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心理学 增强医学生的沟通技巧

2010-08-15 00:51:36黄流清赵忠新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16期
关键词:医患医学生家属

尹 又,黄流清,陈 瑛,赵忠新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上海 200003)

活用心理学 增强医学生的沟通技巧

尹 又,黄流清,陈 瑛,赵忠新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上海 200003)

我国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患沟通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实习阶段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将心理学技巧活用到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中,有助于医学生尽早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规避医患矛盾,全面提高沟通能力。

心理学;医学生;医患关系;沟通技巧

目前我国医患矛盾日趋尖锐,其原因比较复杂,但相当一部分源于医患沟通的不充分。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强化,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已成为一名合格临床医师的必备素质[1]。在这种形势下,就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除了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技术外,还要怀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并具有与各种人群有效沟通的本领以及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但审视我国现有医学教育,普遍缺乏对医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1 医学生在医患沟通中面临的问题

1.1 医患沟通认识不够

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正处于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转型的过渡时期,部分医学生只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常忽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其对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注重医患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缺乏被关注和被尊重的感觉,从而产生误会。

1.2 自身人文素质较低

医学生实习阶段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是由简单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向复杂的社会关系转换的过程,由于其自身人文素质较低,在医患沟通中常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部分医学生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感到紧张、拘束,有的甚至在临床操作时紧张得手发抖,查房时惧怕与患者接触交流。另有部分学生对医患关系认识不足,法律意识不强,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中太过随意,交代病情及预后时太过绝对。这种情况均容易引起患者的误解,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1.3 自身临床知识不足

良好的信任与沟通关系是建立在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之上的。刚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专业知识较为薄弱,尚缺乏实践经验,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中不能解答疑问,一方面失去了患者的信任,另一方面又影响了自己的自信心,从而加大了沟通难度。

1.4 患者维权意识增强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加之部分媒体不负责任的负面宣传报道等,使得愿意配合临床教学的患者越来越少,而且在医患交流中常常处处设防,更进一步加大了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难度。

2 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建议

2.1 提高医学生自身素质

2.1.1 丰富专业知识 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医患沟通、得到患者信任的关键基础,是医学生在与患者进行交流中自信的保障。因此,医学生首先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才能在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问时游刃有余。

2.1.2 加强人文素质培养 医务人员儒雅、沉稳的气质可以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信赖感。在医学生见习、实习之初,带教教师应强调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并在模拟问诊中及时发现易紧张、拘束的医学生,让其进行模拟查房、操作锻炼。在模拟查房的过程中,带教教师应讲解必要的卫生法律相关知识,让医学生熟悉医院的规章制度,重点讲解谈话告知制度,特别强调应避免使用“绝对”、“肯定”等带有主观经验的词语。要让医学生对可能会出现的疾病进展、并发症等,要有预判性谈话与记录。

2.1.3 注重言传身教 带教教师在初入临床的医学生心中有着特殊地位,其一言一行不但会影响医学生的言行,甚至会影响到医学生对专科的选择、喜好。带教教师不但要在查房的医患沟通中反复给医学生演示标准的谈话方式、沟通技巧,同时要用自身对患者的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激发医学生培养自身良好的医德、医风。

2.2 沟通中活用心理学

医患沟通不仅仅是专业技术的应用,更要注意医护人员在沟通中的态度,要做到平易近人,在适当的时间、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交代患者病情[2~3]。

2.2.1 言语沟通技巧 言语沟通技巧包括倾听、接纳、肯定、澄清、鼓励及善于提问,从而将话题引入正题。倾听是心理学中最基本的一项技巧,对于患者的倾诉能耐心地倾听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感,交流中要注意眼神的交流和适时地做出回应。接纳指无条件地接受患者。肯定指认同患者感受的真实性,不要轻易地当面否认患者的感受,简单认为患者夸大了病痛。澄清指理清患者叙述中病情的实际经过、客观体验等。鼓励指让患者能真实、详细地表达病情。对于初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常无法把握好耐心的倾听与适时打断之间的关系。因此,医学生要善于在倾听中找到重要线索并进行提问,这样既可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又可把握好问诊时间。在问诊结束前还应将重要线索总结一下并询问患者及其家属有无补充,这既表明医学生已完全掌握患者疾病的重要信息,又可避免信息的遗漏。

2.2.2 非言语沟通技巧 医学生在交代病情时常不注意眼神交流、身体语言、人际距离、简单的身体接触等,但这些因素均会影响沟通的效果。在对医学生进行非言语沟通技巧培养时,应强调眼神交流的重要性。坚定的眼神沟通是医生医疗水平与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它既可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又能让医生在第一时间感知到患者对哪些信息更为敏感,并能立即对交流内容、方式、语气进行调整。身体语言可以帮助患者对疾病的理解。人际距离指交流双方的距离,对于不同疾病的患者,这个标准不一,例如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交流时应保持适当距离,避免其发生突然的攻击行为等;与老幼病患交流时可进行简单的身体接触,如老年脑中风卧床患者,医生查房时轻轻握手并询问病情变化会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好感。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不知如何制订医学生沟通技能培养的阶段性目标,因此可借鉴美国的培养模式,前两年目标是培养医学生识别影响交流的人际和环境因素、熟悉医师的交流工作内容、打好与交流工作内容有关的技能及策略基础;后两年目标是学习如何处理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局面、培养与家庭成员交流的技巧和策略、学习与医疗同行及医疗组其他成员的交流技巧和策略,并就每个目标从态度、知识面和技能做详细的阐明[4]。21世纪对医生的要求正不断提高,这意味着对医学生的培养要求也在提升。在强调对医学生临床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非临床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也是医学教育必须并重的方向。通过加强交流技能的教育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可以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对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李兆松,王忠彦,吕海波.试论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教育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2):124~128.

[2]高焱莎,刘颖,叶丹,等.临床实习中沟通技巧的恰当有效运用[J].中国高等教育,2009,7:93~93,116.

[3]王锦帆.医患沟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崔月华,田明国.美国医学生交流技能的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3):107~108.

G40-03

A

1671-1246(2010)16-0019-02

猜你喜欢
医患医学生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8
解开医患千千结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2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14
医患矛盾再会诊
中国卫生(2014年8期)2014-11-12 13:01:06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