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改革初探

2010-08-15 00:51:36马菁菁罗跃娥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基本技能药学中药

马菁菁,罗跃娥,刘 斌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高职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改革初探

马菁菁,罗跃娥,刘 斌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高职教育;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技术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它既是一门专业课程、又是一门基础课程,是高职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药学领域中广泛应用。学习该门课程可为学生今后的岗位工作打好基础,也可为成为制药企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做好知识储备[1]。

我国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为天然药物的创新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构成了我国的独特优势与特色。在中药现代化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应用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成为加快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基础与关键。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修改了药学专业培养方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及需求,优化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内容,使学生既能较好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又能满足岗位工作的需要。

1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2]。根据这一指导方针,我校通过与天士力制药集团、中新药业集团等多家企业生产管理人员的深度访谈,调研了天津市及全国制药企业未来几年药学高职人才需求状况,岗位核心知识、技能要求以及人才培养规格。制定了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满足社会需求,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的培养方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本着“必需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原则,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

2 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

2.1 突出重点,更名为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技术

以往的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内容由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测定几部分组成,要求学生对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从而能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却常常以应付考试的态度针对部分内容死记硬背,导致对知识的割裂认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和目的。制药企业的生产与质量控制等一线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提取分离技术。该门课程更名为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技术后,学生学习重点明确,教学内容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设置,并对原来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如结构性质部分作为提取分离的铺垫性内容,进行适当删减,提取分离部分增加实践性内容,结构分析部分由于更加适用于研究工作,可以作为一般了解。

2.2 合理配置课程,在药物制剂方向作为必修课开设

我校新的培养方案是实施职业基本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初步培养,突出不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强化培养,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阶梯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依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工作岗位分为医院药学和药物制剂2个职业方向。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药剂科不断萎缩,本课程所属岗位群多集中在制药企业。为了合理配置课程,该课程只作为药物制剂方向必修课,而不在医院药学方向开设。

2.3 在中药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扩充教材内容

中药是中华民族之瑰宝,随着人们对西药局限性的认识和了解以及世界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回归自然、崇尚天然药物正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这为中药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由于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传统中药产业有机结合不够等原因,及中药产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品种多、产量少,生产工艺与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科技含量低,国际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使得中药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对目前中药生产相对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过程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改造,生产出“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产品,实现中药现代化及国际化,是制药生产企业的重大突破方向,也是本课程与时俱进、增强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对原有教材内容进行扩充,增加了“中药现代化生产关键技术”一章,对其中一些相对成熟的技术进行介绍,如超临界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蒸馏技术、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微波协助萃取技术、液固分离技术、制备色谱技术等。同时增加中药现代化概论,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更加明确学习目的以及与未来岗位工作息息相关的问题,从中明白中药现代化不仅需要科研水平的提高,更加需要生产技术的更新,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和兴趣。

2.4 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优势资源

新培养方案的落实,使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及素质有了新的要求。该课程中部分内容也是医院药学方向学生应该掌握的,可以把这部分内容整合到其他相关课程中,这样既优化了课程资源,又有更多的学时介绍更新的知识理论。例如,可将中药质量控制涉及的一些方法和设备,整合到药物分析检测技术课程中,使学生对质量控制有宏观认识,从而适应未来企业的工作。同时,增加提取分离所需内容的介绍,例如,增加制备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介绍等,对目前教材内容作一定的补充,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新的提取分离技术。又如本课程有一章为强心苷类内容,由于实用药物学也有这一章,经论证认为,实用药物学更加适合对其进行系统介绍,所以取消本课程此章内容,对于其中介绍的提取分离方法归类在糖苷类和甾体皂苷类教学中进行介绍。

2.5 增加实训课内容和比例,在模拟GMP车间进行实验

药学类高职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会从事药品质量检验及其相关工作。而本课程中所包含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正是从事药品质量分析和检验工作所必需的。因此,要加大本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力度,增加实验实训学时,调整教学内容,强化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培养。只有在强调一定的基础理论教学基础上突出实验实训,强化职业技能培养,才能做到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为依据、以培养较强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培养新型药学高职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基于此点要求,本门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时比由原来的3∶1修订为1∶1,总学时为64学时,实训内容保留了本学科要重点要求和训练的实验基本技能[3],如煎煮法、渗漉法、浸渍法、回流法、连续回流法、蒸馏法、柱色谱、薄层色谱、纸色谱、液液萃取法等技术和技能。同时增加了中药现代化生产技术,在我校模拟GMP车间中进行教学,使学生既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又能够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此外,增加理论教学演示,如溶剂提取法的各种提取方法,色谱分离技术的各种柱色谱的装柱过程都可以在实验室中由教师演示,以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课程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补充新内容,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使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才能培养出新型高职药学人才。

[1]杨燕军.浅谈高职天然药物化学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3):65~66.

[2]祝棉玮.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考核评价方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7):76~77.

[3]白雪洁,纪耀华.《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中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27(5):86~89.

G423.7

B

1671-1246(2010)03-0119-02

注:本文为天津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ZGC068)

猜你喜欢
基本技能药学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12-01 11:19:40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8:32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 03:07:00
全媒体记者的基本技能和采访技巧探析
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8:56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基层中医药(2018年6期)2018-08-29 01:20:20
浅谈电视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新闻传播(2018年10期)2018-08-16 02:10:14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电子制作(2017年13期)2017-12-15 09:00:35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药学进展(2014年3期)2014-03-20 16: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