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一班
(温州新星学校,浙江 温州 325800)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可见课堂提问艺术是语文教学方法中的最高层次。新课标在 《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综合性,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而启发和提问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其思维活动,培养其主动探究能力,往往要在启发式原则的指导下,运用提问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提出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在新课程带来的新理念、新教法的教学现实中,阅读课的教学可以说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与传统教学枯燥乏味、呆板死寂形成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更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有声有色,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虽然表面生意盎然,但是学生的人文底蕴到底加厚了多少,人文素养到底提高了多少,成了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生意盎然的阅读课教学中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认为必须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
新课标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其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他们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和合作”。因此,在新课程阅读教学时提问要“贴生”,在清楚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基础、思维水平和性格特征、反应能力的基础上,找到与学生契合的思维衔接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特别是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成长与幼稚的矛盾给他们带来了一些烦恼,加上又不愿和家长很好沟通,导致心中有不少的困惑。这样的年龄特征更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提问要做到“贴生”,以帮助他们解除困惑,消除烦恼,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在上《散步》一文,在合作探究文章主题这一环节中,我提问:“你对文章的主题有怎样的感悟呢?谈谈你的理解。”一生说:“我懂得了父母作为中年人的艰辛,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不容易呀!”一生说:“我懂得了一家人要相亲相爱,这样才能其乐融融。”一生说:“我明白了要敬老爱幼,这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这时,一个女生(父母感情不合)眼眶红红的,我想:她会有什么不同的感悟呢?于是我关切地问道:“你能说说你自己的感悟吗?”她显出很是难为情的样子,我鼓励道:“没关系的,老师和全班同学都理解和支持你!”看着我关切的目光,她说:“我好想一家人其乐融融,可是我爸妈分居两年了,他们还没有好起来,我心里很烦恼,所以我更觉得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可贵。”听了她的话,我说:“同学们,她能说出心里话,让我们给她以热烈的掌声。”然后,我接着说:“那么大家能不能给她出些点子,帮助她以使父母好起来呢?”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看着学生的真诚、热情,我真的很感动。尤其是一个学生讲得很好:“如果你爸妈真的好不起来,希望你不要难过,我们会永远支持你、帮助你的,我们永远是你最好的同学,最好的朋友!”
“贴生”的提问,动人的话语,既拓宽了语文的外延,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恰当的时机提问可以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收到水到渠成的功效。那么,什么时候提出为好呢?一是根据学生对课文理解需要及时提问;二是要紧扣课文内容及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时提出问题。如我在教《我的母亲》一文时,在最后一个环节“体验与反思”中,我先让学生齐读最后一句话。学生通过朗读被作者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深深所感染着,在这个时候,我提问:“同学们,你的妈妈是怎样教育你的呢?你喜欢她教育你的方式吗?”一女生说:“我妈妈对我管得很严,从不让我到外面玩,考试考不好就会骂我。”我说:“你怨她吗?”“不,我知道,她是为我好。”一男生说:“我妈妈什么都管,特别会唠叨。”我说:“你烦她吗?”他说:“当时会,但过后我知道妈妈是为我好,有时候听不到妈妈的唠叨反而不习惯了。”有一个女生说:“我妈很关心我的学习,不过,就是特别爱偷看我的日记本。”我说:“你怪她吗?这种方式你能接受吗?”她回答道:“我不怪她,毕竟她是爱我的,但这种方式一下子不好接受,我要找个机会好好和她谈谈。”
适时的提问,既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俗话说:“问得好,不如问得巧。”当今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思维敏捷,表现欲望强,特别好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再加上新课程“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教师也要重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这种情况下,也会经常产生学生对文本的一些错误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用巧妙的提问来纠正。比如在上《木兰诗》时,在合作探究木兰这个人物形象的环节中,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花木兰吗?为什么?”在全班交流中,大部分学生都说喜欢,可是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不喜欢她,因为我觉得她不孝顺。”他的与众不同的回答,像一道闪电划过天空,我心里暗暗高兴,心想,这下会有好戏看了。我问:“为什么呢?”他说:“父亲年老无子,而她却离开家十几年,这是不孝。还有,皇帝赐她那么多的财物又赏她官做,如果是我的话,我就做官,把父母接过来,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而她没有,这也是不孝的表现。”我在肯定他能讲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且也很有孝心的同时,巧妙地问道:“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在家尽孝,那会怎样?”我的提问一出,马上就有学生说:“老师,如果每个人都在家里尽孝,不出去打仗,那么整个国家谁来保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嘛,还有,国家没有人来保卫,就会亡国,还能有家吗?还能在家好好孝顺父母吗?”其他学生听了,纷纷鼓掌。还有一学生说:“我觉得她不是不孝,而是爱国的表现,你看她胜利后连官都不做就马上回家与亲人团圆。”还有一学生说:“老师,她连官都不做,这说明她不贪图功名利禄,这也更能说明她对父母对亲人的爱心,更能看出她的孝顺。”其余学生的发言,让这个学生明白了自己的看法是有偏颇的。
巧妙的提问,既引发学生激烈的争论,又能让学生在思维的强烈碰撞中深入理解人物的形象,深刻领悟文本的思想感情倾向,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观点,捍卫自己的观点,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提问如能做到“贴生”,适时又巧妙,将大大有助于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语文课程标准.
[2]基础教育现代化教学基本功——中学语文卷.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