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霞
(海门实验学校 高中部,江苏 海门 226100)
钱梦龙先生说:“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关键不在教师‘讲’得如何,而在于能否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寻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善于换位思考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途径。何谓“换位思考”?客观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全面分析、考虑问题并且提出恰当合理的见解,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的思维方式就是换位思考。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对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心理发展特点等方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
新课程要求改变教学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课程实施仍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状况。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既是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又是其关键。如果没有教师的积极响应与配合,那么再新的理念、再好的教材、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也只能成为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因此,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必须切实做好以下方面。
这是语文教师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实施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摒弃旧的教学思路和不科学的教学手段,才能探究和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和适宜的教学方法。从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观念来看,现代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指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在角色上应做到如下转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因此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再仅仅是“传授和教导”,而应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自主的,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课程标准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求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性应充分体现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择研究对象,教师应是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对课题目标的实现应负主要责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的作用应该是到位而不越位,参谋而不代谋,指导而不指令。当知识与能力不足以给学生提供帮助时,教师就应该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地探讨、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的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性结果,也就是分数成绩。而在课程新标准下,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如: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过程、重体验的特点。所以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能简单地以活动结果作为主要依据,而应该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与结果统一起来,以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的表现,如:态度、创意、责任心、意志力、合作精神、参与程度和交往能力等方面,作为评价的重点。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成长记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关注者。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倡导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适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根据课程标准来重新审视、定位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境地,促成学生能力思维的发展和人格个性的发展。
我认为创新语文教学理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阵地,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开展以自主探究方式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朱永新教授在《享受教育》中提到我们应无限制地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要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就应提倡激励教育。具体表现在:激励质疑问题、激励求异思维、激励丰富想象。
语文知识是浩瀚无穷的,而书本知识则是相当有限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应该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丰富教学内容。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这就有必要将课内、外研究结合起来,以便节省时间,追求学习效率的最大化。课堂教学总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的,一个单元有若干篇课文,分讲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再加上有配套的语文读本,教师完全可以将重点讲读课文划为“课内研究”,把单元其他课文、读本知识作为“课外研究”。
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应呈现一种新型的模式,应注重开放性和民主性,重视教和学的沟通、融会、交流,不能让学生成为教师思想的俘虏;要把单向的静听模式改为多向的、立体的现代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敢于参与其中;大胆冲破迷信权威的思想牢笼,冲破盲从书本的思想牢笼,冲破膜拜师长的思想牢笼;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崇高真理的精神,真正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真知、发现规律。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好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实践中,我一直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想方设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特别注意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作为信息时代的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学习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性的,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技能才能予以解决。况且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我们还以自己本学科的“一桶水”作为自我提高的目标,就根本无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因为研究性课程突破了原有的单科性、学术性为主的课程框架,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社会实践性的新型课程、它对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让一桶狭隘、陈旧、闭塞的“死水”变为一条源源不断地活水流淌的充满活力的河流。并且,教师还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根据自身的特点、条件发挥优势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积极为学校开设选修课。新时代的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扩大知识面,加强综合技能,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
总之,只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作分析,勤于换位思考,就可以让教师多一些成就,让学生多一点收获。
[1]秦训刚,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2]王大伟.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新定位[J].湖南教育,2004.16.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4]李子建,梁振威,高幕莲.中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实践和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余文森,郑金洲.新课程语文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