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生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湖北武汉 430050)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近年来,我院工程训练中心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什么样的实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对此社会上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一种是按工种划分实现传统的消耗性的实训,选定一个零件或产品几何形状,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实践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学生专业实训,即为生产性实训。另一种观点认为,利用现有的实训场地,按专业划分,把企业车间生产、加工零件的完整工艺或产品的一个局部运用到专业实训中,在企业技术人员和实践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生产、训练、实习,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营造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功能,即是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应该是紧紧围绕生产产品做文章,因此第一.二种观点只是在条件不具备或者不成熟的情况下实现的生产性实训,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的铺垫和过度。笔者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应该是走校企合作之路,工学结合,选定一个或几种产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按生产车间模式构建实训基地,使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和实践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和结果与企业的生产和产品操作完全一致,使实训基地完全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才可以认定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
(1)生产车间与教室结合。学生专业或非专业实践教学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基地,同时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或是业务的工作室,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2)教师与师傅结合。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要回到生产实训基地,同时和实训教师、师傅一起填补从理论到实践过度的盲区,及时指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合理、灵活运用到实践之中,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并且在运用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3)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结合。在生产性实训中,教学的内容往往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即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任务式课程,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鼓励、督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理论中学习实践。
(4)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结合,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将教学过程中各要素融会贯通,把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5)作业与产品结合。学生完成的作业不仅仅是写在作业本上的,而是在实践教学中生产出合格产品或是学生的创意作品,使作业成为知识的运用结果,而不只是知识的重复重组。
(1)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必须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
(2)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共享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完全一致,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实训室具备产品生产的功能。
(3)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实训工作的情境化。生产性实训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安排。
(4)工作任务的真实性和社会服务的效益性。生产性实训必须体现“学做结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训中能生产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实训成本,同时锻炼师资队伍。
(5)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样化。生产性实训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还可以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功能,成为区域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
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主要提供实训场地和管理,行业或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产品,以行业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完成学生实践教学工作。
以学校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利用学校场地、设备和技术优势,运用市场运行机制引进企业长线产品,在生产产品、经营业务或技术研发的同时,完成对在校学生的实训任务。
校企双方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组合形式,校企双方只要有需求,就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的生产性实训旨在加强职业学生动手能力。生产性实训既是一种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也是一种复杂的方法运用。高职生产性实训机制的建立、完善和规范,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持和对实践的认真总结。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联合在校内建设的适用于实践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基本特征,一是实训教学的生产性特点,二是在校内进行的实践教学。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是学校自身投资建设,也可以是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共建。从政府导向和未来发展趋势看,联合共建是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发展方向。
工程训练中心成立以来,就把实践教学工作作为立身之本,开始建设各类专业实训基地。经过长期的学习、调研、实践、探索,在基础性实训,综合性实训,专业性实训等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在现场管理、设备使用、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基本完成了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工作的″原始积累″。实践教学产品从单调的几何形状发展到制作实践教学工具,从单一的榔头、螺钉发展到直接生产各类汽车环配轴套,从对外加工培训发展到定型产品合作,从石蜡、塑料、电木发展到有色、黑色金属。目前我们已与三家企业建立单项产品加工合作意向,与武汉泛州中越合金有限公司建立生产性实训合作共建基地并挂牌,同时将公司长线产品引进校园作为学生定向实训项目(公司提供材料.工艺.图纸.及技术指导),并与该公司签订了学生校外定岗实训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并挂牌。为实践教学工作,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 、综合素质、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创了良好的工作局面。
(1)生产性实训的现场改进。建立基础训练区.综合训练区.产品生产区.流水线作业区,以适应生产性实训的要求。
(2)建议建设区域性共享型的工程训练中心。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要进行改革,如香港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就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并和市场接轨,,充分发挥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基地共建的合力作用。
(3)完善生产性实训制度建设。在学生的劳保用品、职业保健、工伤保险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