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涛
信息通信与城市生活的融合互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城市,万商云集、高楼林立、密集而广大的物理空间,这是其物质实体;人流如织、交互频繁,时间与效率的价值在这里被无限放大,由此生发出城市的精神风骨。信息通信技术因城市而有了集中化、规模化、低成本实施的可能,而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空间里的勾连,则让后者更具现代感和整体感,它见证、记录和催生着城市文明的演化。
在城市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城市的扩张、蔓延是一个恒久的主题。信息通信技术对于城市空间的拓展而言,既是助推器,也是催化剂。
《世界是平的》一书的作者认为,全球化是资本、技术和信息超越国界的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一个单一的全球市场。同样的道理,在全球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让超大规模的城市能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其在管理、运行、组织上浑然一体,信息通信技术功不可没。
城市地域空间急剧膨胀,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则持续消解了因距离而产生的诸多困扰,密如蛛网的通信系统,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收集信息,用于民众沟通,用于城市运转。
超大规模的集市、高耸入云的楼宇是城市的经典元素。有分析认为,城市中超高层建筑产生的前提不仅在于建筑技术的成熟,更重要的还在于信息通信技术为其在经济可行性上做出了绝对支撑。从这个观点来看,如果没有通信工具,楼宇的极限高度将要考虑信息传递便利性的要求,如果仅靠楼梯、电梯的上下行进,信息交互将很难在如此的垂直极限中完成。
一直以来,城市都在扮演着信息通信技术实验场的角色,电话等通信工具自发明之日起,便首先服务于城市商业系统的运行。对于依托城市发展的大型企业而言,特别是那些散落在全球各地核心城市的跨国企业,信息通信技术让其全球化的扩张和管理成为可能。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通信线路作为稀缺资源也是各地经济开发区的争夺重点,甚至接线员也成了被公关的对象。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固网线路中,在空气中,往来穿梭的数字信号正在被用来消除空间障碍,进而成为企业正常运营的润滑剂、利润的支撑点。
一项通信技术被发明和普及应用之后,它便会定义出一种工作方式或生活方式。
例如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地区,“煲电话粥”绝对是一个新潮的现象,它也被定格为那段“向洋看世界”时期城市生活的经典画面,内里记录的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憧憬、自信、悠闲与时尚。
现如今,住在北京的人可以借助通信网络技术在上海购买合意的商品,足不出户不仅可以通晓天下,亦可让生活平顺运转,“宅”文化也藉此开始流行。而高清视频等通信手段,则可以让地球两端的人们如同面对面般地交谈。你甚至还可以亲自进入网络世界,体验那里的惊险与浪漫——当然,这是电影《骇客帝国》的诗意创作。不过,电影中街边林立的电话亭绝对是纪实手笔,后者被视为美国城市文化的特色元素。
从历史经验来看,通信技术往往还会为城市构建出更具积极意义的精神品格,其内里包含有平等、关爱、效率与秩序。
电话自19世纪发明之始,便在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中让女性成为重要的参与者。同样,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也让弱者也有了参与社会进程的机会和能力。
现代的智能交通、教育、医疗等行业应用的集合,构筑了城市整体运行的效率与秩序基础。从电子政务到民生工程,信息通信技术改变了城市百姓的衣食住行习惯。
莎士比亚说:城市即人。城市是人为创建,又为人服务。钢筋混凝土因为有了通信手段而被赋予了生命,信息流与人流、物流、车流一样,构成了城市的血脉,它所滋养的就是不断进化中的城市文明。
2010年,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城市中生活,预计到2030年,全球城市人口将突破总人口的60%。
改革开放30年,也是我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一段时期。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只有18%,而在2010年将超过48%。30年间,中国深度融入了全球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在加速,虽然各种信息通信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化的矛盾,但是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和不断扩展的城市疆界依然使得问题多生。
毋庸置疑,信息通信技术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支点之一,但是它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在制造问题。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空间构成了一对矛盾体,电磁污染更成为当今的全民公敌,安全隐患让看似强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在某些时候显得脆弱不堪。
国际电信联盟将“2010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确定为“信息通信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在城市未来生活的展望中,对信息通信技术的期许可谓溢于言表。
为此,信息通信业界将继续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