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长玲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是室间隔不明原因的不均匀增厚,收缩期二尖瓣前叶移向间隔,导致流出道狭窄、梗阻从而引起左室射血障碍的一种疾病[1]。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甚至猝死。目前治疗上常用药物,双腔起搏器,外科手术等方法,并存在着药物不良反应,起搏器无效,手术风险等问题。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经皮经腔间隔消融术(PTSMA)已成为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其克服了传统治疗方法的弊端,为 HCOM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以下是 2008年 01月至 2010年 03月我科对 42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实行了PTSMA治疗,术后均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8年 01月至 2010年 03月我科收治HOCM42例,其中男 25例,女 17例;年龄 27~41岁。主要症状为胸闷痛,黑矇,晕厥,一般在体力活动时加重,出现症状的时间 1~5年。入院检查:胸骨左缘可闻及 3、4级收缩期杂音,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彩超显示左室流出道有狭窄征象
1.2 手术方法 常规麻醉铺巾,右股静脉穿刺置入临时起搏电极于心尖部,并确保起搏及感知良好。穿刺左股动脉行左冠脉和左室造影,观察第一间隔支走行和心肌肥厚及室壁运动情况,并测量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压力差以评价室间隔部的血液情况和左室流出道梗阻程度,然后穿刺右股动脉送入导引钢丝至左冠脉前降支的第一间隔支,再沿导引钢丝送入球囊导管,保持球囊加压状态 20 s,测量压力差,达理想水平后,注入无水酒精 3~5m l。造影证实第一间隔支基本闭塞,结束操作,加压包扎[2]。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担心手术疗效及预后,会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因此护士要主动倾听,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并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紧张及不安带来的精神压力,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
2.1.2 术前准备 术前需要完善血、尿、粪及大便隐血检查、还要完善肝肾功能检查、凝血功能、乙肝表面抗原、HIV病毒检测、梅毒抗体等检查。指导患者练习卧位排大小便。术前1 d两对手术区(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行皮肤准备并做青霉素过敏试验,碘皮肤过敏试验。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患者安返病房后,需绝对卧床 3~4 d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连续心电血压监测 72 h。密切注意患者的自觉症状、心电监护、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如有病情变化时要及时报告医生。
2.2.2 穿刺部位护理 术后患者均带鞘管回病房,患者穿刺侧肢体需绝对制动,防止鞘管脱落而导致大出血或临时起搏器脱落等危险的发生,一般鞘管需留置 24 h后方可拔出[3]。拔管后,用沙袋压迫穿刺部位 6~12 h,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皮下血肿,足背动脉搏动及皮温、皮色等。
2.2.3 心肌酶谱监测化学消融相当于在肥厚室间隔部位造成一个小面积的心肌梗死,故术后要求按心肌梗死处理[4],每 2 h检测血清心肌酶或肌钙蛋白 1次。如患者有胸痛感等不适症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做心电图检查。
2.2.4 饮食指导 患者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为防止患者发生便秘,可给予通便灵等药物口服,必要时应用开塞露灌肠。
2.2.5 出院指导 康复期间要做好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和PTSMA术后相关知识的宣教,避免加重左心室梗阻的因素如过度体力活动,长时间站立、持重、屏气和精神紧张的发生。预防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感染,遵医嘱按时服药
化学消融术作为治疗伴有严重症状的 HOCM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治疗,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患者带来了福音的同时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重新评估护士的工作。护士应充分掌握心电知识,加强术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护理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83.
[2]贾三庆,胡大一.用化学消融法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1999,7(1):42.
[3]于凝,孙丽.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的护理体会.临床护理杂志,2006,5(2):32-33.
[4]王静.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护理体会.实用医药杂志,2008,25(8):958-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