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栋
(射阳电大 射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江苏 射阳 224300)
当前,职业高中学生由于录取时分数线偏低,普遍存在学习行为习惯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等问题。在校期间抱着“混”的思想,一切任其自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给职高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纵观职高语文课堂,学生上课纪律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做作业,对考试麻木等现象比比皆是。我曾经对几节语文课进行统计,结果发现上课时真正认真听课的学生仅占50%,看小说书等课外书籍的学生占20%,睡觉的学生占10%,讲话、做小动作的学生占20%。老师在讲台上津津乐道地讲,而学生却表情麻木,毫无反应,整个语文课堂呈现出一派死气沉沉的气氛。
有些职高语文教师自己也感到很纳闷,为什么这么优美的课文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自己那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努力地付出,为什么就收不到回报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又有学生方面的因素。
1.职高生普遍缺乏内部学习动机,求知欲不强。
这并不是他们生下来就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他们往往由于考试失败而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指责甚至打骂,而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恐惧心理。部分教师和家长的指责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最终变得不思进取。
2.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由于没有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升学压力,职高教师上课时在教学手段使用方面是能省就省,能不用多媒体就不用,每节课都是千篇一律,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总的来说,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导致学生认为语文课没有新奇事,难以引起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3.教师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
有的教师上语文课就是一个套路,先介绍作者,再介绍写作背景,讲解字词,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掌握段落大意,领会中心思想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厌烦心理。
由于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对语文没有兴趣,教师的教学就成了自己一人在唱独角戏,几乎是以教师为中心,为了完成教案而教学,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教学,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4.师生关系欠佳,师生之间缺乏感情沟通。
有些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并不是因为自己基础差、听不懂,而是不喜欢这个老师,跟语文老师之间缺乏感情沟通,总感觉这个老师有点难以接近。正是因为不喜欢语文老师这个人,相应地也就不喜欢这个人所上的语文课。所以上课的时候,这类学生要么不听讲,要么趴着做自己的事情,根本不能融入到课堂中。
5.课堂上没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中职语文统一用的是苏教版的教材,教材中选取了著名作家的作品,文学价值很高,但编者没有能够考虑每个地方的学生的实际。虽然这些作品都是优秀文章,都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引起一定轰动的作品,如《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和大量的文言文,但相对于我们中职生来说有点难。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由于课文太复杂,学生根本无法展开思维,也没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也是语文课堂没有活力的一个原因。
那么怎样才能让职高语文课堂“活”起来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搞活语文课堂。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氛围“活”起来。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带着民主走近学生,加强师生之间多元互动,构建和谐共存的学习共同体。由此看来,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是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的前提。
2.实现师生对话式教学,让师生关系“活”起来。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用平等的互动交往,主张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实践师生对话来展开教学,用平等对话构建师生关系。
美国课程专家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平等者的首席。也就是说,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在人格和权利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教师又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才的重任。如何实现这种对话式教学呢?实质上就是交往,就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交往既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教学形式“活”起来。
职高语文教师必须打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上一节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在流行的多媒体技术,把网络资源和课堂有效地联结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单元教学法、朗读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譬如,我在教职高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小说单元时,就把《林黛玉进贾府》、《荷花淀》、《边城》三篇小说作为一个单元统一教学,讲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小说中的典型情节和小说的故事环境,分析三篇中的细节描写等。以一个单元的形式教学,避免分开讲解的繁琐。在讲解优秀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时,我就用朗读法进行教学。在讲解一些影视作品时,可以先组织学生看影片,然后再来学习课文,如《阿Q正传》、《红楼梦》、《珍珠港》等,把一些相对抽象的事物变得更直观,内容更加丰富形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合学生实际准备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所以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深入认真地研究学生的实际。
课文太难,教师可以对语文教材做出适当“裁剪”取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上课的内容,准备上课的教案。课文中没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没有可以让他们讨论发言的机会,那么老师就要在某一个点上设计学生实际的话题。如《项链》的结尾,就可以让学生来讨论会有哪些结局。学生中有好多种答案,虽然有些说法跟我们教参上不一样,和教师所认为的相去甚远,但这也是学生讨论的他们所能想到的结果。教师尊重了学生,也就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打破了语文课堂的沉闷格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
5.创设多元激励评价体系,让评价体系“活”起来。
每个学生在思维、记忆、分析、理解和创新等能力上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无论他们之间存在何种差异,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期待赞扬”。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中职生尤其如此。中职生从小学、初中就开始不断受到教师的冷漠、家长的打骂和同学的嘲笑,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别看他们整天调皮捣蛋,他们也是希望有教师注意他们,希望老师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能够表扬他们。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给学生一些激励、一些成功的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实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激励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首先让学生找出自己身上而别人没有的特点,比如我成绩不好,但我唱歌好,我普通话好等。教师就要努力创造机会让他们去发挥、让他们去展示。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还要给他们激励,给学生一个评价,还学生一个信心。学生除了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评价外,还希望知道别人是怎么看自己的。教师可以组织相互评价,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获得自信,有了自信学习,积极性就提高了,兴趣就高了,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
总之,职高语文课堂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创新和完善。语文教师要努力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努力参与其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语文课堂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心智,放飞梦想,让职高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志军.课堂评价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孙亚玲,范蔚.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广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