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预防医学教学探讨

2010-08-15 00:51张喜刚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12期
关键词:医学民族探究

张喜刚

(甘孜卫生学校,四川 康定 626001)

民族地区预防医学教学探讨

张喜刚

(甘孜卫生学校,四川 康定 626001)

根据民族地区的学生现状及特点,在教学中加强其对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识,对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整合,注重课堂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综合性社区服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何培养民族地区所需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是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民族地区;预防医学;教学探讨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民族地区的医学教育有了较快发展,但医学院校的学生大多是来自于边远民族地区的县、乡、村的农牧子弟。培养他们的目标是为具有社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服务的社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加强预防医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符合时代的要求。然而,民族地区的预防医学教育与其他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套用固有的教学模式。如何提高民族地区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一直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针对民族地区预防医学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总结,供同行参考。

1 民族地区学生的现状及特点

1.1 高素质要求与生源素质低的矛盾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薄弱,学生基础较差,多数学生存在理解、运算困难,个别学生存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困难,各地人文素质、经济状况、基础教育的差异导致学生层次参差不齐。

1.2 对预防医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民族地区90%以上的学生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当地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质及卫生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学生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临床知识,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等进行合理处理就行了;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认为学习是为了拿文凭,毕业后能参加各种招聘考试,至于预防医学知识与己无关、多学无用、学好无益。这种“重临床、轻预防”,“重基础、轻预防”的思想比较严重。

2 民族地区预防医学教学实施的方法

2.1 加强学生对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增强信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首先在绪论的讲授中,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预防医学,在介绍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基本内容时,从实用性上让学生明确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其应用并非只有疾病预防控制方面,而在环保部门、城乡建设、饮水管理、食品卫生管理、学校卫生管理等方面都需要用到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从而使其意识到学好预防医学大有作为。其次,从医学的观点上谈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相关关系,如列举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及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事件(如本地区常见的包虫病、高原病、不明原因大骨节病等),与学生共同讨论生活环境、生产环境、饮食卫生、平衡膳食与健康的关系,突出讲授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很实用。再次,在介绍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时说明疾病的发生与生物、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学习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增强学习预防医学的信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2 对教学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整合

由于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时课时少、任务重,而现行预防医学所使用的教材又多为公共卫生专业的压缩版,传统的教学目标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针对性不强,导致其学用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学习被动,考试前死记硬背,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针对以上缺陷,从综合性社区服务需求出发,我们加强了与地方各级卫生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收集信息;利用学生回校参加考试的各种机会和其他途径,了解学生在社区工作中对预防医学的实际应用情况和需要应用的情况。依据这些情况,对预防医学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整合,增强其灵活性、适用性和实践性,达到学校要求的“实用、够用和必需”的原则。

2.2.1 在结构上进行调整整合 在继承的基础上,将原预防医学中的“五大卫生”“、社会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整合为“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社区预防保健服务”和“研究方法学”3个部分。

2.2.2 注重“实用、够用和必需”的原则,在内容上进行整合 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原教材的内容进行部分删减、整合和增加。如农药中毒,内科学在理化因素中毒中已详细讲述了它的中毒机制、表现、诊断与治疗,这里调整为讲它的预防措施;本地极少发生中暑,而高原病较多,因此我们删减中暑而增加高原病讲授;增加消毒、杀虫、灭鼠,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内容;加强健康教育、安全饮用水处理和传染病防治的相关内容。

2.3 注重课堂教学内容设计

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首要环节。它要求在课堂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准备,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将参加职业助理或职业考试的需要和民族地区综合性社区服务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教学设施条件来进行设计。设计时以教材的内容为载体,将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后作为支架,应用多媒体技术设置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做补充,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点,以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

2.4 加强教学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有其自身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体系,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过去的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掌握、理论的灌输与形式的说教改变为注重直接知识的获取与学习方法的培养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具体措施如下。

2.4.1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激情,进行“引导—探究—创造”式教学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预防医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位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进行“探究—创造”式学习。如我们在进行“饮用水与健康”的教学中,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入或创设这样一个场景:连续多天的大雨,引起山洪暴发,满地均是污浊之水,百姓用锅盆桶端水、挑水,沉淀很久,水仍浑浊,人们“望水叹息”。是有关部门及时送来了饮水仪器、药品,经其处理后,百姓很快吃上了清洁透明的饮用水。当学生被这种场景所感染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将仪器、药品等一一分解开来进行讲解。仪器组成:沉淀滤过器、消毒器及导管;药品:三氯化铝和漂白粉精。此时及时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饮水仪器的构成、作用和原理,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讨论是否能更简便地处理饮用水和将此方法推广应用?这种处理后的水是否符合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和饮用水卫生标准等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激昂,很多学生说出了简易的饮水过滤、沉淀、消毒方法,有的学生提出了变换应用的设想等。这样达到了使学生获取知识,增强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2.4.2 联系生活实际,采用经典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探究—联想—创造性”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利用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关的生活常识、有趣的案例等引出课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反思、探究、联想、创造,以增强其对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进行创造性学习。如在讲“营养与健康”时,以“吃”引出课题,让学生充满兴趣,去发现为什么要吃(营养的功能),吃什么。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教学素材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学生去探究食物的组成、价值、功能,去探究和联想食物不足或过多将出现何种情况(缺乏症或中毒、肥胖),如何发现这种情况(营养调查),吃不洁或有毒食物会产生什么问题(食物中毒),如何解决和处理等。得出“吃”的要求(平衡膳食的基本卫生)和对“吃”的指导意见(膳食)。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产生许多问题,出现不同设想,得出不同的结论。对此,教师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通过对不同问题的讲解,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和途径,帮助学生寻求出验证方法。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发现本地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牛肉、牛奶的过剩和蔬菜、水果的不足,教师针对学生的想法及提出的问题加以梳理,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并在分析过程中指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优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点。通过这些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高,达到了对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

2.4.3 注意与传统教育结合,采用比较异同法、变式法,让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学习过程中,理解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但部分学生仍存在抓不住重点、不会记笔记等问题,使他们只能吸取有限的新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总结、讨论时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相同点、不同点进行探究性学习。流行病学原理和医学统计学方法这2个部分的内容,由于其公式多,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是学生难学、教师难讲的内容之一。为了加深学生对流行病学原理和医学统计学方法的理解,在实验课教学中可借用营养膳食调查的资料,安排一定课时的变式训练课,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由营养膳食调查到疾病调查再到社区卫生服务调查进行变式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民族地区预防医学教学评价

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现状及特点,如何培养民族地区所需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1)对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整合,是针对预防医学课时少、任务重,学生学用脱节的情况而进行的,可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增强教学的灵活性、适用性和实践性,是实现“实用、够用和必需”原则的保证。

(2)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可有效引入多媒体辅助技术,以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场景,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穿插于重新整合的教材知识中,这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首要环节。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具有节约板书时间、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等优点,有利于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的过程。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又加强了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并且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和结合,使学生体会到了知识的活学活用。

(3)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是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创造”式学习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1]。这说明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它能使学生在学习时废寝忘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寻找有趣味的知识点,运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及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欢欣。

教师的正确引导、成功启发,是学生进行“探究—创造”式学习的重要条件。在教学系统中,教的真正含义乃是为学生真正地学,教不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与诱导[2]。教师在教学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主导作用的核心就是启发性,就是实施启发性教学。事实上,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点要进行巧妙的点拨,促其自悟;对难点问题进行精确的讲解,促其思路畅通,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时主动探求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和谐的气氛、师生的互动,是学生进行“探究—创造”式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每位学生充满“师爱”,改变传统教学风格,要做到与学生人格上平等、情感相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恰如其分地运用教学幽默,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只有师生之间“心心相印”,和谐一致,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欢迎教师,愉快地进行“探究—创造”式学习。同时这对教师的要求将会更高:教师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高的学术知识水平,而且要有相关的职业知识,并且具有将学术知识与相关职业知识有机融合的能力;教师不但要懂得临床医学中不同课程内容的关系,而且要明确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性。

当然,在民族地区预防医学的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例如:研究方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社区服务中的健康教育;建立社区预防医学见习基地,通过实习让学生树立“预防、群体和环境”的大卫生观念,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预防医学知识与技能,解决人群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和素质等。

[1]叶暄.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人格教育魅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46~47.

[2]李玉华.在解剖学教学中运用CAI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1998,12(4):225~226.

G420

A

1671-1246(2010)12-0063-03

猜你喜欢
医学民族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我们的民族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多元民族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