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平,崔佳佳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江苏 盐城 224006)
基于任务引领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夏立平,崔佳佳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江苏 盐城 224006)
任务引领;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专业基础课。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对象和护理工作均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至于在护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动力。近年来,我们紧扣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以任务引领为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任务引领就是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教育、教学形式,并以此为参考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等环节,使学生获得与护理岗位相一致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1]。
为适应医护模式的转变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我们确立了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以能力为核心就是以能力作为课程的中心,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课程的基础,根据不同的岗位需要设计典型工作任务,以任务为引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护理岗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改革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不仅能够熟悉护理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要能够将基本理论联系到实际工作中,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服务实践、指导实践,而不仅仅是满足于完成考试。实践技能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操作技能,还能熟练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交流,运用整体护理理念护理患者,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逐步形成适合现代护理工作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素质。
在课程改革早期的调研阶段,护理学基础的专业教师、临床护理专家对多家三级、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及民营医疗机构护理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通过专业调研确立工作项目,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及职业能力分析,并坚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理论知识以应用为目的、必需为原则、够用为度,突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在调查研究中了解到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直接影响到护理、治疗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讲授这部分内容,同时在前期基础课中增加相应的内容;护理学基础中在“健康教育”一章只介绍基本概念,其他相关内容放在“社区护理”一章中介绍,以丰富临床专业课程的内容;更换大纲中不可行的内容,注重实用性、可行性,如去掉“分析病例,制订护理计划”及“书写入院评估单”这两项内容,改为“学会收集资料”这一内容。护理人员的形体训练归纳到体育课中进行,使护理专业的体育课内容有其特色,同时又能使学生的体形得到充分训练,有利于其养成良好习惯。
3.1 创新教学模式
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综合职业能力。新教学模式要打破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2]。
3.2 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的改革都必须通过课程教学单元的设计和执行来实现,这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以任务为引领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变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教学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探求者转变。采用辩论、小组讨论、病例分析、看录像等多种方法开展理论课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经常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
增加模拟情景教学法的运用,模拟情景教学法是任务引领教学模式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该方法综合了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块教学、护理核心能力教学等方法的优点。要求学生以宿舍为单位设计各项操作的模拟病例,自行分配角色、设计台词、分角色演示操作过程。通过这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缩短了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的距离,加强了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
将启发式教学和形成性评价运用于实践学习,并研究制订出操作练习评价手册和实验报告用于记录学生的操作情况,帮助学生加深对操作的掌握和内涵的理解,同时培养其评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4.1 制订操作练习评价手册,记录对学生操作的评价,包括自身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
对于必须掌握的重要操作,必须有6次自身和其他学生评价记录以及3次教师评价记录。自身和其他学生评价占本操作得分的20%,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学生课后自己主动练习操作的次数和质量,另一方面学生扮演了教师的角色,互相评价了同学的操作,不仅可以加深对操作的掌握和内涵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评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3次教师评价中的前2次为平时练习评价,可加强教师对学生操作练习的监管以及教师自身的责任心,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4.2 彻底改变操作考核的形式
原来是由任课教师考核本班学生,客观性不强,标准难统一,造成学生主观不重视,班与班之间不平衡。改革后全部操作项目的考核分4次完成,每次平行班级同时考核。由4名教师组成一项操作的考核组,学生抽签决定考核项目。每项操作的考核评分细则在学习操作时发给每位学生,考核时每项操作都以标准病例的形式出现,考核内容包括操作前准备(比如用物准备),护士素质要求,操作过程(操作熟练程度、沟通交流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患者安置和物品处理等操作全过程。操作考核的客观性、公平性将真正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服务。
任务引领式教学模式具有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教师与学生高度投入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并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主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他们有效地发展自身的岗位能力。
在执行过程中同时发现几点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改革和建设中注意和重视:(1)仅进行一门课程的改革,不能从根本上实施“项目驱动,任务引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必须改革现有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式的课程体系,根据对工作任务的分解,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2)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逐步建设与课程改革体系相配套的校本教材体系,不断完善校本教材内容。(3)课程改革也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密切关注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其对于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詹杰.谈营养高职课程改革中任务导向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2(6):535~537.
[2]张生皆.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护理专业综合技能考核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125~126.
G423.07
A
1671-1246(2010)06-0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