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薇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语言与内容相融合
——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之误区与改进方法
陈薇薇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误区
目前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应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要求,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满足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要,从而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发展快,受到教材编写、测试体制和师资等条件的制约,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尚不完善。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全面提高学校英语教学水平,改善高职英语教学相对滞后的现状,我们有必要找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误区,并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
纵观我国英语教学史,不难发现,我国英语教学界曾不止一次地盲目追随国外英语教学潮流,而实践这些理论时又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正如范文芳教授所言:在我国英语教育史上,曾经引进并效仿了语法翻译法、听说法、直接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没有哪一种现成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完全适合我国外语学习者[1]。其实这些教学方法的存在都有其理论和事实依据,并不在于其本身存在多大弊端,也不在于其应用与我国国情产生了多大冲突,而是因为在推崇某种教学流派、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一味地将这一种方法孤立、理论化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忽视了多种英语教学法的共生共存,即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因此走上了过分依赖指导性文件的道路。当今高职院校大多对自身有较高定位,比如在要求学生通过A、B级能力考试后,还鼓励学生尽量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由此可见,学校对教学目标是明确的,希望能培养更多的专业知识扎实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外向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要推行教学目标管理模式,从实际出发,先探索地方性的教学规律,构建各自不同的教学模式[2]。英语教学应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由于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起步晚、发展快,对教材的需求量较大,且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投入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工作中,不能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及时更新教材,这使得课堂教学继续沿用较老,或是难度偏低的教材,或是在低年级阶段借用普通高中教材,高年级阶段借用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材,不能全面地突出高职教育英语教学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仍把教学重点放在词汇、搭配、句型及各种语法知识的传授上,忽略了高职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忽略了以培养应用能力,特别是实用能力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它应该成为学习者的使用对象,而不是认知对象。
由于我国英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始终在语言学理论的支配和影响下进行,学术界的泰斗们又多数出自语言学之家,从这一意义上来讲,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的语言学情结就不足为奇了,因此,以学习语言为目标的语言学习在不经意中变成了语言学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地表现在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书面语言知识的教授中,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不足,英语语言知识与英语语言应用的严重失衡可见一斑。其原因显而易见,学生在大量吸收英语语言知识的过程中不是在学习如何应用语言,而是在研究英语语言本身,学生不自觉地从语言的学习者变成了语言的研究者。再者,口语与书面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口语的语法结构更为灵活、简明,表达更自由,更注重流利,也不会使用过多书面语中的复杂词汇,因此在缺乏足够口语训练的情况下,有一部分英语学习者发展为“哑巴英语”也就不足为奇了。语言工具性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语言教学必须紧跟时代要求,这就要求我国英语教学应将重心逐步转向“听说为本,读写并重”[3]。
受传统教学思维和方法的影响,我们曾“无休止地打基础,把语言知识的传授看成语言教学的目的和全部”[4],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受语言教学与学科教学相分离的困扰。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提高,我们日趋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增进,当今的英语教学应定位于旨在提高英语学习者的综合文化素养、英语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既不能是纯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也不能等同于英语语言技能的培训,它应该是某种教学内容的教学[5]。语言之灵魂在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6]。只有将语言教学和学校课程中其他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才最为有效。当英语学习者快乐地沉浸在百科知识的学习中时,英语语言知识的习得也变得自然而然,语言与思维不可分割,而非通过语法规则、单词词汇、句法等的记忆而促成,因为后者达成的学习结果是单一的语言知识,是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相脱节、与科学文化百科知识相分离的教学形式,自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基础好了,学生毕业后是否就能胜任工作?在教育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并处理好英语学习基础阶段与应用提高阶段的关系。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即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必须修读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而从教育部制定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我们不难发现,前者对高中毕业生提出的英语能力要求已和后者提出的“一般要求”不相上下,高中英语课程设置几乎移植大学英语的全部课程设置。近10年,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有了迅速发展,大量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英语教师充实到中小学师资队伍,沿海发达地区的英语教学大都提早到小学三年级开始,有些学校甚至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程,与此同时,《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毕业生的词汇量达到3300个,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一般大学毕业生的词汇量应达到4500个相距甚小。因此,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较以前有了一定提高。我国老一代的英语语法家章振邦教授曾明确提出“需要对我国外语教育作战略性调整,要点是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7]。的确,按照传统的观点,打基础是多多益善的,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英语课始终围绕着基础英语转,所选课文也多以文史题材为主。不可否认,这种课程设置和教材下培养出的学生英语基础很扎实,还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但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些学生毕业后进入自己的专业领域,如医学、药学、护理、生物、外贸、金融、电子等,就会发现应付考试的英语在实际工作中几乎不管用,感到力不从心。实际上,问题出在英语教学没有处理好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关系,即基础阶段与应用提高阶段的关系。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却又是相通的,表现在专业英语既有自己的句法结构特点,又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各个专业都有大量的专业用语和专业词汇,但也有一部分借用基础英语词汇,却带着专业领域的严格定义或特有的概念或内涵,所以同一个词可能在专业英语中与在普通英语中的含义并不同,甚至在不同的专业学科中,其词义也大相径庭。因而,逐步建立起一支既懂学生的专业知识,又会教英语的专业英语师资队伍势在必行。
因此,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不在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在于教学内容。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指导方针的认识,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题,并将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担任英语基础阶段教学的公共英语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所任的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备课,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专业备课。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以及所在的年级,适时渗透专业知识。随着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提高,可以在英语课中增加专业知识内容,体现出基础课为专业服务的特点。此外,随着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讲解重点、难点、关键点,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路人。要增大学生知识量、拓宽其知识面,向学生提供多种信息源,如各类英语学习的网站、英语新闻、影视、歌曲的网站,培养学生查阅相关信息解决问题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共同分享、探讨独特见解。
根据英国文化委员会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项调查得出,21世纪英语教学最根本的变化是“将来的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将来的英语教学会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8]。可见,英语与科学内容相结合已经是全球化背景下学校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新模式,因为只有思维才是语言学习的真正动能,系统的知识性内容更能引发语言学习者真正的思维[5]。
[1]范文芳.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一条龙”规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442~444.
[2]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刘润清.关于英语教学大纲改革——从分离式教学大纲到统一课程标准[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403~404.
[4]蔡基刚.外语能力培养与我国外语政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32.
[5]肖礼全.走出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误区——外语教学的哲学思考[J].外语教学,2004,(1):70.
[6]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10.
[7]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6.
[8]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11.
G420
A
1671-1246(2010)19-0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