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武,周亚东,黄世钧,袁 跃
(安徽中医学院体育部,安徽合肥 230038)
合肥市群众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张庆武,周亚东,黄世钧,袁 跃
(安徽中医学院体育部,安徽合肥 23003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调研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合肥市群众体育的组织管理机制、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群众体育设施建设、群众体育活动开展以及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等方面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群众体育;现状;发展对策;合肥市
在我国,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逐步实施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健身的人数日益增多,对群众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群众体育发展状况已逐渐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群众体育领域研究也成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较为关注的课题之一[1]。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城市,辖3县7区,全市常住人口501万[2]。对合肥市群众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旨在了解现状,发现问题,探究制因,构思对策,为促进合肥市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提高居民身体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调研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合肥市庐阳区、蜀山区、经开区和包河区4个行政区为调查范围,对合肥市群众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多方网站和地方体育管理部门,查阅、收集相应的政策法规、学术论文和数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制定《合肥市群众体育现状调查问卷》,对4个行政区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企业职工和社区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等进行发放并回收;发放问卷68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513份。走访合肥市体育局、社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群众体育社团协会的相关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合肥市群众体育开展的实际情况,并就调查和访谈中发现的问题咨询有关专家。运用人工和 Excel2003对收集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为课题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合肥市已初步形成了市、区(县)、街道(镇)和居委会(村)多级部门贯通的群众体育组织和管理网络。采取“纵到底、横到边”的管理方式,即下属各县区的文化体育局、事业发展局都有专门从事该项工作的专职人员,各县区下属的乡镇、街道均有文化站、社区委员会,管辖区的群众体育活动时这些部门的一项辅助工作。访谈发现,虽说全市乡镇、街道所设的文化站和体育协会已基本担负起本地区群众体育工作的组织实施责任,在群众体育的组织管理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群众日常参与的体育活动组织大部分是居民自发建立、自主管理的,部分体育社团没有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合肥市群众体育现有管理模式的管理中心偏高,组织管理难度较大,难以深入基层开展经常性的群众体育活动,难以实现群众体育的普遍化和生活化,群众体育组织管理部门的运行机制有待提高。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生力军,对居民的体育锻炼起着组织、管理、培训和指导等作用。调研表明,截止2009年底,合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近2500人,初步实现了城市人口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2名以上,农村人口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名以上的“十一五”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结构不够合理。首先是,女性偏多,学历较低,年龄老化,级别偏低;其次是,专业性程度较低,从事社会体育或相关专业的人数严重匮乏,其中很多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体育部门的管理者或体育教师且这些人真正深入社区从事体育指导的人数极少。总体来看,合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力量相当薄弱,不能满足群众对体育指导的多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群众体育的发展。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深化、合肥市大建设的发展以及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的承办,合肥市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作也在不断的加强。从合肥市体育局群体处获悉,近几年,合肥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全民健身工程设施,努力搭建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平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纳入民生工程并稳步推进。现已完成了134个行政村项目建设任务,兴建了市、县、区级全民健身中心7个,全民健身路径646条,每年投资50万元用于市全民健身设施的维护;另外,以“健身、惠民、便民、和谐、规模”为理念的市全民健身设施示范工程正在规划和建设中,将形成以“一带、两廊、三苑”为主要内容,点面结合的全民建身设施格局。随着一批场馆的兴建,合肥市人均占有健身场地面积已达1.04平方米,达到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人均1.03平方米的全国平均水平[3]。值得关注的是,调查显示,合肥市健身路径正常使用率仅为70%左右,占全部体育设施近67.6%的学校体育场地也基本不对外开放,现有场地利用率不高已成为制约广大市民参与健身的重要因素。
群众体育工作要以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全面带动的方式,组织开展有创意、有规模、影响大、群众参与面广的群众体育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阶段有高潮,常年不断线[4]。调研表明,近年来,合肥市每年举办市级以上大型群众体育活动二十多项次,全市各级各类群众健身活动达1000多项次,直接参加活动人次达100多万人次,每年元旦越野赛、龙舟赛、三人制篮球赛、五人制足球赛、晨晚练点展示活动等已经形成传统、特色和品牌。全市举办的农民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重阳节”门球赛、市直机关登山比赛、彩民运动会、市直机关运动会等赛事活动已形成制度。另外,依托社会开展的基层群众体育活动成为主流,各类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群众自发组织的晨晚练点及健身娱乐小团体等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中小型群众体育健身、娱乐、竞赛、表演活动。总体看来,合肥市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频率、类别和形式较为丰富。
首先,看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合肥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前三位动机是强身健体、消遣娱乐和防病治病,占有比例分别为32.5%、24.7%和17.1%;稍后的是减压放松、减肥健美、提高运动能力和增加社交,占有比例分别为11.3%、8.3%和3.3%;剩下的是其他和说不清的,占有比例为0.9%。可见,体育最为本质的强身健体功能深受欢迎,消遣娱乐功能也是广为接受,减压放松、增加社交等功能也逐步得到认可;部分群众选择减压放松,这与现在城市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有关系。
其次,看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人数比例较高的是健身走和跑步,均超过25%;接下依次为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三大球、健身操、自行车、武术、游泳、登山、健身路径器械和气功等,人数比例均不超出10%。可见,合肥市群众体育锻炼项目以受时间和空间约束较小且强度小易掌握的健身走和跑步为主。
再次,看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以住宅小区健身站点为主要锻炼场所的人数比例最高,人数比例为32.7%;其次是在公共体育场馆、自家庭院或室内和广场或公园,占有人数比例分别为21.3%、18.5%和16.9%;再次是收费场馆、自然区域和其他地点,人数比例相对偏低人数,均不足5%。这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合肥市近年来启动的以单位或学校为中心进行社区体育场地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从参加体育锻炼时选择消费场所的人数比例较低的现状,也能看出合肥市市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偏低,群众体育消费的意识和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最后,看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合肥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是与朋友同事一起,占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 46.3%,与全国城乡居民相应的49.2%[5]的人数比例基本一致;其次是“独自”和“与家人在一起”进行锻炼,各自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2.3%和19.1%;另有2.3%的人群采取其他锻炼形式。这也充分说明合肥群众体育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机关单位、社区的群众体育管理部门应加强群众体育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合肥市群众体育现有管理模式的管理中心偏高,难以深入基层开展经常性群众体育活动,运行机制有待提高。合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基本达到了要求,但性别、学历、年龄和级别结构不够合理,专业性程度偏低。合肥市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状况有了较大程度改观,但公共体育场地利用率低是困扰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合肥市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频率、类别和形式较为丰富,开展项次和参与人次较多,传统、特色和品牌群众体育健身项目初步形成。合肥市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消遣娱乐和防病治病,项目以健身走和跑步为主,场所主要集中在非正规体育活动地点,形式基本是与朋友同事一起、独自和与家人在一起。
3.2.1 制定群众体育法规制度
合肥市应通过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群众体育组织、单位、个人在群众体育中的责任、权利、义务,逐步健全和完善以政府体育行政为主导,体育社团组织为主体的结合型群众体育组织管理机制,提高基层群众体育的组织化程度,促进群众体育发展。
3.2.2 拟定群众体育发展规划
合肥市要从健身设施明显增加、健身组织健全完善、健身活动蓬勃发展、骨干队伍日益壮大、健身指导科学有效、健身服务全面周到和政策法规保障有力等方面入手,着力形成放眼长远、科学完备、便于操作、收效显著的群众体育发展规划,推进群众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3.2.3 完善群众体育场地设施
合肥市一方面应通过体育彩票、企业赞助、商业运作等渠道筹集体育设施建设资金;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会经营、社会认养、体育俱乐部经营等形式,改变过去政府投入、日常无人管的局面,使群众体育的物质保障制度化、可持续化;再一方面要努力实现一些学校、单位、体育部门等体育场馆在闲暇时间向居民开放,避免体育资源闲置。
3.2.4 强化群众体育组织指导
合肥市应充分发挥基层文化站和体育协会的主导作用,开展健身辅导,保障群众参加身体锻炼的科学性;另外,在加大培养高素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作用,扩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吸引有一定体育理论基础的体育型人才加入到群众体育服务中来,弥补社会指导员队伍数量和质量的不足。
[1]刘梅英,田雨普,周丽萍.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对策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7):12-13.
[2]合肥市 2008年经济社会统计报告[EB/OL].http:// baike.baidu.com/view/358200.htm.
[3]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http:// www.sport.gov.cn/n16/n1167/n2768/n32454/134749. htm l.
[4]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群体工作思路和要点》的通知[EB/OL].http://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8/18/dd3afbfaa17663256ed0d6e085aa7b0d_0.html.
[5]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EB/ OL].http://cm s.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 n33418/n33598/n1010427.files/n1010426.
Research on Present State and its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HeFei Mass Sports
ZHANG Qing-wu,ZHOU Ya-dong,HUANG Shi-Jun,YUAN Yue
(Department of P.E,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230038,China)
By the literature research,surveys,mathematical statistics,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we carry out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o Hefei mass sport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public sports facilities,mass sports and mas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ies,an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also proposed.
mass sport;present state;development measures;Hefei
G812.7
A
1009-9735(2010)02-0154-03
2010-03-04
安徽省体育局社会科学研究项目(ASS09213)。
张庆武(1974-),男,安徽萧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