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热下的冷思考

2010-08-15 00:51马震安
中小学电教 2010年11期
关键词:工具课件学科

☆ 马震安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河北唐山 06330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热下的冷思考

☆ 马震安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河北唐山 063300)

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启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不管是将其作为立项的课题研究,还是作为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在中小学已将“整合”当成教研的工作重点。但经实际反馈,发现在如火如荼的“整合”热中存在着不足之处或者说是错误倾向,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冷静地思考。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需的理念你真正理解吗

目前各个学科都提倡与信息技术整合,顾名思义,所谓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去,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带动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然而,我们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活动中发现一些现象,比如:

现象一,课件替代板书。有的教师“喜新厌旧”,盲目跟从,不切实际,不管该教学内容是否适合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一味追求技术时髦,纯文本的教学内容偏要做成课件,甚至将解题的推导解答过程也全部做到课件中,变成“黑板搬家”和“教科书搬家”,“鼠标点点,小棒动动”,在公开课中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一无所有,或只写上标题,或象征性地列点提纲,或随手在黑板上涂上几个词的现象并不少见。从“人灌”发展到“机灌”,而且在上课时由于学生的思维往往跟不上大屏幕上文字呈现的速度,教学容量虽然大了,但教学效果却差了。还有些教师出示一段文字材料,偏要配上鲜艳的闪烁的动作按钮,结果学生的注意力全被吸引到那上面,忘记静心来分析、欣赏文字材料。

现象二,“人机交流”替代“师生对话”。课件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就连对学生的评价也在课件中作了设置,当学生答对题时发出鼓励信号(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否则发出否定信号(如:“请再想想”等)。虽话语也亲切,但评价单一,教学活动形成“人机对话”式单向的信息交流。

现象三,教师意志替代学生思维。课堂上教师把持着键盘和鼠标忙上忙下,成了地地道道的“鼠标员”。虽然技术的娴熟展示了教师的基本功,配合的默契体现了教学的流畅,表面看上去课堂效率很高,但参与表演的“主角”依然是教师和个别学生。

其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的“融合”。在日常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的自然。在这里,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首先,信息技术要配合教学实践,不能是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要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不是用得越多就越好、制作得越漂亮越好。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完成学科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什么时候使用信息技术时,必须保证其目的在于能更好地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其次,信息技术要完成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任务,充分显示其优越性。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所需技术你真正储备了吗

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工具,不能掌握这个工具,就不能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任务。教师是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适应教学要求的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才能有效地将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但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不多,缺乏教学设计的系统学习与应用实践,对整合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与实践不够。有相当一部分学科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教师才能完成课件制作,以致教师对课件不熟悉,上课时操作不熟练,操作稍有偏差时就手忙脚乱,有时甚至依赖专业技术人员去“救场”;在制作课件时缺乏对认知规律的考虑,存在构图配色不合理、文字多、主体内容不突出等不足;有的教师对硬件设备和操作平台以及相关软件的使用不熟练,遇到小故障就无所适从等,这些问题都会干扰教学的正常进行。

这些问题的出现昭示着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所以,我们应尽快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培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要熟练操作一定的硬件和软件,并将他们运用到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案编写可以用Word完成,演示文稿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另外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以通过FrontPage集成,在网上发布,供学生浏览,成绩统计可以用Excel实现,这样就方便了资料的查找、积累与保存。教师还要学习一些常用课件制作工具如Flash、几何画板、数理平台等,更要熟练掌握电子白板、多媒体操作台等硬件设备的操作。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能力。在信息技术参与的学习环境中,强调知识的获取,并在一定的信息环境中与同伴或者其他人群进行交流,并对知识进行再加工,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的分类、分析、判断等能力和熟练运用网络工具如E-mail、聊天室等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自觉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并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技能。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模式你真正实践了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最初的启动发展至今,已经走过数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研究层出不穷。最常见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三种基本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和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那么,在教学中,你使用过哪种方式?效果如何呢?

很多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机构都在呼唤和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然而在全面叫好的形势下,我们看到的只是在演示课和示范课上简单地应用信息技术,而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很少看到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作秀,而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一切教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摩课是铺天盖地,而真正在教学中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案例却很少。叫好不叫座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尴尬的局面。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推广的问题,许多教师都表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可以说是“看上去很美”,实际推广起来却很难。另外,学校和教师都要面对着考试的压力,这就迫使他们必须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课程整合无暇顾及。那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先进教学模式我们就不去实践了吗?

首先,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而且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要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

其次,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上,它还体现在学生的“学”上。信息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可以让学生使用一些工具软件来写作业、做课题研究、进行数据处理等,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且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能够收集大量的教学信息;特别是Internet上有许多支持人际通讯的软件工具,如异步通讯工具E-mail,同步通讯工具Chat(聊天室),还有更先进的视频会议系统等,在一般意义上来说,都支持师生之间和学生同伴之间的沟通。除了方便于传递教学信息、实施协作式学习外,还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我们一线教师必须准确理解课程整合的内涵,储备好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勇敢地、有所创新地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让信息技术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刘少颖]

猜你喜欢
工具课件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超学科”来啦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