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护士培养与中职护理教育现状

2010-08-15 00:51:36冯伟华李平国邵黎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19期
关键词:蓝领护生分级

冯伟华,李平国,邵黎芳,戴 斌

(黄山卫生学校,安徽 黄山 245000)

蓝领护士培养与中职护理教育现状

冯伟华,李平国,邵黎芳,戴 斌

(黄山卫生学校,安徽 黄山 245000)

蓝领护士;分级护理;中职护理教育

“蓝领护士”即基础生活护理护士,也称助理护士。为满足现代医疗护理需求,上海十院(上海护理质量监控中心)于2005年率先推出了蓝领护士制度,让蓝领护士上岗取代护工,在临床各科室重点对危重病人以及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进行基础护理,为病人进行翻身、鼻饲、换药、口腔清洁等大量基础生活护理。其中的首批蓝领护士来自黄山卫校。上海十院自下而上分级使用护理人员后,“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重要性得到充分体现。近几年我校已有百余名中职护士在上海十院从事护理工作。为探讨中职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一直关注这些护士的职业生涯。目前卫生部发出通知,对医院临床护理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强调临床实行分级护理,确保基础护理和各项治疗、护理措施落到实处,逐步取消护工、陪护。如何实现卫生部的要求?联系几年来我校毕业生在上海十院的工作情况,通过查阅国内外护理教育的相关资料,现对中职护生的培养思考如下。

1 分级护理能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开发迟缓[1],造成护理人才匮乏。就护士与床位比例而言,世界许多国家基本保持在1∶1以上,而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病房床位与注册护士之比,还未达到卫生部1978年制定的1∶0.4的最低标准。因此,许多医院只能采取由病人家属请护工,帮助进行本应属于基础护理在内的护理工作及其生活照顾。这样虽然满足了病人的生活照顾需要,但不利于其康复,同时对病人的护理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1)根据卫生部对240所医院进行的护理人力资源的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在技术职务与岗位分配上存在脱节现象[2]。主要表现在:①一些高、中级职称的护理人员除在医院承担护理管理及护理教学外,与其他护理人员临床护理工作内容基本相同,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②护理岗位分工缺乏科学性,不能体现学历、能力、资历、职称的不同,不能体现逐级指导原则,导致护理质量仍处于较低层次水平,制约了护理学科的发展。因此,应实行分级护理,即基础护理、治疗护理、专科护理、临床专家护理的分层次护理,旨在让更多的病人真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从上海十院实行分级护理后,我们看到蓝领护士为病人实施基础护理,进行生活照顾,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效掌握病人第一手资料,及早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并请医生及时处理,真正做到把护士还给病人,从而提升服务质量,使广大病人受益。

2 中职护士是分级护理的中坚力量

通过对56所实习医院的调查,发现实行分级护理后,护理人员的服务项目增多,护理任务加重,其中生活护理更需要大量护理人力资源。而我国现阶段医院最缺的就是从事基础护理的助理护士。在护理人才极度短缺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中职护士的培养能较快解决这一问题。一是中职护理教育具有培养周期短、投资相对较少的特点,能较快培养出人才,解决护理人才的供需问题。二是由于分层护理中的基础生活护理工作比较辛苦,来自大城市的独生子女一般不乐意去做,使得来自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中职护士具有一定的就业市场。根据我国国情(人口众多,逐渐老化,但不富有),对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子女通过初中毕业后3年的中职护理学习能很快就业,这正是中职护士来源的保证。三是中职护士年龄小,对收入的期望值较低,医院大量技术性不强的基础护理工作需要这些助理护士。而中职护理教育能为医院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助理护士人才。

对比国外护理教育,其并非完全排斥中职护士。美国、日本、比利时、英国、法国等国外医疗护理机构中,护理人员实行分级使用早已深入医院护理建设制度中。

因此,我们认为医院应实行分级护理,它是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实现卫生部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借鉴国外护理教育,针对当前我国现阶段中职生源及护理教育现状,如何将这些护生培养成国家急需的护理人才迫在眉睫。

3 中职护生学习情况

3.1 中职护生素质状况

我们调查了目前在校614名二年级中职护生学习情况,有1/3的护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热情较高,成绩良好;另有1/3的护生有学好本专业的愿望,但由于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一般;还有1/3的护生基础特别差,学习没有目的,把学习看作一种负担,认为考试成绩好坏无所谓。

3.2 中职护理教学情况

由于中职护生素质呈下降趋势,护理教材、护理教学方法虽有所改革,但基本上还是沿袭传统的培养模式。

(1)护理教材:版本很多,但仍未摆脱传统的医学教材模式,注重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护理特色未能充分体现;理论叙述较为复杂。调查表明,有44.14%的护生基本能看懂教材,51.24%的护生能看懂部分教材,3.62%的护生根本看不懂教材。

(2)教学方法:护生均不喜欢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法,喜欢启发式、师生双向活动教学模式。结果显示,喜欢案例式教学法的护生占30.53%,喜欢角色扮演法的护生占29.65%,喜欢以问题为中心授课方式的护生占40.82%,

(3)师生比例:随着中职护理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往往一人教授几门主干课。特别是近年来我校一大批青年教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加之工作量大,这样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制约了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4 对策

4.1 使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理想

护士工作非常辛苦,特别在护士紧缺、医患和护患关系紧张的今天,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尤为艰辛。因此,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理想极为重要。为此,一是在入学时向护生介绍临床分级护理的意义。中职护士在医院一定要从基础生活护理做起,以专业能力和专科知识做支撑,能最早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这是落实整体护理的切入点,在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用医学生誓言和希波克拉底誓言对护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举行宣誓活动,使护生感到自己今后从事的是解除病人痛苦的崇高职业,入学时就把促进人类身体健康作为刻苦学习的己任。三是请上海十院的校友介绍他们在基础护理工作中对自身护理价值的体会,引导护生认识到一个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又有才能的人,必定是用人单位欢迎的人,也必将是获得晋升机会和较高报酬的人。四是在“5·12”国际护士节开展相关活动,以南丁格尔这位世界护理事业开拓者的事迹教育护生,使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有知苦不畏苦的职业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4.2 开展教学改革

护生有热爱护理专业、努力学习的愿望必须落实在行动上。为了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目前中职护生的特点及今后从事的岗位,教学中应适当降低课程达标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重视启发式教学,培养护生的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护生爱学习、会学习。改革考核办法,加大无纸化考试力度,加强护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体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目前仍需要一定数量的具有中等学历的初级护理人员进行一般性技术操作,但是他们今后在工作岗位上仍要向更高层次努力。因此,在校学习期间应提高护生学习质量,并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每位护生提供较为直观的职业生涯规划蓝图,使其清楚自己的奋斗目标,指导他们树立由初级层次向较高层次,乃至最高层次发展的目标,这也是目前每一位中职护理教育者的职责。

4.3 开展教材建设

要实现培养目标,教材建设非常重要。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目前中职护理教材从深度和广度上看,仍不便学生预习、复习。虽然教材编写已注重体现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岗位需求为标准”的特点,本着够用、实用的基本原则,取舍教材内容,但还应从目前中职护生认知结构的起点和特点出发(年龄小、学习能力不强、知识结构单一、排斥概念及原理方面纯理论的陈述性内容),在教材的编写上还要加大改革力度。一要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对教材内容的叙述力求化繁为简、通俗易懂。二要通过学科重组整合,与护理专业课程紧密衔接,以利于护生掌握护理知识。如在教材建设中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整合为人体形态学基础及护理应用,将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整合为人体机能学基础及护理应用。三要从语言的表述、图表的设计上使教材内容生动、活泼,吸引学生。为此,开发校本教材势在必行。

4.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中职护理教育是以能力为本的教育,其培养的是应用型护理人才,依托的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如何建设教师队伍?我们认为一是要求教师敬业爱岗,以此感染护生,使其热爱护理专业。二是通过学术上有造诣的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中职护理教育的教改研究。三是请在护理一线工作的资深护师来校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强化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四是依托校内外教学基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将专职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送出去,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4.5 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随着中职学校的扩招,实践教学除了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外,还应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扩充,发挥中小型医疗机构的作用,瞄准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从中优选并将其作为教学基地。

从上海十院的调查反馈信息中发现,毕业生普遍认为在重视实践学习的同时,不能过分削减理论学习时间。由于中职学制不长,因此护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能过短,否则对于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及能力的提高均不利。

学校教育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需要,由传统的“地方封闭式”向“现代开门办学式”转变,实现“基地、招生、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学校要积极探索就业订单式、实习就业直通车等培养模式。围绕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让护生明白自身就业定位,教导护生切勿好高骛远[3]。

总之,中职护理教育的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坚持不懈地为提高中职护理教育质量而努力。

[1]郑显兰.护理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1(8):26~29.

[2]扬铁花,潘进.护理人员分层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护理,2007,15(13):123.

[3]符秀华,苏克霞.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护理教育改革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6):1487~1488.

G420

B

1671-1246(2010)19-0087-02

猜你喜欢
蓝领护生分级
报告:中国蓝领群体月均收入5 000元至8 000元
王建清为蓝领代言
中国工运(2018年3期)2018-06-07 06:22:46
郭锐20年磨炼成“蓝领状元"
中国工运(2018年3期)2018-06-07 06:17:56
分级诊疗路难行?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26:14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50
蓝领“高薪”背后的尴尬
时代风采(2016年10期)2016-07-21 15:07:34
南充市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