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0-08-15 00:49襄樊学院美术学院阮宾
中国商论 2010年17期
关键词:金钱艺术品中国画

襄樊学院美术学院 阮宾

中国画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襄樊学院美术学院 阮宾

现代中国画艺术品市场,从起步至今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市场砺练,通过大浪淘沙式的洗涤,市场正逐渐完善并走向成熟。然而,由于政治信仰、社会伦理、经济基础、文化思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画艺术品市场出现了诸多“杂音”,形成了大潮涌江、泥沙俱现的现象。这些因素不仅搅乱了市场正常的运作,也给中国画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与危害。本文对中国画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及前景进行了探讨,仅供同行参考。

中国画 艺术品 市场 前景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当代中国画艺术品市场就开始踏上了扬帆远航的历史征程。至90年代中后期一度跌入谷底,2000年至今中国画收藏热一年更比一年红火,中国画艺术品市场才开始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时期。然而,在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是否有人驻足回望与反思呢?学术需要正本清源,中国画市场也需要健康发展,这是画家和市场都必须静下心来直面的问题,它需要我们耐心等待并让实践和时间给于检验与认同。

1 中国画艺术品逐步进入了现代营销市场

传统中国画作品在未进入市场前,其画家主要的创作动机便直指个人,是一种强烈的内心感召和精神诉求的愿望使然,“惟其画造其理者,能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心会神融,默契动静,挥一毫,显于万象,则行质动荡,气韵飘然矣[1]”。在惬意之中,创造自然,在自然之中找寻自我快乐。但自近代工商业社会形态逐渐发展,以及经世致用的实学精神的推波助澜,传统文人画艺术犹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艺术面向市井,服务民众,同时也成了获利的最便捷手段,这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传统文人画冠以标榜的“游与艺”、“不求闻达于诸侯”以及非功利的价值追求理念。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生存的决择,迫使许多画家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后者,投入到了利润与金钱的逐鹿之战中,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士商之间,义利权衡之间,不再具有往日的宁静和怡然自得。“正是在这样‘变’的常态性现象中,传统书画家的生存环境,身份地位和传统书画的功能,价值目标都发生了潜变”[2]。由此看来,艺术需要润笔费用的滋养。汉代的蔡邕自不必说,至明清时期画笔有了润笔费用的春风沐浴,才使扬州书画市场的繁荣昌盛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然有得必有失,早在明代就有画家杜琼在其画作题诗中,就发出了一声叹息:“纷纷画债未能尝,日日挥毫不下堂。郭外有山闲自在,也应怜我为人忙。”画家走到了这步田地来说也是一种悲哀!也许兑现的润笔酬劳可使人一时心花怒放,但如为金钱奴役,定会如挥之不去的梦魇,让人有口说不出,平生郁闷与烦躁了。

众所周知,中国画艺术具有极强的精神性指向,它的创造具有一般物质产品所没有的内在含义与巨大精神力量,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是中国画传统文化精神最好的诠释。试问如果没有这充实之美,她能产生令世人皆赞赏的“四君子”艺术吗?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古代,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令中华子孙永远骄傲的“敦煌艺术”、“溪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等等,应该说这些伟大的劳动与以“价值增值为目的”毫无瓜葛,他们所创造的只是艺术本体的价值,其精神价值更是毋庸置疑。然而时代变了,人类生存环境与方式也在变。当代中国画家一方面需要担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另一方面又历经着市场与金钱的诱惑和困扰。是为金钱而生产艺术,成为拜金主义者,还是听命于自由的审美召唤,按照艺术自身的发展与创作规律,与市场保持相对距离,在功利目的上多些超越?如果随波逐流,顺应前者,那将成为泯灭良知,亵渎正直艺术家美好纯洁心灵的“犹大”,选择后者,有的放矢的参与艺术商品的交流,使艺术既突出本体价值又兼具一定的商品性,对于画家而言这应是最佳选择。退一步看,艺术家既使迫于生计,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似乎金钱一时成了目的,但只要是真正的艺术家,他早晚必定会抛开金钱的诱惑,为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和自由而矢志不渝。也许齐白石等老先生们的艺术创作心路历程,能够佐证这一点。在我看来他的所有作品都可以高价拍卖、竞买,但白石先生的艺术理想却永远归属于他本人,成就属于养育他的祖国和人民。因此他的成功一定是以对艺术价值本体的追求为目的,而并非以追求商品生产价值为目标的,否则他的艺术难以到达如此辉煌的高度。在当下如火如荼的艺术市场中,笔者认为,无视金钱与利益的存在,做一个理想主义者,那是痴人说梦,玩的是唐吉珂德的把戏,因为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理想一定会被无情的现实击的粉碎。但如果只为金钱而活着,而艺术,使艺术成为赚钱的机器和手段,这就会导致“为着某种纯粹外在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目的本身。”如果画家在每一笔、每一划之间都时刻掂量着能换回多少金钱的时候,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是非标准一定是良莠不辨,黑白颠倒的,对于艺术又有何自由与忘我的创作激情可言呢?对艺术与金钱而言,我认为能够达到和谐方为至善之事。如果生存有了保障,则万万不可以赚钱为“过瘾”,而应义无反顾地捍卫艺术尊严,并为中国画的发展与推进贡献绵薄之力,这也许是我们身处无奈先退后进,以守为攻的明智之举,同时也是我们玩转金钱这把双刃剑的制胜法宝吧。

2 中国画艺术品要在市场营销中守住底线

中国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在对中青年画家谈话时曾强调指出:“创新,在文化方面有两个内涵,一个是继承,一个是发展。它必须有一定条件,这些条件是:①对传统中最优秀的东西要吸收。人类几千年文化是世世代代在研究,在创造,‘接力赛’并不从某一点开始,不从你那儿开始。②对腐朽的,不符合今天要求的要扬弃,这也需要胆量,要创造符合时代精神的东西。可贵者胆,所要者魂。③要符合今天的历史发展规律,客观时代需要,不以任何人的主观需要为标准。”中国绘画有着非常优秀的传统,它包括笔墨、章法、诗画互补等。假如我们只奢谈其新,只在外表形式上做文章,甚至照抄西方,殊不知区别了传统艺术之面貌,却拾了西方人的牙慧。倘若中国画家只一味地迁就市场,迎合与满足收藏投资者的一己之见,一好之喜,在作品中“让传统死去”,“让笔墨等同于零”,那么所谓中国画艺术只能化为乌有。笔者认为这不是创新,它是一些中国人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文化自卑心理在作祟,它缺乏对自己民族艺术的自信力,也限制了本民族文化精神的张扬。使我们的文化精神或艺术精神出现了泱泱大国文化不该拥有的怠惰和无所作为。对此我们将如何保持对文化品位与民族特色的不变追求,摒弃对民族文化的冷漠和不断弥补缺失了的传统文化,并有效突破艺术市场对创作的负面影响,是中国画家自我把握与完善的关键所在。

据资料显示,20世纪30年代有人建议黄宾虹先生参加北京的书画展卖会,黄老却说:“我的画很苦涩,不合时人口味,不易出售,留着送朋友吧[2]。”一生的孜孜以求,作品不可谓不丰;想要出售书画的愿望也早在1924年留下的润例中写的明明白白,可见黄老不是不想卖画,他也不是不知道时人的口味,只是为了艺术的理想,他不甘屈从,拼命地捍卫着自己的一片净土。这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自觉,是我们延续中国艺术根脉的远见卓识,它需要多么非凡的胆识、勇气和立定精神的坚守啊!原苏富比拍卖公司,负责鉴评中国书画的专家张洪先生指出:“相信传统古典中国画是永恒的、绝对的、迟早要回来的。现代人不珍惜传统笔墨,只能说是无知,不明白它的好处;真正了解笔墨是要下功夫的,为什么从前给它那么高的评价,一定有它的道理”。这也许是当代中国画家突破瓶颈、再造辉煌的一剂良方。

3 对中国画艺术品市场前景的思考

我们一方面看到了中国画家面临的现实处境,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思考这许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但不管怎样,对于立志肩负于民族文化的复兴,实现中国画艺术新突破的真正艺术家来说,即使面对市场,参与市场,也决不会因为利益的引诱而放弃对传统文化本真的追求。市场呼唤大师,大师只有在市场的检验中才能维系更加强大的文化自信力,才能将中国画这朵绚丽的奇葩更加有力的推向世界。

[1] 杨大年编著.中国历代画论采英[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66.

[2]陈永怡著.近代书画市场与风格变迁[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32,156~157.

[3] 于沛编.文学社会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148.

[4] 王韵殊编.历代琴棋书画论选译[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418~421.

F723

A

1005-5800(2010)08(c)-008-02

阮宾(1962-),男,中央美院王镛工作室访问学者,湖北襄樊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襄樊学院米芾书画艺术研究所所长,襄樊中国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猜你喜欢
金钱艺术品中国画
中国画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比金钱更值钱的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远方》中国画
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