《孙子》是中国古代军事谋略思想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总结了春秋时期重要军事斗争的经验,深刻揭示了一系列带有普遍规律的战争经验。直至今世仍对军事理论的发展,乃至各行各业的发展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孙子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他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兵贵速,不贵久”;“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著名的论断,全面分析了敌我、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进退等态势,并强调对战略战术的灵活运用。孙子的军事思想中带有十分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孙子》中,孙子对“胜”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孙子军事思想中的“胜”充满着仁爱之心,他的“胜”是仁慈的胜,是反对暴力的胜。但是,作为一名战略家、军事家,他又必须寻求战场上胜利的规律,因此《孙子兵法》中提到了很多“胜”,且“胜”的内涵极其丰富。下面我就孙子兵法的“胜”来谈孙子的制胜法门。

一、先胜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旦战争爆发,或战争即将爆发,作为战争的主体也好,客体也罢,都希望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是,战争的双方是完全对立的,胜利永远只属于一方。因此,孙子主张在战前就作好战争预测和分析,通过预测和分析进行战略部署,将战争的胜利提前到战争准备阶段,在战争爆发之前,就把胜利牢牢握在手里。

1.算胜

孙子曰:“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吾以此知胜负矣”。并且还具体地提到,以“度、量、数、称、胜”来综合分析,判断战争胜利的可能性大小。孙子认为,战争中的较量是综合国力的对抗,而非单纯的兵力对抗。因此,要想获得战争的胜利,在战争开始之前便应对“五事”、“七计”进行比较研究,对战争做全面地把握,这些工作做好了才可以采取军事行动。也正是因为计算,得出胜利的的概率,并根据分析利弊来调整战略部署。这样可以使战前的准备更有利于我方取得胜利。但是,再准确的计算,也应对不了战场的突变性。由此,在采取军事行动前要计算,在采取了军事行动时也要计算。因此,孙子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并且还要“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2.为不可胜

在一场战争中,战争胜利或失败的因素有很多,并非只有综合国力强大的一方才能取得胜利,也并非占尽天时地利的一方一定能取得胜利;一个一流的将军也可能败给一个无名小卒;一支强大的正规军在人民游击队面前也不能轻易胜利。因此,孙子认为,一场已经胜利的战争的开始,不是能打赢,而是能不被战胜。战争不存在平局,只有立于不败之地的军队才可能不输,其结果只有可能是赢。因此,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这一胜一败之间,便道出了兵者制胜的法门。

3.知可胜

已经知道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后去取得战争的胜利,在我们看来是轻而易举,而孙子则不这样乐观地看待这个问题。战争一直朝有利于一方的方向发展,但是,最终的胜利却不属于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孙子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同时,他还指出了许多为了确保战争必胜的途径,在他看来“胜可为也”,“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胜可知,亦可为”,战争的胜利必定朝着我们一步一步迈进。就是这样的伟大战略构想、伟大战略策划,孙子仍认为“非善之善者”,因为他怀着一颗仁慈的心,一颗热爱生命的心,他虽是军事家、战略家,但在他看来,只有“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者”。

二、战胜

战争通常由两个阶段组成,一为战争准备阶段;一为战争实施阶段。通常我们认为的和平阶段,也是战争的准备阶段。战前准备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保证在战争实施阶段能取得胜利。对于各时代的兵家,战场上克敌制胜的法门各有不同,尤其是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一场战争的一个战术动作,可能都会影响到战略全局,但是,有许多规律性的原则是不变的,而孙子深刻地揭示了战场上的这些规律。

1.速胜

孙子曰:“兵贵胜,不贵久。”首先,军事行动是对综合国力的考验,“举十万之师”便要“日费万金”,所以,应当速战速决。其次,采取军事行动,应当“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要达到这个效果,则用兵者,宜速不宜迟,迟则生变。因此,孙子曰:“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但闻拙速,未睹巧久。”不单单要速胜,孙子还提出“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的因良于敌的战胜思想:这里的“胜”,充分体现了孙子军事思想的辩证法思想。削弱敌人,强大自己,乃是取胜之道。

2.将胜

孙子的军事思想,十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孙子兵法》没有明确提出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它无处不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孙子提出了将帅“五德”与“五危”,为战场的指挥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这五条是预见战争胜负的五个条件,但是他对将帅提出的要求更为具体化。为将者应知此五者,知此五者之人,必是善战之人。故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事实上,孙子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将帅制胜的观点,在他看来真正能率兵取胜的将帅应该是:“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这也是当今军队的人才建设值得借鉴的。

3.兵胜

战场上的胜利,来自于前期的充分准备,来自于将帅的指挥有利,来自于“知彼知己”,来自于“以迂为直”。但是,真正的战场是残酷的、多变的,真正的战场是力量的碰撞,是实力的比拼,是智谋的较量。面对残酷而又真实的战场,孙子总结了很多取“胜”之道。孙子曰:“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这些都是孙子为我们总结的战场制胜的法门,不单是孙子对战场经验的总结与分析,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孙子的谋攻思想。

三、全胜与守胜

上面提到了很多“胜”,这些“胜”充分展现了东方兵圣的伟大与智慧。但是,对于胜利,孙子却有着与一般兵家截然不同的看法。虽然是战略家、军事家,但是孙子却怀着一颗仁爱之心来对待战争,孙子曰:“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因此,孙子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放眼当今世界,人类文明几经风雨,几经沧桑,但是真正能领略到其中奥义的又有几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题,但是,为了利益,大国们的“拳头”还是雨点般地挥洒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但是当我们回望《孙子兵法》时,却发现我东方古代的兵圣有着现代人难以企及与超越的智慧与仁爱之心。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自古至今,取胜与守胜,似乎是永远也谈不完的话题。作为伟大的战略家,孙子不单单分析总结了制胜之道,同时他指出了应该如何巩固胜利的果实。孙子曰:“夫战胜攻取而不惰其功者凶,命曰‘费留’。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孙子通过对“战胜攻取”的分析,不但向我们揭示了战争中的攻守转换,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乃至现今的世界,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孙子》十三篇,文字不多,但博大精深,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对战争乃至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具有指导意义。它不但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思想,而且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孙子谈到了很多“胜”,这些“胜”论述了许多制胜之道,但是,它们也并不能完全展现《孙子》一书对战争、战场制胜的全部内容与精髓。不过,我们却可以通过《孙子》之“胜”,来感受古代东方兵圣那宏伟的气势、宽广的胸怀、伟大的思想和后人难以企及的智慧。

猜你喜欢
胜者战场孙子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C-130:战场多面手
端午节观龙舟赛
《第二胜者法王宗喀巴传》著者考
胜者姿态CHECKMATE
孙子壵
孙子垚
孙子垚
一场难有胜者的博弈
也门,西方反恐的第三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