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展社区护理教育教学探讨

2010-08-15 00:51:36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16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卫生社区

袁 媛

(郑州市卫生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5)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展社区护理教育教学探讨

袁 媛

(郑州市卫生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5)

社区护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学模块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居民对健康生活的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临床护理人员将走进社区,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的发展方向[1],社区护理把护理对象由原来的单一病人扩大到了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病人及病人家属,由医院护理只关注病人的疾病诊治过程,扩展到贯穿服务对象的生命全过程,这种全面而连续的服务是医院护理所不能完成的,因而更具先进性和实用性。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基层的护理工作,因此在护理专业开设社区护理教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1 必要性

1.1 社会人口老龄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区化养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核心家庭的增加,家庭内资源的不足,势必导致老龄人无法得到子女适当的照顾。对老年人的照顾,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照料护理,家政服务和老年托管服务由于缺乏专业护理,因此不能替代社区护理服务。

1.2 居民就医现状

2007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07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10966亿元,占GDP比重为4.81%,人均卫生费用828元,与2006年比较,卫生总费用增加1123亿元。2007年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135.8元,比上年增长5.5%;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4964.4元,比上年增长6.3%。大量病人涌入大医院、好医院,医疗资源不能科学合理的分配,导致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是居民家门口的卫生服务,它是经济、方便、有效、综合、连续的基层护理服务[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1.3 居民的卫生需求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自身健康的认识也由以前的“有病治病”到现在的“没病防病”。他们渴望从正规途径获得健康保健知识,进而纠正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改善生活质量。社区护理提供的是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全面服务,因此也是最能满足居民卫生需求的卫生服务。

1.4 中专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目前各大中型医院首选本科护生,本科护生具有就业优势,多数人不愿意选择社区护理[3]。因此中专护理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岗位主要在社区。但是,由于传统的思维理念和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不了解,中专护理专业毕业生对社区护理认知明显不足,从事社区护理的意向低,很多中专护理专业毕业生即便找不到工作,也不愿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影响其择业的主要因素是对该专业不熟悉,担心不能胜任;认为无正式机构,岗位不明确;无正式招聘途径等[4]。开展社区护理教育教学,可以帮助中专护理专业毕业生建立新的就业观念,开拓新的就业岗位。

2 可行性

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迫切需求,更要求社区护士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和宽泛的健康保健知识。我国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从临床挑选职业道德好、技能娴熟、经验丰富的护士,按照国家颁布的《社区护士培训大纲》要求,经过短期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后,配备到社区护理岗位。目前我国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社区护士学历以中专为主,中专学历占79%~91%,大专以上学历占5%~15%,无专业学历的护理人员占4%~8%[5];我国50%的社区护士没有参加过上岗培训[6],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为了解决社区护理人才缺乏的问题,同时开拓中专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中专护理专业应开设与社区护理教学相关的课程,培养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宽厚的护理专业人才,以满足社区护理工作的需要。

3 存在的问题

3.1 教材问题

目前国内出版的社区护理教材多是编者借鉴国外经验,结合预防医学内容和根据自己对社区护理的理解而编写的,使得课程目标难以达到,社区护理特点不突出,教学内容包罗万象,与其他学科内容重复,如老年护理、护理科研、内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7~8]。由于教材内容跨度较大,使得任课教师难以胜任。教师授课时如果以教材为模板,学生会因缺乏新鲜感而积极性不高[7]。因此有的教师在讲授中将专科护理内容跳过,对于女性、儿童和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只做简单介绍[6]。

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知识是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培养社区护士科研能力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有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没有单独开设这两门课程,而社区护理中只有极少一部分内容,根本无法达到提高护生科研能力的教学目标。

3.2 师资问题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目前讲授社区护理的教师多来自护理学科的教学人员,由于护理专业教师缺乏公共卫生学知识,因此不能很好地向学生传授预防保健的理念,更不能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知识完整的传授给学生;有的学校是由预防医学专业教师担任社区护理教学工作,由于这些教师缺乏临床护理知识,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按照护理程序处理社区问题,因此,师资的问题是社区护理教育教学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

3.3 教学管理问题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历来将培养初级临床护理人员作为重点专业、特色专业。随着本科、专科护理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多,中专护理专业毕业生面临着极大的就业压力。尽管如此,学校在毕业生实习管理上,仍然强调的是医院临床实习,对社区护理重视不够,缺乏关系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基地,社区护理实践教学难以进入社区。

3.4 学生素质及能力问题

中职学生知识面窄,人际沟通能力差,自控能力差,实际应用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差,再加上对社区缺乏认识,就业观念传统,因此普遍对社区护理的学习缺乏兴趣。

4 对策

4.1 建立社区护理教学模块

李荣等[8]对深圳市280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发现,社区护士对社区护理专业知识的需求依次是:特殊人群健康保健知识、人际关系沟通技巧、常见疾病护理、社区健康教育、传染病护理与管理、社区人群心理护理、社区急救护理、社区健康与健康评估。根据这一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开展社区护理教育教学,绝非一门社区护理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社区护理也无法独立担当起“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职责,必须建立社区护理教学模块。

社区护理教育应该教给学生一种观念,而不是对某些问题的具体操作。观念的植入可以通过开设社区护理概论来解决,具体的操作可以通过各专科护理学和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学科来解决。

社区护理教学模块应包括:社区护理概论(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护理概念,社区护理特点、内容、工作方法等)、预防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营养与膳食指导、康复护理、护理心理学、社区全科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孕产妇保健与护理、婴幼儿护理、儿童护理、慢性病护理、残障健康护理、精神护理等)。

社区护理教学模块实践教学内容与临床护理实践相比,除了涉及常见疾病的治疗护理,实践内容还包括社区调查、家庭访视、健康教育讲座、保健指导、社区科研等[9]。

通过社区护理教学,培养护生的实践能力,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和科研能力[10]。

在社区护理概论教学方法上,要偏重社区护理观念的形成,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和内容,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掌握社区护理工作方法。

在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上,要以环境卫生、职业卫生、传染病防制、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作为重点知识讲解,使学生获取健康教育常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教学方法上,要偏重方法学介绍,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营养与膳食指导教学内容上,要将营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膳食搭配上,使学生掌握一般人群的膳食搭配和特殊病人的膳食搭配。

在康复护理、护理心理学、社区全科护理这些课程的教学中,则要重点强调具体操作,使学生掌握社区护理程序和基本的护理技能。

课程安排上,社区护理概论、预防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营养与膳食指导、康复护理应安排在完成其他专科护理学习之后。

4.2 师资培训

师资水平往往决定着教学质量。目前能全面胜任社区护理教学的师资队伍尚未建立,现有的教师由于没有在社区工作的经验,因而使得社区护理教学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教师在社区护理课程中承担的角色是指导者、合作者和学习促进者[11],这就要求社区护理教师首先要有通观全局的能力和水平,掌握社区护理工作的程序和方法。承担社区护理概论的教师可以来自社区护士,也可以是学校护理专业老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学校可以联手互派教师学习。社区护士利用自身工作的优势,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学校教师则可利用自身教学的优势,通过一定的社区工作体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传统观念上还是在现实护理工作中,护士工作依从性较强,主动性不够,在社区健康管理工作中,也难以独立担当起角色赋予的照顾者、教导者、咨询者、管理者、协调者和研究者的责任[12]。因此承担社区护理教学模块的教师要偏重提高护生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独立工作能力。高素质的社区护理人才除具有扎实的医学、护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

4.3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

在社区护理教学中,参与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和社区护理实践经验[13],因此,建立稳固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已是迫在眉睫。

目前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社区护理课程,但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几乎是空白。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不可能培养出实用性社区护理人才。

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时,要重点考虑5个方面问题。一要选择管理体制健全、服务形式与内容符合教学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于一体的基本卫生服务[14];二要选择地理位置靠近学校,交通便利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方便学生的见习和实习;三要选择有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学生在不同的社区体验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四要选择社区带教师资力量较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生在社区要完成家庭访视、健康档案建立、健康评估、健康教育等任务,带教教师的师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带教教师;五要政策支持,领导重视,社区与学校要建立长期互惠合作关系,必须有政策的支持和领导的重视,学校可以向社区免费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带教教师整体素质,社区可向学校提供实习场地,进行教学指导和学生管理。

[1]林菊英.中国社区保健势在必行[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5):249.

[2]章莉莎,魏艳芳,胡兆琴.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护理,2007,13(10):972~974.

[3]胡蓉芳.不同学历护生对社区护理职业认知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2):312~314.

[4]于浩.高职护生对社区护理认知及从事社区护理意向的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30(3):331~332.

[5]李晓惠.国内外社区护理发展现状的比较[J].中国护理管理,2006,6(11):32~35.

[6]杨立群,刘红敏,许伟岚,等.国内外社区护理教育比较[J].护理研究,2009,23(3):642~644.

[7]李小平.社区护理教师社区进修与教学促进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4):112~114.

[8]李荣,刘彬,杨莉莉.深圳市社区护理人员教育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08,15(10):14~16.

[9]邹淑珍,方敏.《社区护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家庭护士,2008,6(3):835~837.

[10]慕江兵,王卓,戚春玲.护理本科学生社区护理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A:1917~1920.

[11]孙宏玉.美国社区护理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4):37~39.

[12]陈贤梓,何金爱.社区护理需求与社区护士培养方向的分析[J].现代护理,2005,11(20):1751~1752.

[13]廖春玲,周振座,吴佩玲,等.浅谈社区护理实践基地的建设[J].广西医学,2004 ,26(10):1557~1558.

[14]代亚丽,李慧,王芸.社区护理教学实践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11):1117~1118.

G630

A

1671-1246(2010)16-0075-03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卫生社区
社区大作战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08
3D打印社区
卫生与健康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8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22
卫生歌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18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1:56
社区卫生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0
创新社区卫生服务 真正落实医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