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骨折类型。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我科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应用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6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65例,其中男45例,女20例;年龄20~75岁,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致伤原因:车祸伤30例,坠落伤19例,压砸伤10例,摔伤6例。骨折类型:根据Neer分类法2部分骨折15例、3部分30例、4部分20例;合并肩关节脱位及旋转肩袖破裂撕脱4例;X线片示骨质疏松5例;伤后至来诊时间1~4 d。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患肩垫高,取三角肌与胸大肌间入路,保护头静脉,分离部分三角肌前部肌肉,充分显露肱骨近端。清除血肿和嵌入软组织,不要剥离骨膜予以牵引克氏针橇拨等间接复位。C型X线机透视骨折端复位,用克氏针或二齿复位钳临时固定对肩袖的损伤,再于肱骨前外侧用骨膜剥离器作骨膜外剥离,选择将锁定钢板安放于肱骨大结节顶点下0.5 cm,结节间沟后缘远侧1 cm处固定。用克氏针穿过缝合孔将钢板临时固定,然后在头侧用钻头导向器进行准确的预钻孔用3~4枚锁定,用3枚锁定螺丝钉固定。对三部分和四部分骨折可通过钢板用松质骨螺丝钉固定。将骨折碎块及撕裂的肩袖用可吸收缝线通过锁定钢板近端的缝合孔进行缝合修补,拔出临时固定的克氏针。透视下证实骨折复位佳、内固定可靠、检查肩关节被动活动良好,置负压引流管1根。证实骨折复位佳、内固定可靠、检查肩关节被动活动良好后,逐层闭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前臂屈肘90°三角巾悬吊3 d,术后第1天即开始肩关节摆动锻炼,2周行肩关节上举锻炼。术后4~6周视骨痂生长情况逐步开始主动功能锻炼。术后每月摄片复查直至骨折愈合。患者因肱骨头严重粉碎性骨折,可让其推迟至3周后肩关节功能锻炼。
1.4 疗效评定 功能评定采用Neer评分,该评分为100分:疼痛占35分,功能使用情况占30分,活动范围占25分,解剖复位占1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
本组65例均获随访6~20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为6~15周。功能评定采用Neer评分,其中优37例,良25例,可3例,总的优良率为93%。本组无畸形愈合、感染、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松动折断、肩关节撞击症发生、骨化性肌炎等。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临床上通用的分型是Neer在Codorman分类基础上根据肱骨近端4个解剖部位(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所确定。如肱骨干及相互之间移位程度来进行分类,Ⅰ型为所有移位<1 cm,旋转<45°的骨折;Ⅱ型为两部分骨折;Ⅲ型即三部分骨折;Ⅳ型为四部分骨折。骨折的正确临床分型对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的判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一种全新的内固定系统,有以下优点:钢板不用塑型,与螺钉形成植入人体内的外固定,对骨折区血供无明显的影响;螺钉与钢板锁定,松动发生率低;设计有针孔,方便术中用克氏针临时固定,有利于骨折的精确复位;螺钉与钢板可产生角度固定作用,对骨质疏松的患者可达到坚强的内固定;术后早期可以进行功能锻炼,极大地改善了肩关节的功能。术中需注意:尽可能少剥离周围组织及骨折片上的组织,不需要切开关节囊,不用剥离骨膜,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部位的血运;正确使用导向器,保证螺钉锁定准确,充分发挥接骨板与螺钉锁定结构的优势,避免锁定结构作用失效、螺钉松动;钢板的位置要准确安放于肱骨大结节近端止点头侧5 mm,结节间沟后缘远侧10 mm处,近端不能超过肱骨大结节,以保证术后肩关节外展时不发生肩峰撞击;对骨缺损患者行植骨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填塞空腔、支撑骨折端和促进骨折修复,使骨折内固定更加牢固;术中应用C型臂X线机透视观察,了解手术情况,避免螺钉突出肱骨头关节面;术后放置负压引流,及时引流,避免关节粘连、僵硬;术后加强肩关节的功能锻炼。
综上所述,本组6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均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达到了复位满意、固定牢固和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的目的,表明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稳定、操作简单和血运破坏少等许多特有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1]张鹏翼.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上海医学,2004,27(12):946.
[2]周欣.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实用骨科杂志,2008,14(7):414.
[3]王邦荣.锁定接骨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实用骨科杂志,2008,14(7):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