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编辑的责任意识

2010-08-15 00:47:51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学报稿件

罗 香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江苏 南京:211168)

与一般期刊不同,高校学报是以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理论刊物,在传播高校学术文化、繁荣高校学术研究、推进高校学术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非常突出的作用。作为高校学报的编辑,担负着传播学术文化、繁荣学术研究、推进学术发展的历史重任。因此,高校学报编辑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必须具备很强的责任意识,否则将难以保证学报质量,难以完成时代所负之重托。鉴于此,本文拟就对高校学报编辑的责任意识做一具体分析,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学报编辑的高度重视。

1 增强编辑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1.1 增强责任意识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指出:“我国的出版事业,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出版事业不同,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一切有益于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1]这表明,作为高校政治理论宣传阵地和对外学术交流“窗口”的中国高校学报,尤其是社会科学学报,除了具有一般学报的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性,它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然而,传统观念中,很多人认为,高校学报是一种学术性期刊,作为创新知识和信息的传承载体,其政治性与一般期刊相比并不明显,因而对其编辑的政治责任意识要求并不高。事实上,中国加入WTO后,与国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接触与交流越来越多,各种思想涌入国门,可谓鱼龙混杂。在这种环境下,很多有害的、消极的,甚至反动的思想就打着学术的名义在社会上传播。因为以学术的名义传播更有欺骗性、迷惑性,更能让人信服。如果学报在政治上放松警惕,给了各种有害思想可趁之机,将会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甚至贻害无穷,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就要求编辑增强政治责任意识,绝不能让学报成为游离于政治之外的纯粹的学术期刊。

1.2 增强责任意识是遵守学术规范和弘扬社会正气的需要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清代的张之洞在《劝学篇·序》中说:“窃惟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这两句话分别从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文化两个方面肯定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传播学术文化、繁荣学术研究、推进学术发展重要载体的高校学报,应该积极弘扬社会正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事实上,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报这方面的作用还远未充分发挥出来。如目前许多学报尤其是一些地方性的普通学报刊登的稿件大多东拼西凑而成,质量不高,难有学术创新可言,致使学报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学术垃圾的生产地。不仅如此,学报刊登的文章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关系稿。假如只有一两个作者剽窃他人的作品,或者只有一个刊物或一个编辑不搞平等竞争,仅凭关系发表文章,影响还不算大,如果大部分刊物都是凭关系发表文章,或者大部分作者都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那将是对科技文化事业的极大亵渎和破坏,对我国科技文化事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将是巨大的障碍。不仅如此,关系稿的刊登,还会败坏社会风气,带坏一批人,这些人视人情大于学术,致使社会上现有的拉关系、托人情之风愈演愈烈[2]。为此,编辑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在审稿和选稿时必须客观公正,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牢牢把握办刊宗旨;要以稿件本身的质量为标准,真正做到遴选稿件凭质量、对待作者无亲疏;要坚决制止抄袭、剽窃、造假等学术腐败现象的存在。

1.3 增强责任意识是促进先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需要

学报是传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传播科技文化知识,促进科技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学报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作者文稿,也离不开编辑加工,如果说作者文稿是学报质量的根本,编辑加工则是学报质量的关键[3]。因此,高校学报要真正发挥促进先进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功用,编辑必须增强责任意识,要始终抱着对作者负责、对读者负责、对学报负责、对学校负责甚至对国家负责的态度,在编校工作中发扬江泽民所提倡的“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仔细审阅稿件中的每个观点、引文资料、人名地名甚至是标点符号,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错误。

1.4 增强责任意识是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和学报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1998年颁发的《高校学报管理办法》中指出,“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这就是说,高校学报既是一面反映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的镜子,也是一个对外交流教学经验和介绍科研成果的窗口,它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继续、深化和延伸,不仅能及时为教学科研传递学术信息,也能为教学科研培养大批人才。鉴于此,应不断提高学报质量,积极扩大学报影响,以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这就要求编辑增强责任意识,加强业务学习,深化科学研究,积极为提高学报质量保驾护航。不仅如此,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线,学报质量的提高,也是学报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2 编辑责任意识的缺失

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报质量不仅取决于作者稿件和编辑加工,与编辑的责任心或责任意识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提高编辑的责任意识,才能有效保证学报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文化支持,为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才能使学报肩负起时代赋予自身的光荣历史使命,为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当前部分编辑仍缺乏较强的责任意识,出现了编辑责任的缺失或外化[4],造成文章质量不高,常识性错误增多,以权谋私、抄袭和剽窃作者成果等现象时有出现。编辑责任意识的缺失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将责任外放给作者

众所周知,学报质量不仅取决于作者文稿,也离不开编辑加工。但出版界历来倡导作者对自己的文稿负责,这就成为那些责任意识不强的编辑规避责任的最好借口。他们常常以文责自负为由,将自己对稿件差错的解决责任完全外放给作者,直接让作者自行校对稿件,企图通过作者自己的认真、细致,将稿件中存在的语法、字词等方面的问题消灭掉,而“忘”了自己作为编辑所应承担的历史重任。

2.2 将责任转移给审稿专家

按照学报的工作流程,一般稿件在刊发之前,都要经过审稿专家的审阅,只有通过专家审阅,稿件才能真正进入编校流程。这又让编辑有了堂而皇之地转移责任的借口,他们常常将诸如专业问题、政治风险等问题外放给审稿专家、期刊主编等,企图通过他们的严谨、负责,将稿件的专业差错、政治差错转移出去。

2.3 编校过程中淡化责任

编辑的编校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报质量。而编校质量不仅取决于编辑的素质和能力,更取决于编辑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强,工作认真、负责,就能最大限度地消灭稿件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否则,学报质量将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而现实中,部分编辑因经受不住外界诱惑,常置稿件质量于度外,以权谋私、拿版面做交易、发关系稿,且编校稿件时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全然不顾身为编辑所应肩负的历史责任,致使刊登出来的论文存在语句不通、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乱用等问题,有的论文抄袭、剽窃现象严重,有的甚至还存在严重的政治性错误。以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朱熹文学研究论文为例,淮阴师院刘士金等人调查研究后发现,从2001年到2005年,朱熹文学研究文章之引文存在很多错误,如将“裂道与文”写成“裂道于文”,“把本为末,以末为本”写成“把本为未,以未为本”,把“老苏文雄浑”写成“苏老文雄浑”;有的文章引《福建通志》,把四个“之”字全部写成“志”字,使引文简直无法成文;有的文章引《弯林阁读张湖南七月十五夜诗咏叹久之因次其韵》:“南岳天下镇,祝融峰最高峰。仰干几千初,俯入一万重。”把这首五言诗的“祝融最高峰”写成“祝融峰最高峰”,多了一个字,编辑竟然都没发现[5]。可见,当前编辑责任意识缺失到了何种程度。

3 强化编辑责任意识的具体措施

编辑责任的缺失不仅影响了学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也给学报编辑部带来了不应有的危害,使广大群众对学报逐渐产生疏离感,对学报编辑的信任度逐年下降。为此,必须强化编辑的责任意识,切实保证高校学报的出版质量,这是时代的呼唤,刻不容缓。在编校过程中,编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

3.1 原则性和方向性

正确的政治思想是我们党和民族得以繁荣和壮大的基础,是文化出版事业的引航灯,也是高校学报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编辑的责任就在于保证手下出版的作品必须符合党的出版原则,禁止任何与之相悖的作品出版发行。《出版管理条例》第三条明确规定:“出版事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传播和积累一切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这就为编辑工作在原则问题上指明了方向。学报编辑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才能保证学报的政治质量,使学报得以生存和发展。但现实中,有的作者会在无意中破坏方向性原则,如有的论文把香港、台湾与新加坡、泰国等并列介绍后,不加区别地称为“一系列国家”;把内地与港台合资的企业称作“中外合资企业”,等等,这无形中就把本属于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台湾、香港看作一个独立的国家,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面对这类问题,需要编辑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要有很强的原则性和方向性,否则,让这类文章刊登出版,将会造成重大的政治问题。

3.2 专业性和学术性

专业性和学术性是高校学报的本质特性。编辑在审稿和选稿时必须客观公正,要始终坚持学术质量第一的原则,牢牢把握办刊宗旨;要以稿件本身的学术质量为标准,真正做到遴选稿件凭质量、对待作者无亲疏,不管作者是赫赫有名的专家学者,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作者,都要一视同仁,不以人取稿,不管作者有钱没钱,都不拿版面做交易,不以钱取稿,这是学报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但有的作者因治学不够严谨,所写文章容易出现学术性错误。如有一作者在文中试图用函数图来说明导数应用教学中数形结合的优势,所绘的函数图中只有3条线,至于这3条线各代表哪个函数却没有任何相关标注。但他在文中却煞有介事地进行定量讨论“从图可以看出,当 x∈(0,π)时,曲线有两个拐点为……”,可文中所给的数据在图上却反应不出,让人看着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有一作者在文中引用Scherrer方程dv=kλ/βcosθ时,对参数所作的解释有误,竟然通过了专家审稿、终审、编辑几关。对于稿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若编辑缺乏一定的识别能力或稍有疏忽,就会酿成科学性错误。还有的作者面对评职称、加工资等诱惑,常常忽视学术论文的学术性这一本质特性,他们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甚至抄袭、剽窃别人的研究成果。面对这些问题,作为学术性很强的高校学报的编辑,不仅要对某一学科领域有很好的了解与研究,掌握该领域的精深知识,更要有很强的责任意识,要始终坚持稿件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原则,确保稿件的学术质量。

3.3 知识性和常识性

稿件中还有一类错误是比较常见的,这就是知识性和常识性错误。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作者的笔误,有的是作者对常识性知识不了解,等等。例如:当前就业形式异常严峻,这里的“形式”就应改为“形势”,因为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形式是指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形势是指事物发展的状态;“五六十公斤上下”应改为“五六十公斤”或“五十公斤上下/六十公斤上下”,因为在汉语中,两种表示概数的方法不能同时使用。又如,在“侵略者攻陷北京后,焚毁并洗劫了西郊的圆明园”一句中,应把“洗劫”放在“焚毁”之前,二者时间有先后,一切都“焚毁”了,还怎么“洗劫”?在“据科学统计,蜜蜂每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一句中,“朵”只能与“花”搭配,不能和“花粉”搭配,所以要去掉句中的“朵”字。这些都是知识性和常识性问题,需要编辑处处留心,时时在意。

3.4 标准性和规范性

学报是以传播学术文化、促进学术发展与学术交流为己任的。随着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只有实现了编排的标准化、规范化,才有助于加速信息传递,有利于学报被情报检索系统收录和国内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扩大学报的影响,提高学报的质量等级和知名度,乃至经济效益。否则,将会影响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影响先进文化的广泛传播。这就要求编辑在编排稿件时,要注意每一个细节都要符合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如摘要的书写、参考文献的著录、数字的书写、表格的编排、公式的表达、人名拼音拼写等。而事实上有些作者可能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意识,以参考文献的著录为例,有的作者在同一篇文章中混合使用几种著录规则,或者将注释与参考文献混乱使用,或者对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多次标号等等,这都需要编辑严格把关。

综上所述,增强编辑的责任意识,是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传播先进文化的需要,是学报自身健康发展和编辑面对激烈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也是每一位学报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编辑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心系作者、心系读者、心系学报、心系社会,努力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真正担负起时代所负之重托。

[1] 文 汝,米 盛,张 玲,等.高校社科学报的特点与编辑素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58.

[2] 贾世传,李冰洁.21世纪编辑责任撷谈[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27.

[3] 黄连元.文化传播视野中的学报质量诉求[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46-47.

[4] 刘荣军.学术期刊中的隐性错误及其解决办法[J].编辑之友, 2010,(2):66.

[5] 李士金.从引文错误看编辑责任的失落[J].编辑学刊,2007, (3):65.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学报稿件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致敬学报40年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0:46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深空探测学报》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