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辅导员工作艺术

2010-08-15 00:42:55
文教资料 2010年32期
关键词:考研职业倦怠身心

邓 琦 张 昊

(1南京晓庄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2南京金陵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一、典型案例

1.调宿舍——背后的真正原因。

遇到找辅导员调宿舍的例子在实际工作中屡见不鲜。在我遇到的几个发生宿舍矛盾的案例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作息习惯导致的,将小问题不断放大,直到个别学生认为不可调和,硬要换宿舍不可。一个专转本来的男生,从他第一次来找我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他的状态很不好,脸色红红的,感觉很紧张,眼睛也没神,有点接近焦虑状态。事情原来是这样的:他所在宿舍的同学打游戏、看球赛,常常玩到很晚睡觉,他不太能熬夜,也很看不惯,但是他不懂得表达,一味憋着让自己身心疲惫。我问他:“是不是睡觉的时候躺在床上就一直念着你们别吵,一直想他们都能像你一样地安静睡觉?”他说是的,还讨厌灯光,即使关了灯,也觉得宿舍同学用的电脑很刺眼,对于小屏幕电脑都觉得刺眼,都不知道调整睡觉的方向,这问题一看就不得不让人觉得这个孩子自身有些问题。近来这种状况比较严重,他一直失眠,凌晨都睡不着,严重影响学习,觉得没办法忍受,特申请要调宿舍。

仔细想想,其实这事件本身并无大碍,不至于影响到如此严重后果,问题根源何在?我觉得这与该生不懂得调和人际关系、不懂得处理矛盾、不懂得合理保护自己避免受影响、遇到让自己难受的事情一味规避,不懂宣泄,不能寻找有效方法缓解压力有关。

作为辅导员,我们都很清楚,一个大学生,宿舍人际问题体现着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连宿舍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走上社会一定会屡屡受挫。睡不着觉,怕影响学习,可以好好与宿舍同学沟通,沟通注意方式方法、语气语态,告知同学自身的感受,规劝同学注意休息,不要一味沉迷于网络;遇有球赛,可以帮助协调,让看球的同学集中在一间宿舍看,其他同学方便休息,休息与娱乐两不误,又不容易造成宿舍矛盾;同学玩电脑觉得刺眼睡不着,可以转身睡,临时拉个布帘子,戴眼罩,耳塞,通过沟通让游戏的同学在熄灯后即使玩游戏也不要大声说话;此外,调整心态最重要,不要干着急,一味心理责备同学,给自己施加压力,放松心情就能睡着了。辅导员、班主任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深入宿舍了解情况,侧面告知该同学的状况,让大家引起注意,劝告该宿舍同学注意休息,不要玩太久,熄灯后不要打扰他人休息等方法调和宿舍矛盾。

2.考研、学习压力不可小觑。

以前我所在的生物系学生考研率很高,不少学生一入学后就为自己树立考研目标,学习很用功,整体学风氛围非常好。几年来,大家发现一个现象,往往考研准备最早、复习最认真、看书时间最长、最被同学和老师看好的学生最容易放弃考研。后来几个案例让我发现:这些学生都是学习非常认真的学生,目标确立得很早,一开始考研复习强度过大,弦绷得太紧,导致学习压力大,效率变低。这些所谓学习上的好学生往往学习毅力非凡,即使精力憔悴,也硬靠毅力去支撑,即使身心疲惫了,失眠了,也不忍停下脚步休整一下,甚至更加焦急,生怕一分钟不学习就会落后,被别人赶超,时刻处于紧张状态,有点“学习强迫症”的感觉。

如何识别学生学习、考研压力大呢?除了老师和同学的反应以外,简单看来,学生脸色暗淡或发红、眼神(有神?无神)、走路的精神状态(耷拉着脑袋,不能抬头挺胸,没自信的样子)、与同学交往明显变少,独自一人,走哪都带着书,书包沉甸甸,都是可以用于识别的标志。

如何有效地帮助这些学生度过暂时的难关,为他们的考研之路助一臂之力呢?一个学生找我倾诉的时候刚好是五一长假前,我让他五一放假回家,一本书都不要带,走走亲戚,和父母出去逛逛,多沟通,多聊聊,找以前同学聚聚,完全不要想考研复习、学习等方面的事情,开开心心地玩玩。回家前再次叮嘱,然后五一期间也多次短信联系,不断关注那几天他的行为,给予精神上的动力支持,让他不觉得暂时放下书本是一件不能接受的、痛苦的事情。五一期间从短信中我就发现他的状态在不断好转,结果五一回来后,很欣喜地发现他精神状态很好,原本疲惫的身心已经得到缓解。

遇到这类学习压力的问题,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出现这些问题的一般都是特别上进的学生,换做不上进的学生可能早就放弃了。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关心、疏导和帮助才显得更为重要。这些学生暂时遇到这些难关,一时调整不好很可能影响毕生的发展,当然考研不是唯一出路,而是要帮学生合理规划。我们需要教会这些学生认清身心累了一定要调整,要休息,否则将事倍功半,要帮助他们分析,使他们清醒地识别自身的状态,知道这种状态的危害,告诉他们凡事讲究的是效率,不要只看重学习的时间。还可以整合多方力量,通过请宿舍同学、好朋友多关注,多陪伴,多邀约运动、小娱乐来帮助他们舒缓压力。

如果方法得当,很快就可以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而那个时候辅导员特别能产生一种“高峰体验”,一种教育学生、帮助他们的成就感,或许这就是能不断保持热情的源泉。

二、说话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的效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常常充当着谈判专家的角色,在很多事情上都要和学生斗智斗勇,这一角色扮演好的确需要具备熟练的技能技巧,其中心理学原理的运用非常重要。我觉得在心理学方面悟比学更重要,只有在结合实际的运用中才能将心理学的优势与艺术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婚恋交友类节目,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不断攀升,连续数周夺得全国卫视周末节目收视总冠军。我觉得它的重要卖点及飞速成功之道之一就在于主持人——《南京零距离》名嘴孟飞与点评乐嘉老师这两大阵容。乐嘉老师能非常巧妙地将艺术性与哲理性融合到极致,加上他眼光独到,往往简短的一两句点评就能将观点摆得很鲜明,将问题展现得很透彻。客观的分析和中肯的点评态度都非常能让人接受,这的确非一日之功,非一般人能超越,而真正能将“科学·艺术·效率”演绎得如此巧妙的的确能称得上大师了。

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磨练,在实践中领悟语言的艺术,培训用最简单的方法处理最复杂的事情的能力,就像“一句话把人说笑,一句话把人说哭”一样,语言艺术运用好了,工作效率必然就高,学生更能够接受,少了很多反感的情绪,对学校、院系和辅导员的评价也更高。试想一下,如果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学生思想工作还会存在困难吗?

三、顺利渡过职业倦怠的对策

对辅导员的工作,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曾有过最初的激情洋溢、信誓旦旦,到后来被日常事务性工作缠身,疲惫不堪,心力憔悴,产生审美疲劳,对工作有些漠视质疑,进入职业倦怠期,所以常常问自己: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职业倦怠的表象特征很简单,我们可以对照以下简单的描述:“是不是对工作总提不起兴趣?对于目前的工作状态,你是不是充满了厌倦情绪?曾经效率极高的你,现在是不是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而且身体疲惫?”如果感觉到存在上述现象,感觉原本“平衡”的状态被打破,很可能就已经存在职业倦怠的情绪。

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准备状态,进而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职业倦怠是一种恶性循环、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因素。近年来,专家们对职业倦怠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因为职业倦怠在多数人职业生涯中都会遇到,也很正常,很少有人能一直对工作保持高度热情,效率一直很高。

问题就在于:从用人单位、高校的角度来看,职业倦怠容易导致员工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稳定员工队伍,工作绩效受到很大影响;从辅导员的角度上看,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效率下降,成绩出不来,如果受到领导批评,这还是小事,但如果倦怠期过长,就会身心疲惫,生活质量下降,压力增大,导致身心健康受损。

产生职业倦怠怎么办?如何有效消除职业倦怠,或者有效缩短职业倦怠的时间,以重新找回对工作的热情,以最佳状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呢?

宽容、尊重、理解非常重要,它们不仅是文明社会应有的风度,而且是学生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艺术。每个人都需要朋友,辅导员队伍的特殊性让我们认识到只有辅导员才能真正理解辅导员。辅导员队伍需要加强联系、沟通和交流,同行之间需要更多的相互宽容、相互谦让、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扶持,保持积极的联系,在工作累了、倦了的时候,相互鼓励,得到精神上的舒缓与释放,彼此间给予更多精神上的支持。

特别要避免同事之间因价值观念不同、地域不同等因素引发的主动隔离与被隔离、被排挤、小团体等现象,从长远看来,都是个人成长的不利因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减压的功效,更是开心的源泉。当遇到工作强度大、负荷重的时候,不要一味自己一个人扛着,而要积极面对不逃避,做不完想办法,请同事帮帮忙,实在忙不过来请领导协调处理等,同时也配合自己个人心态的调整,不论顺境逆境,少抱怨,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勇于接纳自我、他人和学生中遇到的棘手问题,遇事不急不忙,多想办法,个人定位准确合理,少给自己施压,不尝试达到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寄予不恰当的期望,寻找个人宣泄的途径。在身心疲惫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稍稍停下来暂时不想工作,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大吃一顿、逛街、买喜欢的东西、看场电影、多运动锻炼等,千万不要生闷气,和自己过不去。

此外,上级主管部门也要多多体谅,辅导员的工作很辛苦,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沾边,压力很大。我觉得总体上辅导员队伍还是很积极、很上进的,工作战斗性比较强,有些时候工作拖延一点也是因为多重任务在身,实在没办法分配,因为主管部门太多,很多时候几方面工作不约而同地都要求集中在一个时候完成,精力有限,而每项工作都需要细心,不出差错,我们明知这些工作不可能推得掉,因此绝不是故意拖延工作。在我们工作太过于密集的时候,在我们工作效率有些低,身心疲惫的时候,希望能在工作中多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少一些责备,多一些谅解和鼓励。这样,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才能继续得到保持,各项工作在良好心境的前提下也会更有效率,更容易出成果。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工作无底无边,责任重大,能否启迪学生成长,能否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与好评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检验标准。学生工作必须立足于广大学生,而我们作为奋战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必须苦练内功,静心扎根于学生,从而真正体现出我们的价值。我们不是劳模,不一定非要拼谁工作时间长,我很看重工作艺术与工作效率,虽然自己做得也不够好。谁都希望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情,用工作外的其他时间享受生活,修养身心。

猜你喜欢
考研职业倦怠身心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46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34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56
给身心降个温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西南军医(2014年4期)2014-01-19 13: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