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健民
(甘肃白银市寄宿制高级中学)
谈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及突出特色
◆白健民
(甘肃白银市寄宿制高级中学)
语文教学要传承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精神,保留和突出语言文学特色。教学中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深入挖掘教材人文资源,加强阅读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良好个性品质。
语文教学 返璞归真 人文精神 理想人格
随着语文高考模式的固定,从中考到高考语文试题的标准化,在许多人眼里,语文教学的目标变为追求分数最大化,功利性越来越强。与此同时,语文本身的魅力却被忽视了,在学生的眼里,只有考题,无所谓文章,更谈不上文学。这不禁令人担忧语文教学将走向何方,如何才能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语文更多体现的是文学鉴赏价值和人文内涵,它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奠定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为根本。学习语文也是一种精神的需要,审美与鉴赏的需要,基于这种前提,学语文才会有兴趣,才会有动力。若仅仅以考试为标准,以分数为圭臬来拘囿语文教学,就必然会抽去语文的精神和审美,造成语文素质的滑坡。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传承文化,培育人文精神,激发学习兴趣,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切实履行扛负人文大旗的使命,削减功利色彩,避免陷入误区,以下将从这几方面做一些探讨和努力。
文学特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言则是灵魂得以飞翔的翅膀。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和人文内涵,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语文以它动人情怀的文学性和浓郁的人文主义气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理想人格的塑造产生着巨大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树立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的新理念。语言、文学、文化是语文的三大核心构成,其中又以文学为基础。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往往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这里的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人性的体现,是生命的体验。语文教学就要通过语言来传承文化,培养学生运用母语的能力,塑造其美好的心灵。
从人文角度看,除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教学的更大意义在于哺育学生心灵,塑造健康人格。语文学习不能再被肢解,被试题“标准化”,不能一味强调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的训练,而忽视文学形象思维和情感、意志及审美情趣的培养。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语文课教学目标要树立全面关注人的发展的思想,体现到课堂教学中就要求不单以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为任务,还要培养其良好的做人情感和素质。性格就是能力,未来的人才,将更注重道德理念和健康人格的构建。所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尊重并热爱生命,是语文重要的人文使命。这就需要培养他们出色的沟通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高尚的人生境界。
而要让语文课堂成为启迪心灵、升华情感的殿堂,教师就必须博学多思,树立崇高的精神境界,精心编织交融情感的导火索,在教学活动中突出语言文学的特色,充分体现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的新理念,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
1.以课文作者、时代背景、历史典故的介绍为人文教育契机。介绍那些鲜活的生平资料,典型的时代特征,趣味横生的文学掌故,发掘宝贵的人文资源。通过“借助与教材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知识背景创设的教学情景”进行人文教育是很好的形式,如讲授《我的呼吁》一课时,具体介绍作者史怀哲在非洲自费创建丛林诊所,用整整半个世纪的时光为非洲人民义务治病的经历,讲他是 20世纪最伟大的志愿者,将人道主义精神和人类的道德水准推向了新的高度,学生则被他的崇高人格深深感动。联想汶川震后和北京奥运会上的广大志愿者们,同学们更是备受感染和教育,甘做志愿者的梦想已在孩子们的心中油然而生。有的学生还在周记中写下了“我很平凡,但我将来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的朴实话语。由此看出,许多课文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他们铸就的伟大灵魂本身就是人文教育的最好素材。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财富资源,让学生喜闻乐见,终生受益。
2.在课文教材内容中努力发掘人文资源。语文教材里的人文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道德教育、环保科学等角度,全方位挖掘,通过课文内容中的人文思想来塑造学生理想人格。比如,《勾践灭吴》里有培养学生发愤图强、卧薪尝胆、坚忍不拔的精神,《我的呼吁》中就有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奉行良善”的文明理念,《我有一个梦》中就有培养学生以一颗理智和仁爱之心行事,运用非暴力方式做斗争的因素,《石钟山记》就有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勇于实践考证的求是精神,《触龙说赵太后》教会学生与人沟通要讲究方法,明白“良言一语三冬暖”的道理……引导学生通过课文语言感受人文情怀,体会人文精神,深刻理解文章思想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完善个性品质,使语文课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感悟的生命历程。
3.为了保留和体现语文特色,要防止语文课的语言文学元素被各种因素所湮没。语文是语言和文章,语言和文学,语言和文化的综合。语文传承着文化,语言文学是他的外衣和载体。但很多语文课的语文元素常被多媒体、表演、小组讨论所湮没,被解题技巧、题海战术所湮没,过于借助形式或片面追求,往往喧宾夺主,削弱了语言文学特色,反而造成语文素养的下滑。
4.语文教师的人文气质、高尚的精神境界,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引导。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不断学习来练内功、强素质,完善自我,塑造理想人格,陶冶人文情操。互联网时代使知识变得多元和共享,此时教师最重要的就是人格优势,或者说是人格与知识相融合的优势,即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还能够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信念和追求。没有人格魅力的语文教师很难受到学生的喜爱,得不到学生的喜爱也就无法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亲和力,弘扬爱心,展现高尚人文情操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浸透着教师人格情操的课堂活动中,才能再现出语文教育的力量。
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
首先,要转变阅读教学中的短视思想,作为语文教师既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和培养,又要重视课堂阅读。但由于考试的压力和执著于对分数的追求,加上快餐式文化的渗透,造成学生课外广泛而高质量的阅读微乎其微,同时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又普遍严重不足,老师以讲解分析文章或做练习为主,认为阅读是浪费时间,这是功利思想在作祟。学生不能从阅读中得到充分的文学滋养,人文精神自然缺失了,造成语文素养滑坡。应努力改善阅读现状,阅读教学更不容忽视,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负起引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培养其良好阅读习惯的责任。
其次,语文教师要坚持学习与研究,扩大阅读,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的学识素养,锤炼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时代要求我们要做一名学者型教师,知识更加多元化,知识结构实现跨学科转变。很多语文教师能把字词句章分析得条分缕析,头头是道,但却不能融进科学和人文,融进社会和人生,这也致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广度和深度不够。因此,学者型的语文教师必然是最爱读书的老师,拥有博大深厚的人文素养。当教师自身对阅读和学习充满了激情,自然会激发感染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之体会到阅读的妙处,从而确立阅读教学的地位,有益于塑造学生的人文气质和人文精神。
第三,培养诵读能力,提高表达质量。诵读作为语文教学特有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能让这一优秀的学习传统缺失。客观地说学生到了高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有了相当的文化积淀,有些课文不需老师多讲,只要学生潜下心来诵读,其文章旨趣和技巧便会有所体验和感悟,文章的精髓也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另外,通过大声诵读,让学生学会大胆开口,流利表达,并在诵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体态语言,使言谈举止体现出应有的教养和风度,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气质。
第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精神的盛宴,舞动蓬勃的灵魂,提高生命的境界。不能只是花大量时间来做题,这是应试教育的极端表现,特别在浮躁功利的世风下,教师更要通过一些好书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好的书籍是浇灌精神荒漠的股股甘泉,是温总理笔下灿烂而深邃的星空。通过指导阅读,学生产生了兴趣,自然沉下心来,专心享受阅读,最终真正领会作品的内涵。通过加强阅读教学,不仅保留和彰显了语文的特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升华了灵魂,塑造了理想人格。
今天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民主、和谐、开放、合作的,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体验,共同感悟、成长的生命历程。把课堂上的主动地位还给学生,彻底改变“一讲独大”的局面,真正变讲堂为学堂。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很难有新的创造。语文课堂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阅读、思考这一方面,“教师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做到绝不越俎代庖”,从而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逐渐谈化,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需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抛弃师道尊严的架子,把知识的传授、道德的教化转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平等的对话,让课堂成为学生心灵交融的平台,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对话与沟通,让课堂上时常闪现出思想碰撞的火花。所以,语文教学更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为其营造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都应该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在自主感悟、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让互动与交流成为课堂学习的主流。惟有这样,语文课才能鲜活起来,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想象力,促进学生智力、能力、人格全面发展。
[1][德]卡尔 ·威特著.卡尔 ·威特的教育 [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葛烨.中学语文教学面对现实的反思[J].语文学刊,2005,(2).
[4]鞠昌云.改善语义课堂教学中的交往[J].江苏教育,1999,(6).
[5]温家宝总理诗作《仰望星空》.人民日报,2007-09-04(09).
[6]叶运生.西方素质教育精华.重庆出版社,2000.
[7]谢晨.新理念影响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J].语文教学研究,2004,(3).
[8]徐玲.激发学习兴趣 激活创新思维[J].安徽教育,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