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的“低碳”生活

2010-08-15 00:51:44□李
资源导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西欧低碳热能

□李 玲

西欧的“低碳”生活

□李 玲

编者按:“低碳”生活并不意味着降低生活质量,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更合理地利用能源,避免物质和能源的无端浪费。本文作者由于在西欧生活了一段时间,对西欧的“低碳”生活有很多切身体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西欧是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防止全球变暖的先行者。西欧很多国家,例如法国和瑞典,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只有美国的1/3。我在西欧比利时陆续生活了近6年。虽然不能说深谙这里的人文历史,但由于身处其中,也熟知一些“低碳”生活的细节。

使用清洁能源和地热资源

能源问题是和每个欧洲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问题,能源的价格是影响日常消费品价格的风向标。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位于北纬50度,比我国的哈尔滨的纬度还要高。虽然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带,温度相对温和,但是夏季最高气温也常常在30℃ 35℃。这里的家庭几乎都没有空调,甚至电风扇也很少见,但是这里的民居大部分夏季都很阴凉。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房屋的建筑结构和材料上下了工夫:一是在房屋设计上合理利用空气的对流,保持室内的通风;二是房屋采用内外两层窗户的结构,避免太阳光对室内的直射,同时用增加墙壁厚度及隔热层的方法把高温挡在室外,营造室内清爽、舒适的小环境。

西欧各国一年大概有一半的时间是冬季。在最近几个冬天,最低气温在零下15℃ 零下20℃左右。冬季取暖是每个家庭能源消费的一大构成部分。比利时对于新建房屋的节能标准非常严格,不仅对屋顶和墙壁的隔离层厚度和质量有明确的规定,而且门窗玻璃要求有两层甚至三层的真空结构,以防止热量白白散失户外。对那些年代久远的房屋,政府鼓励人们在屋顶和墙壁增加隔离层,对验收合格的隔离层按单位面积进行补贴。

在比利时今年年初房屋和建筑材料交易会上最大的亮点是“被动采暖”的材料和房屋设计。“被动采暖”是集采光、隔离和取暖设施完美结合的典范。它有效吸收照射到屋内的太阳光产生的热能,利用屋顶、墙壁和地板的隔离结构,把有限的热能有效地保存在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节省采暖成本高达80% 90%。

在取暖能量来源方面,越来越多的家庭转向了无污染、可循环利用的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以地热能为例,地表1.5米以下的温度基本在12℃左右,而且一年四季温度恒定。地热取暖就是利用了这种恒定的热能,在地下埋藏一些密集的管子,利用管子里的水循环吸收地热能,再通过压缩机把温度升高到40℃ 60℃,通过室内的中央取暖设施把热能发散到各个房间。逐步散失了热能的水经过减压阀迅速降到12℃以下,回流到地下,重新开始新一轮的热能交换。地热取暖不产生任何污染物,唯一消耗的是让热泵工作的电能。

我所居住的房子就是采用了地热和“被动采暖”的方式。热泵根据室内的温度自动选择工作时间,即使在冬天最寒冷的时候,每天晚上只开几个小时的暖气,房间仍然能保持一个适合睡眠的温度。由于有隔离层的保护,在整个夜间热能散失不多,第二天早上起床即使不开暖气,整个室内仍感觉很温暖。

以保护环境为荣

欧洲人的环境保护和低碳排放的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这与他们的地理环境、人口密度和相对短缺的自然资源有关。欧洲各国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相对狭小的生存空间也使得欧洲人成为世界上对环境问题觉醒最早的人群。

欧洲许多上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经不起汽车尾气的污染,许多城市市中心仍保留了中世纪的面貌,狭窄的街道也容不下大排量汽车的通行,同时寸土寸金地段高昂的停车费也把很多汽车挡在了城市之外。生活在这里,人们并不感到这些设施给出行带来的不便,反而自觉自愿地顺应这样的生活。

欧洲男女老少都以保护环境为荣。那些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会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指责。在这种社会舆论压力的推动下,“低碳”生活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生活方式。自行车运动是比利时的第一大运动,职业自行车赛比职业足球赛更引人关注。人们以骑车上下班、出行、锻炼为荣,不得已的时候才使用小汽车。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处处都划有自行车专行的车道,不受行人和车辆的影响,非常方便和安全。政府还专门发行免费的自行车旅游地图,推荐途经著名风景区和标志建筑物的绿色车道,大大丰富了群众性的体育运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欧洲政府也是利用宏观政策引导能源消费的典范。政府对各大中小企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有一定的配额,超过了这个配额的企业需要多缴纳税费。有些国家还对个人汽车征收环境税,所得的收益专门用于改善环境,发展可持续利用的新能源。一些污染严重、对环境产生较大危害的企业被严令关闭,而使用绿色能源、节能环保的企业则得到了重点扶持。

(原载《中国国土资源报》)

猜你喜欢
西欧低碳热能
化学反应与热能思维导图
高中数理化(2022年6期)2022-04-21 12:00:26
从肯尼迪1963年西欧之行再探“宏伟计划”成败原因
热能来自何处
解析中世纪西欧园林及其影响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27
喜见乐闻:史料呈现的“增值”方式——以《西欧一体化进程》为例
低碳背景下标准化展示道具的设计方法
引发“失败”实验中蕴藏的正能量
学佛能使世界变的更“低碳”吗?
企业导报(2016年8期)2016-05-31 19:59:04
基于GE的热能回收装置
自动化博览(2014年9期)2014-02-28 22:33:33
北京市再生水热能开发利用研究
城市地质(2014年2期)2014-02-27 07: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