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艺术类大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艺术

2010-08-15 00:42刘秉贤
文教资料 2010年33期
关键词:艺术类理论课案例

刘秉贤 李 亮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大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在于育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流于教条死板,与新时期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的特点不相适应,因此,《规划纲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艺术类学生在当代大学生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普遍存在个人本位主义思想,在行动上多体现为自由散漫、不服管理,因而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如何把艺术类大学生培养成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合格的人才,怎样才能让政治理论课既进课堂,又进头脑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普遍状况

1.艺术类大学生的自身特点

艺术类大学生具有一些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明显不同的特点,这也是令许多公共课教师感到课堂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第一,文化课基础薄弱。由于艺术类专业高考录取时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相对较低,报考艺术类专业就成为一部分文化课基础较差的学生升入大学的“捷径”,因此,薄弱的文化课基础就成为了横在艺术类大学生面前的一道鸿沟,许多学生对于读书不但没有方法,而且没有兴趣。第二,重发散思维,轻逻辑思维。基于艺术类专业对于创造性的强调,学生往往在丰富的联想与突发的灵感等发散性思维上具有优势,而在需要进行严密推理、思辨的逻辑思维方面则相对薄弱。第三,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在高校教学中,艺术专业与其他专业无论是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对学生实践的要求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别。艺术专业追求个性化,在学习中较少时间与纪律的束缚,而检验学习成果的则是学生自由创作的作品。在这种专业培养模式之下,艺术类学生原本鲜明的个性更加张扬,喜怒形于色,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和学习中我行我素,集体荣誉感和道德感不强。

2.由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特点所导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的问题

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上述特点,为之量身定制的专业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也具有宽松灵活、因材施教的特点,但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等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课而言,如不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必然产生许多不相适应之处。

第一,师生互动较为困难。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一般会事先设计一些问题,希望学生能在课堂上做出正确回应或展开讨论,以便顺利切入下一教学环节。但与艺术类大学生互动时,教师经常会遭遇“冷场”:要么是学生对问题中涉及的基本理论知之甚少,无从回答;要么是囿于逻辑思维较差,难于条分缕析,从而使讨论难以为继。第二,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艺术类学生行为上往往表现为散漫随意,易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行为。第三,课堂纪律差。艺术类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导致课堂秩序涣散,上课聊天、吃东西、玩手机、听音乐、睡觉等现象较为常见。而且,艺术类学生往往对老师的提醒和管理置若罔闻,甚至会出现有些个性突出的学生当堂和老师作对的情况,严重干扰课堂教学。

二、为艺术类大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艺术

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了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程,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只有以真诚、爱心和春雨润物般的细致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从形式上来说,它是一门公共课,因此往往重视学生的普遍规律,在面对艺术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时,必须主动作出调整,采取因材施教、灵活机动的应对措施,才能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概括而言,为艺术类大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也是一门艺术。

1.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应以情感付出为纽带

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就没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师讲好课的前提。很多艺术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先入为主的偏见:或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脱离实际的说教,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实际作用;或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难懂,即使认真学习也学不会;甚至有的学生还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维和艺术思维是格格不入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会束缚自己的创作灵感。上述种种误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上课之初需要逾越的第一个难关。另外,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综合类院校的教师,对艺术类学生也存在着先入为主的偏见,认为艺术生不好管理,学习成绩差,甚至有的教师一想到要给艺术类学生上课就心情不好,将这种负面情绪带到课堂上必然会影响课堂氛围。

怎样才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呢?从根本上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以教师的情感付出为纽带。首先,教师应以欣赏的态度去充分认知艺术类学生的特点,这些特点如果在课堂上恰当展现,做到扬长避短,就能使课堂气氛温馨、活跃,教师很快就能捕获学生的“芳心”。比如,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现和独立、个性的特点,并鼓励他们在政治理论课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不能因为学生思考不够深入和持久而全盘否定学生。再如,教师应真诚地和学生探讨艺术和思想政治理论的关系,二者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进而让学生明白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会束缚他们的思想,而会帮助他们在人生和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持久——因为,一个漠视自己民族历史和未来的人,一个不关心世界走向和当下局势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民艺术家的。当然,教师不能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要真诚地、正面地和学生交流。这样,教师以真心诚意去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对课程的兴趣,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开始。

2.课堂内容的深入——善用案例教学

由于艺术类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上表现出劣势,而感性认知能力较强,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扬长避短,在充分利用学生感性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走入理性思考。基于此,案例教学在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运用尤其必要。案例教学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以及时有效地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和思考的主动性,同时,教师通过案例讲解可以巧妙地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动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学生认识理论,仅仅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半,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理论。将书本理论与现实案例结合,引导学生用理论的手术刀来解剖现实,这既是对理论加深理解的过程,又是帮助艺术类学生培养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过程。完整的案例教学应该是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归到实践,整个过程要在课堂上一气呵成,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以上所谈是成功运用案例教学达到的良好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案例给非艺术类学生讲授效果良好,但是放到艺术类学生的课堂上就引不起任何反响。原因何在?主要是教师没能准确把握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在案例的选择和讲授的方式上不符合他们的思维模式。在给艺术类学生准备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第一,在案例的选择上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艺术类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专业“一往情深”,对涉及本专业的人物和事件有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寻找案例,就会事半功倍。比如给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讲授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可以运用皮尔卡丹及其品牌服装使国人在外表和心理上产生的变化来折射改革开放理论的正确性和长期性。第二,在案例的选择上要特别注重时效性。由于艺术类学生往往思想前卫、思维活跃,因而过于陈旧的案例会引起他们本能的抵触。相反,刚刚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情,会引起他们的高度关注。具有时效性的案例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可以用于指导现实,从而有效避免理论和现实“两张皮”的状况。第三,在案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语言生动不呆板、表情灵活不僵化、思维清晰不凌乱。针对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现状,在讲授案例之前可以询问学生对此案例的了解程度,以便决定是否应增加对背景知识的补充,否则可能造成学生不知老师所云何物,而失去经典案例的效果。

3.课堂纪律的掌控——宜疏不宜堵

“艺术生不好管”,这是许多老师的口头禅。很多艺术类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不能在90分钟的课堂内保持安静,还有的学生我行我素,不把课堂看成是一个严肃的场合。依据艺术专业的培养模式,学生大多数时间在画室、在琴房、在设计室,其学习过程是独立的,教师的指导也是具有一对一针对性的,所以很少要求课堂纪律,甚至学生在学习时间上也可以自由安排。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形式几乎全部是大班授课,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律性和集体意识,否则,教师的授课将很难顺利进行。由于和艺术专业的学习方式出入甚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不能放任学生,又不能完全改变学生的行为方式,在此情况下,要掌控好课堂秩序,总的原则就是宜疏不宜堵。教师应尽量避免在课堂上直接、正面批评学生,因为艺术类学生个性突出,追求自由,他们对老师的批评有时会置若罔闻,甚至可能在言语、行为上和老师直接对抗,使这种方法不但不能奏效,反而适得其反。如果教师能够换一种方式,把课上的批评变成课下的沟通,效果将会大为改观。有些学生不守纪律只是因为其表现欲旺盛,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这时如果用“堵”的方式加以严厉批评,就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教师用“疏”的方式在课间及时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目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那么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还有些学生把上专业课的一些习惯动作带到了课堂中,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也应采取课下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既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又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促使其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4.课堂气氛的活跃——巧用讨论课

讨论课在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非常受欢迎,原因是在讨论课上,学生摆脱了单纯的知识接受者的被动地位,满足了他们自我表现的心理需求。艺术类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往往会在课堂讨论中别出心裁,利用自身多才多艺的特点丰富讨论课的形式,从而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当然,并非任何讨论课学生都愿意参与,要使讨论课达到预期效果,应当满足以下前提条件:第一,巧定讨论题目。所谓巧,就是每一个讨论题目的确定须充分结合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一是题目难易程度要适中,如果一学年要组织多次讨论课,建议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先激发学生对讨论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期待感,再引导学生把讨论课变成一场理性思维的碰撞;二是所确定的题目应能够进行多元视角的讨论,因为艺术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强,不愿意被过窄的讨论范围所束缚;三是讨论题目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第二,巧对学生进行讨论前的辅导。艺术类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如果教师不加以任何事前指导的话,就可能会使讨论课变成一场没有思想内涵的“演出”,除了课堂气氛轻松以外,学生没有实质性收获。因此,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并帮助学生梳理思维,此时教师应注意不要过多地将自己的观点抛出,以免使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畏首畏尾;二是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形式上创新,诸如相声、小品、辩论、访谈等多种形式都可以运用到课堂上,帮助学生真正确立自己在讨论课中的主体地位。第三,巧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教师在点评时首先应肯定学生的优点,并以准确简练的语言概括学生的思路,适时陈述自己的观点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得到思想认识的提高,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艺术类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并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政治理论课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其主渠道的育人作用,从而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类人才。

[1]李治.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2]粟珍.政治理论课的讨论式教学论析[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2).

[3]肖养蕊.关于对艺术类学生加强两课教育的若干思考[J].艺术探索,2003,(5).

猜你喜欢
艺术类理论课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艺术类专访心得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