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范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2010-08-15 00:42杨秦
文教资料 2010年9期
关键词:师范生课程体系职业

杨秦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高校师范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杨秦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本文对高师院校师范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师范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构建完善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建立教师教育综合实验区。

高校师范生职业能力教育培养

高校师范生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后备队伍,如何培养大批具有高素质、高职业能力的师范类毕业生是关系到我国高师教育质量和千百万中小学生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从2007年全国六所部署院校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以来,国家、社会、学校对于师范生的教育培养更加重视。

一、高校师范生的职业能力要求

一般高师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的教育师资。它要求学生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专业相关的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知识,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学教学、研究、管理工作,以及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等等。

要造就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我们必须使师范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职业能力:第一,优良的思想品质,包括个人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等。第二,扎实的教育专业、学科专业素质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广阔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三,较高的教学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具备主动学习、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第四,健康的身心素质,师范生作为祖国的后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技巧等。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高师院校的思政课程对于师范生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的提高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还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由于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如教育学科课程比重低,师范生的教学和教育基本技能没有得到较大的提高,以及长期以来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教育方式,因此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个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同时,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师范生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情况进行了解,因而他们不能很快适应未来的岗位要求。针对这些问题,高师院校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师范生的职业能力教育,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师资。

二、提高师范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通过宣传国家形势政策,宣传优秀教师的事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品质,增强学生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来,把最有才华的学生培养成人民教师”。对师范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使其用真才实学为祖国教育事业出力。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师范生乐观自信的心态、坚韧的意志和较强的进取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如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会和专题讲座、学生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教育技能竞赛,让师范生尽快树立教师职业理想,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社会责任,引导师范生成为政治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教师教育人才。

2.构建完善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完善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也是培养合格的教育人才的关键。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应将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将课程学习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师范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应包括三个层次:其一是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学科课程,其二是信息技术等综合技能课程,第三是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课程。前两个层次的课程主要培养师范生的教育专业能力,包括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规律、教育实践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等,培养能生动地传授知识,又懂得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于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型教育人才。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课程则主要培养师范生的学科专业素质,即较为精深的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的能力。

与学科专业课程相比,教育学科课程比重太低,高校应增设一些提高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的课程,供学生选修,让学生在主动选择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应选派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教师授课指导,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教育规律、教学方法、技能技巧等。除此之外,必须将有关心理健康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列为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而不仅仅是讲座。还应指派包括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在内的各类教师,对师范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和疏导,使他们能形成包括宽容、忍让、谦虚、进取在内的优良的心理品质和人格魅力。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对师范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主渠道。教师除讲好专业教学内容外,还应将本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纳入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还要把文化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师范生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实施启发式教学。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师的职责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的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1]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追求精神,教给学生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4.建立教师教育综合实验区

师范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深入了解社会,了解我国基础教育现状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社会实践把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同时服务社会,更进一步地坚定自己的专业思想和从教信念。教育实习作为师范生职前实践活动,在开展时应本着促进师范生发展和成材的理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氛围,规范优良的指导和管理服务,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建立稳固的教育实习基地,是保证教育实习质量的物质保障。而在教育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实习整体优化改革,建设一个综合实验区,通过大学与基层教育单位、基层政府建立长期巩固的伙伴合作关系,把各种资源纳入教师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来,探索“合作培养”教师的模式和机制,是十分迫切并且必要的。[2]以教师教育综合实验区为依托,校内校外有机衔接,让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相结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在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空间中培养和培训教师。通过在教师教育综合实验区进行教育实习,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工作能力;让师范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认识社会,尽可能地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

为了能向社会输送大批优秀的高素质后备教师,国家、社会、学校应把以上几方面的教育实践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多方面共同努力推进师范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8.

[2]马敏.以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契机创新教师教育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7-12-24,第6728号,第六版.

猜你喜欢
师范生课程体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