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章 敏
(1.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湖北中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体育院校营养学教学中运用中医食疗理论的体会
王 勇1,章 敏2
(1.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湖北中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在营养学教学中增加中医食疗内容,将中医理论、食物性能以及体能恢复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可使学生学以致用,进行防病治病以及养生保健。
体育院校;营养学;中医食疗
在各类体育院校课程设置中,营养学及其相关课程必不可少。营养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总教学时数一般为36学时,学生在学习此课程时,仅具备少量的中医学知识。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在教授营养学知识的前提下,增加中医食疗内容,一般为6学时,前2学时以中医理论为重点,后4学时将中医理论、食物性能以及体能恢复三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生命在于运动,营养是运动的“加油站”,是运动的“生命力”。膳食中的营养是人体的生命基础,对于职业运动员而言,科学合理的膳食安排、良好的饮食结构,有助于训练和比赛。以传统药膳为基础的中医食疗理论是传统中医的精华,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食物或配合药物,防病、治病以及养生保健的依据,它涉及中药选用、组方配伍、性味归经、饮食调护等诸多方面。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界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人体的组织结构及生命活动都与自然界相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都有影响。因此,人类可以利用自然万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保健或医疗活动。遵循因时制宜的法则可以减少物质、能量的消耗,提高机体自我调控功能,增强运动或抗病能力。用天人相应观指导营养摄取,可以更好地摄取、吸收营养。例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说明万物顺应生、长、化、收、藏的自然规律,受阴阳法则制约,应做到与天地相生,与日月相应,顺乎自然,适应自然。天人相应原理,在饮食、营养中表现为:“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同样,“月始生,则气血始精,卫气行;月廓满,则气血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存。”阐述了月节律与人体生理变化的关系,具体运用到饮食中也有相应的改变。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亦是中医食疗理论的基础。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人体的机能活动。人体的脏腑组织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同时,五脏各有自己所对应的季节、时辰和五色、五味及五行。五脏的生理功能由五味维持,《素问·六节脏象论》指出:“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脏气”。五脏得到五味的滋养,使气血充盛,体现出正常的生命力。中医的五行学说还将人体的脏腑、组织结构,分别配属五行,又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味、五色等与其相联系。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五味在人体五脏中有不同的归属。《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五味入胃,各归其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五味调和方能对五脏起到全面的滋养作用,从而使五脏之间的功能保持平衡、协调。体力劳动者在饮食补养时,可适当健脾、益肝、补肾等,以使肌健筋强,动作协调灵活。
西方营养学认为,食物之所以能养人是依靠其中七大营养要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和水。中医学则对食物另有一套完整、系统的认识。药食同理是因为药食同源,药物与食物均来源于自然界,都是自然界的产物,某些食物也具有防病治病作用。中医方剂学强调“君、臣、佐、使”的配伍,其原理也是食谱的组成原理。当然,按人体体质的不同,首先是人体体质类型与食物性味之间的平衡,如“寒则热之,热则寒之”;其次是食物与食物之间的合理配伍。正因为如此,年龄、性别、季节、地域等也都要予以考虑。人在婴幼儿时期的体质特征为稚阴稚阳、易虚易实,应促进阴阳两气顺利发展;青年性成熟期,应保养肾精不使其阴阳失衡或无谓流失;老年期体内阴阳二气日渐衰亡,此时应延缓衰亡速度,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还有“男以精为本,肾为先天”“女以血为本,肝为先天”之说,补精或养血可按两性气血精神灵活运用。
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运用中医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对病人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疾病证候类型的过程,称作辨证[1]。根据辨证的结果,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称作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木原则,也是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的精髓。采用药物疗法称作施药,采用食物疗法则可称作施膳。例如:以补气为主的药膳,能够提高运动员的耐氧能力和运动能力[2];补肾的中药和食物能消除运动性疲劳。运动员在训练、比赛过程中,会存在思虑太过而劳心,或者体力消耗太大而入睡困难等情况,用龙眼姜枣汤[3](龙眼肉15克,生姜3片,大枣10枚)治疗,能益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运动员体能恢复及思虑伤神所致的心神不宁、失眠健忘。
总之,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食疗理论于营养学中,挖掘其包涵的文化底蕴、潜在的知识体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1]王会梅,徐桂华,王丹文.中医食疗的理论与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69~71.
[2]喻治达.运动性疲劳中医研究概况[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2):98~100.
[3]凌一揆.中国食疗名方300首[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G421
B
1671-1246(2010)03-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