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2010-08-15 00:42郑海祥
文教资料 2010年32期
关键词:指导思想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郑海祥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各国,它深刻地改变着国际格局,使国际竞争的焦点转化为以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国家软实力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多元并存、共同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同质化的严峻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们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的部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我国先进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价值观念创新,保持文化发展的民族特色,成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进行具体阐释。

一、指导思想一元与价值思想多元并存的原则

这一原则具体内容就是如何处理好指导思想与价值思想的关系。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程中,必须正确认识指导思想一元化和价值思想多元化的关系。二者关系的集体表现为,承认当前社会主义时期价值思想的多元化是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的现实依据,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是倡导多种进步的价值思想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理论上看,这是由我国当前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因此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从历史看,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从现实看,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化价值观建设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我们理解价值观的变化和变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为我们提高价值观建设的自觉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为我们批判继承古今中外价值观遗产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和方法论原则;从未来看,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它是一个富有自我批判精神,不断发展、变革、丰富的理论,能够为中国的价值观建设提供坚定的思想支持”①。在革命战争年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倡导价值思想多元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并存,使得反映不同所有制关系、不同利益主体价值思想的出现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必然带来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反映利益主体的价值思想的多元化。因此,面对价值思想多元共生的现实,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一元化指导”和“多元化并存”的原则,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对多元价值思想引领的绝对优势和主导地位,将那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思想加以引导规范,使其逐渐融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体系,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是我党从事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要落实到不同的层面。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利益横生的经济社会中认清发展的大势,在鱼龙混杂的社会思想意识中分清主流和支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认清本质,把握方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指导思想一元化统领价值思想多元化。我们要保证马克思主义在一切重大理论性、原则性问题上的指导地位,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最后,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重视对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总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保证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地位的生命线,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导航仪。对二者相互关系的正确处理关系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安全状态,关系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文化形态,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载体。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确保和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必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创新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形式、载体和体制的创新,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独特魅力。只有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扩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认同,才能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奠定思想基础,才能从根本上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以创新精神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则

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力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需要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但是,社会的快速变革和全球化的猛烈冲击使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思想的地位面临巨大挑战。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维护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受到官僚作风的影响,一些宣传干部在工作中偏爱引经据典,喜欢说套话,甚至讲空话;很多人喜欢在写文章作报告时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弄得读者群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宣传方式过于抽象化;还有一些人在引用事例时多引用国外的事例,使听众缺乏对民族文化的体验,等等。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国内宣传普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来改变现状,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的创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认同基础,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直接保障,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创新的态度,创造新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平台、宣传方式,以及被人们接受的话语方式,这是使马克思主义在大众化的过程中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首先,我们要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平台。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文化影响力不仅取决于文化内容的魅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因此,我们要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平台就要在充分运用报纸、图书、影视等传统媒介的基础上,发挥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的主渠道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辟新空间。其次,我们要创新马克思追大众化的宣传方式。要用贴近大众习惯的方式来宣传马克思主义,避免人民群众因感觉不到马克思主义的乐趣而产生厌烦情绪。最后,我们要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方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进行话语方式的转换,从政治性的文件语言向日常性的大众语言转换,从抽象向具体转化,不仅要使听众听到,而且要让大众听懂和信服。由此可见,只有以创新精神创新传播平台、宣传方式和话语方式,才能有效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和推广,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发展。

四、以文化价值创新来引领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原则

文化价值是蕴含于文化深层、体现文化精神的内在力量。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交往方式等各方面的内容,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要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就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创新文化价值。只有进行文化价值创新,才能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抵御能力,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只有创新文化价值观念,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危机与挑战,才能体现先进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文化价值观念的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动力,是一种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文化价值的创新能从根本上促进文化积极、健康的发展,从而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例如,山西虽然是个文化资源大省,但是丰富的文化资源却长期处于一种散漫状态,没有形成实力,产业化十分薄弱。山西的地方戏剧种多达50余种,保存至今的剧目也有4000多本,现存的古戏台100多处,但是,这些剧种大多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近年来,虽然山西倾注很大力量打造了一批上了央视黄金时档的“大戏”,但是,比起《闯关东》、《大染坊》那样的作品,客观地说,不论从艺术价值还是商业价值上看,都没有骄傲的资本。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文化创意中缺乏“价值创新”。没有文化价值的创新,文化发展就很难实现质的飞跃。因此,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过程中,要不断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民大众的需求,创新文化价值以满足人民大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精神需求,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增强人民大众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心理认同,从而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推广普及奠定群众基础,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夯实民族认同基础。

注释:

①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08.

[1]陆沪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解放日报,2007-4-20.

[2]刘建武.正确认识和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思想文化多样化的关系.光明日报,2010-8-1.

[3]陶德麟.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光明日报,2010-4-19.

[4]陈序.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

猜你喜欢
指导思想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与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