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情绪智力

2010-08-15 00:51:36姜晓岚章华斌陈树婷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9期
关键词:智力情绪思维

姜晓岚,章华斌,陈树婷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53)

浅谈大学生情绪智力

姜晓岚,章华斌,陈树婷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53)

大学生;情绪智力;心理健康

1 情绪智力概述

人们对情绪智力在人类行为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由来已久。亚里士多德曾说,生气谁都会,但什么时候对什么人生气,生气到什么程度,这是很难学会的。20世纪20年代之前,心理学始终将情绪和智力作为2个领域进行研究。桑代克(E·L Thorndike)提出“社会智力”的概念。他认为,人类智力可以分为社会智力、具体智力。其中社会智力是指理解和管理各类人等以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情绪智力的研究初见端倪。美国心理学家Salovery和Mayer于1990年共同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后,情绪智力就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开来[1]。

Salovery和Mayer指出情绪智力包括区分和调节自己与他人的情绪,以及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其中区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包括2个方面:(1)情绪的评估、表达(包括言语、非言语表达的理解和移情);(2)情绪调节包括调节自我和他人的情绪。而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包括灵活计划、创造性思维、注意力转移以及动机状态4个方面[2]。戈尔曼在《情绪智力》一书中提出,情绪智力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1)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2)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3)激励自己情绪的能力;(4)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5)处理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3]。

戈尔曼曾经指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传统智力只能解释20%,而其余大部分则归功于情绪智力[3]。当代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大学生不仅要有学习、储存新知识的能力,更要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良好的情绪识别和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情绪智力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情绪会使大学生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更加协调,有利于其身体健康,并有利于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使他们对学习、工作、生活更富有激情和创造力,更有力量去克服挫折与困难;而不良情绪则会造成大学生生理机能紊乱,导致各种身体疾病。在大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时,情绪智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情绪智力对大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选择和引导功能;另一方面,情绪智力对思维活动具有促进和支持功能,使大学生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思路开阔,能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打破定势,发挥潜能,形成创造性思维。

2 大学生情绪智力状况

2.1 环境适应状况

刚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常常会“自我感觉良好”,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发现“天外有天”“强中更有强中手”之后,不仅良好的自我感觉立即消失,还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些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习惯,产生失眠健忘、精神恍惚、沉默寡言等不良情绪。长期的心情压抑、情绪低落会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2.2 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当代大学生个性较强,强调自我意识,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与原则,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要求严格,对自己宽松。有的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缺乏全局意识和团队精神,不善于与他人合作,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

2.3 承受挫折能力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经历过挫折。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是教师喜欢的好学生,父母的掌上明珠,多数学生只能接受表扬和赞许,无法接受批评。当他们面临学业、生活、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和挫折时,就会显得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怀疑人生。有些学生因自身条件不佳和经济困难等原因,产生较强的自卑心理,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

3 大学生情绪智力的自我培养方法

研究表明,大学生情绪智力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显著相关。情绪智力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均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会影响心理健康状况[4]。所以,大学生应注重自我情绪智力的培养,提高对自我及他人情绪的知觉能力,加强自我情绪管理与调节。这对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1 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调整自我认知方式

大学生心理尚未成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形成期。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人的情绪体验是由我们的信念和认知解释产生的,并不是由诱发事件本身导致的。因而,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合理的信念,对于促进个体情绪积极体验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3.2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校园生活多姿多彩,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外,还有各种主题丰富、内容精彩的讲座,有各类大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高尚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时也有利于陶冶情操,缓解压力,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习惯。因此,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活动的参与,学会与人合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3 学习情绪调节方法,提高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在情绪波动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并学会通过适当的方法化解负性情绪。比如学会合理宣泄,适当转移注意力等。合理宣泄是指将自己的消极情绪用合理、适当的言语或行动表达出来,从而达到神经松弛和心情舒畅的目的。合理宣泄情绪必须注意选择合理的形式以及时间、地点、场所、对象。转移注意力是指将隐藏在内心的消极情绪转移到其他人或事物上,以求得情绪解脱的一种方法。当一个人在某环境中感到不如意时,可以离开当时的环境,到环境舒适、空旷的地方感受另一番景象,体会另一种快乐。除了环境的转移,还可采取内容的转移,即选择能引起积极情绪的事情去做。

大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发展,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他们面临着大学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就业等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课题。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导致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因此,大学生应树立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了解不同情境中的负性情绪,并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情绪智力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1]张进,徐小燕.大学生情绪智力特征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2):293~296.

[2]李国瑞,何小蕾.情绪智力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2003,26(5):917~918.

[3]Goleman D.Emotional Intelligence[M].New York:Bantam Books,1995.

[4]袁贵勇.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865~867.

G455

A

1671-1246(2010)09-0020-02

猜你喜欢
智力情绪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情绪认同
商业评论(2014年6期)2015-02-28 04: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