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焕新
(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陕西渭南 714000)
从语用视角看英汉互译中的文化传播
谭焕新
(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陕西渭南 714000)
翻译属于文化活动。翻译推动译语文化的发展,又受到译语文化各种因素的制约。从语用学的角度考虑翻译策略是处理文化差异的方法之一。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翻译对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与制约,以期在英汉互译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文化不等值,真实地再现原文的面貌,增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文化传播;英汉互译;语用学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是翻译的根本任务。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翻译问题,是运用语用学理论去解决诸如翻译所涉及的理解过程和重构过程,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以及原作的语用意义的传达及其在译作中的得失等问题。语用学十分讲究话语的语境,因此,语用翻译就要通过两种文化下的语言对比,从语用等效方面进行研究。语用翻译不仅是语际间的转换,更是一种对于不同文化的传播。在某种意义上,语言的转换只是翻译的表层,而文化信息的传递才是翻译的实质。这是因为翻译的对象是语言,而语言则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直接反映客观文化现实,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原作和译作都是文化产物,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而他面对的是两大片文化”,可见,整个翻译过程就是文化交流过程,因此翻译的最大困难往往不在源语和目的语本身,而是双语所承载的文化意蕴。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等的影响,这两种文化差异很大,因而在英汉互译中,译文往往难以准确完整地表达和传递原文的文化信息,出现“文化不等值”,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跨文化交流造成缺憾。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复杂的概念。追溯其历史渊源,汉语中的“文化”与英语的语义并不完全一致。汉语中的“文化”最初见于《易经》的“人文化成”,指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而英语中”culture”一词来自拉丁语的 ”cultura”意思是“耕作 ”,种植 ”,“养殖 ”,后逐渐引申为“文明”,教养”及对人类心灵、情操陶冶育化之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汉语的“文化”和英语的基本含义也日趋相似。《梅里特学生百科全书》(将“文化”定义为“the entire way of life”;《美国百科全书》的定义是 the complex whole of ideas and things produced by man in their historical experience”[1]129;《辞海 》(1989年版)将“文化”定义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而,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
奈达在论及翻译中涉及的文化因素时把文化分为五类:“生态学 (ecology),物质文化 (material culture),社会文化 (social culture),宗教文化 (religious culture),语言文化 (linguistic culture)”。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把文化具体化了,增强了翻译过程中捕捉文化痕迹的可操作性。汉语中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和英语中的“atsea”(茫然)中蕴涵了生态文化;汉语的“白纸黑字”和英语中的“drive in cinema”(汽车电影院)有着物质文化的内涵;社会文化包含社会的风俗习惯、历史、思想意识等;“菩萨保佑你”和“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是宗教文化的反映;四字词语的使用、重意不重形是汉语语言文化的特征,而形意并重、形意结合是英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特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翻译是跨文化的桥梁。”[2]8-10这就是说,语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翻译活动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活动,更是不同文化的交流移植活动。翻译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而语用学研究的是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话语及在不同语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语用的因素在文化翻译中是不能忽视的。在语用视野下进行文化翻译,更能体现篇章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译者应尽可能地使译语文本与源语文本达到语用功能对等,这是一种翻译策略。这样,译语文本才能够被译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因此处理文化差异时,语用因素是必须考虑到的,要获得一篇能如实体现源语语用意义和功能的译文,需要译者摆脱源语形式上的束缚,从语言实质出发,挖掘并准确传递出原文的实际意图,使译文和原文在意义和功能上基本对等,这样才能使不同的文化得以交流。以语用为导向的翻译可以使两种文化的交流在达意传情上取得很好的效果和作用。“译者只有按‘符合文化性’的原则才能把握语用的罗盘,使语言真正做到得体和准确。
奈达曾说过‘源语和目的语的差异越大,就越需要调整。文化差异比起语言差异更加需要调整’。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意义转换,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 (如德语和匈牙利语)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同一语系的两种语言 (如英语和北印度语)之间的翻译所需要的调整更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的翻译其实就是文化的翻译。
一般的观点似乎是“想翻译什么就翻译什么”,并不多考虑其他因素。事实上,某一时期的文化确实影响着当时翻译活动的范围与方式,只是起着隐性作用,不易被人发觉。首先,民族的心理越开放,必然越有利于翻译活动的开展。闭关锁国的思想,自然涉及不到跨文化交流的活动。其次,某一文化领域的需求程度越大,该领域里的翻译活动就越明显。[3]49-62诸如上文提到的明末清初大量翻译西方书籍,主要是由于明代徐光启等人意识到中国的学术、思想意识已经远远落后于别人,坚决主张翻译西方有用书籍,将西方先进科技引入中国,使国人能够学习到这些先进的东西以赶上甚至超过西方;“五四”运动后,进步人士迫切需要革命思想和革命理论的指引和鼓舞,于是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一些描写革命事业的文学名著被译介到中国来。贴近专业领域说,中国语言学领域需要了解更多语言学资料,北京外研社和上海外教社等分别译介了西方先进的语言学理论书籍。[4]68-80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体系间也是两种不同文化间的接触。因此翻译过程不仅仅由语言因素所决定,而且由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所决定。语用学理论认为,译者应关注原文所使用的环境、参与交际者的身份及心理因素、原文反映的社会文化因素等,以把握话语的特殊涵义和所蕴含的意图,并设法在译文中再现出来,使转换过程中信息的失真降到最小。因此,大的文化背景对于翻译时的用词也是有较大影响的,同一件文学作品的译本往往有多种,这种译本的更迭是由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的缘故,在每一时期翻译时都应考虑其语用功能这一重要因素。“每个时期的译本也透露了当时的语言、出版、文学时尚、读者要求和总的社会文化情况。”(王佐良,1984:2-6)严复用文言文翻译出《天演论》,是由于他考虑到当时译文读者群,即上层官吏喜好文言文,用文言文译出的古雅的译本才能引起其阅读兴趣,才有可能进一步使其接受文中的思想观点。今日再翻译赫胥黎的 Evolutionand Ethics,译者必定不会采用文言文的文体 。
翻译是两种语言文字的转换,同时还是一种文化传输与移植的过程。[5]15-17苏联学者什维采尔在其论著《翻译与语言学》(1973)中曾指出,翻译不但是两种语言体系的接触,而且是两种不同文化的接触,乃至是不同程度的文明的接触。翻译过程不仅仅由语言因素所决定,而且还由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所决定。译者作为一个文化个体,有时并不能意识到自己正受着所属文化的影响。所以,尽管在翻译过程中努力克服自己的主观因素,但结果仍总免不了带有译语文化的烙印。翻译理论中的许多问题都与“如何表达”相关。译者作为二主之仆,其抉择常常不由地会受到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
由此可见,不同的社会产生出不同的语言,而不同社会的语用原则又有所不同。文化差异客观存在,无法回避,我们应深刻细致地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深刻全面地理解翻译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即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格、习惯等,以掌握文化内涵及文化差异,重视和提高英语翻译教学,避免语用失误,译出语言的语用意义,达到原文与译文的语用等值,更好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对本国文化发展与跨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
[1]Nida Eugene.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胡壮麟.语言学教程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2).
[责任编辑 詹歆睿]
On Cultural Spread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Pragmatic Point of View
TAN Huan-xin
(Depar tment of Foreign Studies,Weinan Teachers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Translation is a cultural activity.Translation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of the target culturewhile it is affected and even manipulated by the target culture.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methods of dealing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 to regarding translation strategy from the pragmatic point of view.This paper st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and culture,namely,translation helps to develop the culture of target language and culturewill influence and constrain transl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culture equivalence during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al spread;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pragmatics
H319
A
1009—5128(2010)06—0066—02
2009—12—31
谭焕新 (1976—),女,辽宁盖州人,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