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雯
(金坛市洮西中学,江苏 金坛 213200)
一天我从桑港的周记里了解到关于汪先安的一件事。周记是这样写的:“老师,我有个事情想来想去也不知道该不该和你说,我想还是说了吧!可能是我想得到你的帮助。我好朋友郑辉的电子表在上个学期是借给我用的,我用了没多久表就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可能是因为我没看好,弄丢了吧!可最近我看到了一样的表出现在汪先安那里。我什么也没和他说,我不知道这表是不是郑辉的。老师你说怎么办才好呢?”难道是汪先安偷的?可他不像是个会偷窃的孩子。下课后,我就把他找来,我说:“郑辉的表没了,他很着急,想请我帮忙找找,你们一个宿舍,你又是舍长,这个任务交给你吧!”他没吭声,脸色难看地走了。后来,他主动找我,说表是他捡的,并且主动认识到捡到东西不上交是贪图小利的不道德行为。我心平气和地说:“只要不是偷的,老师就放心了。”我也没有去深究。
似乎事情总会悄然发生,只是我们没法预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惊醒,一看表才5∶50,外面天还没大亮。我喊道:“谁啊?”没人应。伴着雨水的哗哗声,听到一阵碎碎的脚步,远了,又近了。感觉门口有人。我以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开门看到了汪先安站在门口,前额的头发湿湿地耷拉着,头低得不能再低。我心里的熊熊怒火被他头发上即将坠地的雨水给浇灭了。“怎么了?”“老师,我对不起你。我昨天晚上在宿舍里和刘良玉打架了,被值班老师发现,班级被扣三分。”“哦……”沉默,我说:“还没吃早饭的吧?先去食堂吃了早饭再说吧!”中午,我找他,他见面第一句就说:“老师,对不起! ”我问:“为什么? ”他说:“害你扣工资了。”我笑问:“谁说的?”他说:“值班老师。”我说:“你真的很理解我啊!现在我想理解理解你,你为什么要和刘良玉动手?”他说:“他讲话还踢我的床,我劝说,他不听,我想和他理论,就动手了。”我没有批评他,只是对他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方法进行了指导,并告诉他男子汉的胸怀比天还广比海还阔。
吃午饭的时候,体育老师小贺说:“你们班上有个学生在网上用QQ骂我,估计是在计算机课上在QQ上留的言。”我问:“可能是谁?”“汪先安吧,我体育课上批评了他!”这一次我真的很火,觉得他是个烦人的孩子,惹事不断,品德败坏,连老师都敢骂,真想把他叫来打一顿解恨,可是我还是冷静下来。于是,我用班会课时间在班上向学生隆重介绍了体育老师,把体育老师的优秀展示给大家,并教育大家感知幸福,感恩老师,合理处理与老师间的小摩擦。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其身理和心理都未完全定型,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犯一些在我们看来似乎完全不可思议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视角去看待错误。班主任应该允许学生犯错,并心平气和地去理解、去包容。
班级里的学生良莠不齐,后进生容易犯错,优等生也会犯错,犯错是每个学生的权利。案例中的汪先安在我们班其实是个优等生,平常是不用我烦心的,可是短短的一周他也能犯三次错误。对于他的错误,作为班主任的我首先是学会理解,也就是找出错误背后的原因。我不冲动,才能不伤害学生。如果我冲动地以为手表是汪先安偷的,不好好和他沟通,一定会伤害他的自尊,他对我就不会信任,也不会有后面积极主动承认错误的勇气与胆识。善待学生犯错意味着我们能正确认识和看待他们的错误,学生犯错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迷惘的时候,是他们最需要引导教育和关心帮助的时候。体育老师批评汪先安,我想他心里是难过的。经我调查,他们之间也确实有些小误会,这样导致他心有不甘,满是委屈,情绪得不到发泄,所以藉此来表达不满。
亚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抓住学生的心灵,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教师用理解、包容、尊重、平和的心去面对学生的错误,让沟通从心开始,就一定能以心灵赢得心灵,和谐相长的理想状态一定会不断延续。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对于班主任而言,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错误同样是被放错地方的德育资源。我们既要充当“垃圾桶”容下学生的错误,又不能像“垃圾桶”那样对待垃圾一倒了之,而应敞开胸怀去悦纳学生的错误,以“变废为宝”的慧眼去发掘学生错误的价值,以智慧去引领认识之路,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德育的价值。
这就要求班主任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发挥德育教育机智,及时发现学生所犯错误的教育价值,捕捉并抓住良好契机,搭建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鼓励并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灵碰撞和情感传递,让错误成为学生前进的垫脚石。汪先安因为和体育老师之间的一些不和谐因素而对体育老师有偏见,甚至辱骂老师,这样的行为是恶劣的。抓住这个契机,我在班上开展感恩老师的主题班会,介绍了年轻有为的体育老师在读书期间与工作期间的优异成绩,让学生以老师为豪,充满幸福感,从而从内心上去感恩老师。大环境的优化让小环境中的一些棘手问题迎刃而解,启发了他反省自身的不足,认识到某些不良行为的负面影响和巨大危害。
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犯错,教师既要有认识性理解,又要有同情性理解,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角度,努力为他们营造一种有利于人格完善和重塑的氛围,给他们过渡和缓冲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能够自己重新站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心灵的召唤,也是我的德育追求。
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验背景,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即使犯错,错误也不是毫无价值的。
班主任在做德育工作时应该引领学生评赏错误。首先,要面对错误(不害怕,敢于承认)。其次,要剖析错误(犯错原因、错误危害等)。最后,要感谢错误(因为错误让我们更美丽)。评赏错误也就是给学生一个评赏支点。帮助学生寻找评赏支点要贯穿于整个德育工作,只要学生努力了,只要学生的主观愿望是善意的,班主任就应该认同。评赏支点可以是学生感到迷茫时老师那谆谆的教诲;评赏支点可以是学生受到委屈时老师那善解人意的抚慰;评赏支点可以是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那充满鼓励的眼神;评赏支点也可以是学生犯了错误时,老师对他的不离不弃和执着帮助。
在手表事件中,我给汪先安的评赏支点是我对他的信任;在辱骂老师事件中,我给他的成长支点是自省的空间;在与同学打架的事件中,我给他的评赏支点是理解与支持。班主任找到了合理的评赏支点,也就能自然面然地引导学生感知、认识并评赏错误。
为了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错误留下深深的痕迹,让学生彻底领悟出错的原因。我在班级里准备了一本本子,让每个犯错误的学生将错误经过、错误说明、错误认识、今后打算记载上来,并要求他们在犯错误后的三周都来阅读自己的记载。每阅读一次就是对出错、纠错过程的一次回忆,使学生懂得从什么地方“跌倒”了,就应该记着这个“痛”,并从什么地方“站”起来。“错误集”中积累的不仅是一个学生的错误,而且是同龄人的错误,彼此可以借鉴,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找到承认错误的勇气,改正错误的意志和毅力,更好地去应对成长中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