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才
(沭阳县实验中学,江苏 沭阳 223600)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概念,要对其合理配置就必须对之有一个恰当的理解和认识。“第一,课程资源的含义和类型。凡是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都可以叫做课程资源。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其类型各异。如按照资源功能分素材性和条件性资源,按照空间分校内和校外资源等。第二,课程资源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相反有课程就一定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就是课程资源的适切程度”[1]。鉴于对课程资源的含义和类型的认识,从当前丰富的课程资源中整合三种最突出、最必要的资源,即人力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堂资源,并进行合理配置。
人力资源是课程资源中最活跃、最能动,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它包括专职、兼职的美术教师,分管教育的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的教辅人员。美术教师是关键的核心课程资源”[2],决定了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其本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其专业知识、技能,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手段,研究能力等构成美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对于美术组而言,教师协作意识和团队的建设突出三方面的要求。第一,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一名美术教师首先应当具备的品质,具备此品质是作为专业化教师的人格前提。“树立热爱美术教育事业的信念,树立乐于奉献的师者本色,树立为人师表的德识”[3]。第二,学业理念。到高等学府进修、深造既能提高学历层次,又能拓宽知识面;参加培训既能获得最新的信息资源,又能更新理念;从事创作既能突出个性化艺术水平,又能完善自身的专业特长;常写点感受既能提高理论水平,又能激发思想的升华。第三,创新意识。鼓励教师敢于开拓属于自己的领先领域;提倡教师根据自身条件,走出自己的特色领域;奖励在教学中有突出创新贡献的优秀教师。
对于个人的专业化分工,突出民主、自由的原则,让每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专业化空间。组长是领导和组织者,从事传达工作精神和布置落实小组人员工作分工的任务;老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经验还是教学态度上,都是榜样,其实践和理论能力都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是经验与智慧的结晶,他们往往在传统的造型和色彩等技法的表现上占有优势,适合于传统性课型的开发;年青教师学习新知识快、思想活跃,特别是对网络信息的接受和利用得心应手,对流行的艺术学习快、掌握好,在设计和应用方面有优势。
因此,综合本组人员的分工,很容易形成个性化和特色化的人员组合,使整组的人力资源配置达到空前的优势互补。
当然,学校的领导和其他教学辅助人员,作为学校美术教育系统的指挥者和参与者,是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他们的教学理念、工作态度、方法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美术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他们对美术组支持和配合是我们教学活动得以完善、高效实施的重要因素。只有经过长期的交流合作,形成和谐的发展空间,才能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配置的优越性。
指导思想应该是把教材整合为学材,综合完善、形成有效课程。当前,我校使用人教版教材,它是课程内容的核心部分。主要特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设计教学内容,贴进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获得两方面的需要,既顺应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又循序渐进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使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的立体选择空间。”[4]概括要点是:寓美术教育于活动之中。即便如此,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仍可脱离实际之课程内容,对之进行适当的开发、整合,做些锦上添花的工作。
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分析研究、讨论,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来完善课程内容。第一,坚持拿来主义原则。人教版是经过专家们认真编审的教材,优点已阐述。因此,我们把教材中便于我们教学的内容直接适用于教学,确保美术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性。第二,坚持移花接木原则。当前教科书版本众多,分析各家版本并汇集优点,把优势资源融入和渗透到我们的课程内容之中,实现资源的最优化。第三,恰当自编课程内容。一方面,注重传统可操作性课程内容的补充。如将从《手工制作》的“娱乐卷”、“实用卷”中精选出“书签藏书票”制作、“卡片”制作等作为手工制作的补充。另一方面,把较为流行的视觉文化补充于课程内容。如“动漫”引入课堂,从当代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看,把审美文化中心从高雅艺术移到人们日常生活也是一种规律。
这些课程内容资源,只要开发、利用得当,合理配置,就必将促进美术课程走上特色化发展道路。
人们习惯于每周一节45分钟的常规课堂,挖空心思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不容置疑。但是,仅仅如此还是不够。事实上某些课程内容,依靠常规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为美术教学对时间、空间及工具材料的要求很高,特别是新的课程内容,重在感悟、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学习,这对时空的依赖更大。所以,我大胆地提出:课余课堂。让美术课走出常规课的“一统”局面,迈向自习课、活动课,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家庭、社区、社会,利用一切时间、空间最终形成“课余课堂”。
如此,课余课堂是常规课堂的广义延续,它必将有助于美术课的创新发展。让美术课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课余这个大课堂。第一,课余课堂开发强调计划性。切不可盲目地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一味地从学科本身出发,而忽略学生的实际学习空间。第二,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开发课余课堂的模式、实施策略及典型课例,特别是具有很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课型。在校内让学生从教室走进美术室、展览室、陈列室、多媒体教室,在校外让学生走进博物馆、各种画廊和他人交流。学生在不同时空感悟美术,在参与中体验美术活动的意义,最终实现美育的真正意义。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堂资源既有各自内部的合理配资,又有相互间综合配置。人力资源具有主导性作用,它直接决定课程内容资源和课堂资源的利用配置;课程内容资源是载体,是实施美育的依据;课堂资源是让学生接受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资源的时空基石。因此,三者的合理配置能够优化美术课程资源。
[1]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国美术教育.2004,(6).
[3]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美术》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