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质类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对策的探讨

2010-08-15 00:47李忠岘杨晓兰
中国地质教育 2010年2期
关键词:毕业生高职专业

李忠岘,杨晓兰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7

高职教育

对地质类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对策的探讨

李忠岘,杨晓兰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7

本文以地质类专业大学生就业难为切入点,就地质类院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针对造成就业困难的因素和存在问题,提出5点建议。

地质类专业;毕业生;高职院校;就业难;对策

就业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做学生就业工作的人员,更是感受颇深,地质类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难度更为突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使过去对地质类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地质、矿业、有色、煤田、冶金等大中型企业严重缩水,使地质类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雪上加霜,但笔者认为,地质类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还是学院培养和学生就业观念老化的问题,当然更加逃不脱整个人才市场供求失衡带来的影响。笔者针对主观与客观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5个方面的解决方法。

一、地质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根据当前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国家对地质行业的支持,地质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好,甚至还会出现“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状况。如我院地质类专业毕业生的供求比最高时达到1∶5,所以整体的就业形势是好的。然而地质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为何难,甚至影响到学院的总体就业率呢?经笔者多年的经验与调查研究发现,地质类专业学生就业难,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学校方面:(1)未根据市场发展的规律理清办学思路来设置专业和课程,未掌握市场的脉搏,未找到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2)就业指导工作体系还不健全、不完善;(3)学校未形成“三全化”的就业工作格局;(4)对地质类专业就业特殊群体帮扶力度不够等。

其次是学生方面:毕业生还未摆脱传统就业思想的影响,地质类专业的毕业生自我优越感太强,期望值设定过高,理想与现实脱节。毕业生就业时出现以下现象的频率越来越高:非公务员、事业单位不去;非大中城市不去;非公单位少去;工作量太大的单位怕去;离家到省外就业与亲人相隔太远不愿去等。就业理想化,到最后变得高不成、低不就,错失求职择业的黄金时期,从而使个人顺畅的就业之道变得狭窄甚至走进死胡同。

二、地质类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建议

1.加强教学改革,找准办学定位,完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探寻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途径,倘若一味地闭门造车,必将使学生这种特殊产品不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滞销、积压,使本来就不顺畅的就业通道变得更加拥堵。我院地质专业进行以下改革,取得了不错效果。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深入实践校企联合、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积极推进“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实习与预就业相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缩短了毕业生工作适应期;我院还邀请地质、矿山等相关行业资深的专家及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参加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可行性论证;积极收集、听取相关企业及专家对专业建设的建议,及时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真正做到以市场需求指导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市场导向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目标,打造企业最急缺、最想要的技术应用人才,使培养的学生贴近单位的要求,大大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完善“订单”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2)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借鉴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成功的经验,如德国高职教育的“双元化”教育模式,逐步实施以课堂教学为辅,以专业实践教学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客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 进一步深化学分制与弹性学分制改革,扩大学分制的范围,逐步缩短学分制,结合半工半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分阶段完成学业的高职特色教学模式。

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水平、个人对就业及相关问题的实际需要,实施有针对的个性化教学,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所修课程。

其次,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不同,学习进度有快有慢,而市场变化和企业用人需求的急缓不同,有的学生需要提前就业和创业,学校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让其有足够的时间到用人单位完成实训实践,争取岗位,在用人单位任务少的时候,再回到学校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既克服过去学分制的不足,又满足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需求,如我校对去新疆、青海实习就业的学生根据当地用人单位季节性用人需求的变化,实施的就是这一举措。

再次,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允许符合条件的学生,在提前修满教学计划的全部学分后提前毕业。入学满1年,取得正式学籍后,就可申请工学交替、顶岗实践、分段完成学业。为学生提前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与单位用人需求间的矛盾。

2.形成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就业工作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评价和定位,建立职业规划意识,客观地分析环境,认识当前形势下的就业问题,转变思想,活化观念,积极谋求个人发展,对提升学院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重要的作用。完成这一系统工作,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于人才市场需求”,“课程教学目标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原则,强调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在高职地质类人才培养目标计划中的功能和作用,强调课程设置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便于在教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第二,保证足够的课时。(1)大学一年级上学期用10学时,对各专业的特点、发展前景、教学计划、学习安排及就业方向进行系统分析。地质类专业所面对的就业领域大部分属艰苦行业,必须加深学生对专业性质的了解,如工作性质、条件及环境等,让学生在思想上接受地质行业状况,稳定专业思想,建立长期献身于地质事业发展的信念。(2)再用20学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主要目的是唤醒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和职业环境后,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内容、步骤和方法。(3)二年级下学期开设20学时的就业指导课。此阶段是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和职业素质拓展期,对我院地质类学生而言,是求职的预备期和实施阶段,针对学生顶岗实习和即将举办的院级“双选会”,帮助学生掌握就业形势、政策法规、自荐材料的撰写与准备,求职面试技巧等,适时开展创业指导培训,加强职业道德与就业诚信教育等,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做好就业准备。(4)三年级,学生已基本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发展目标,此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地质类专业学生三年级已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学生都在校外或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只有在毕业前1个月才回到学校进行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此期间灵活安排20学时的就业心理与创业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社会上、生产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心理疑惑及求职心理障碍,让毕业生甩开包袱,轻松步入职场。

3.就业工作“三全化”,促使学生顺利就业

“三全化”即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传统思想普遍都认为,学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就业部门的份内之事,与其他部门无关,但在现代化、信息化的今天,若这种观念仍占主导地位的学校,它的就业渠道肯定不通畅,毕业生也将不会有好的出路。其实地质类专业毕业生逐年增加,仅靠学校就业部门几个工作人员的努力,很难扩开就业市场,开拓的就业领域和掌握的用人单位信息也很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及学校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要做的是:

(1)坚持实施学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始终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来抓,建立由学院领导、职能部门、教学系负责人、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组成的就业工作体系。这支队伍要充分发挥职能,时时针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路,广开渠道,千方百计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为学生顺利就业献计献策,形成学院自身独具特色的“招生—教学—就业”一体化的良性发展格局。

(2)完善激励机制,实现“三全化”就业工作体系。实施每年一次的就业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目标责任层层落实,使就业工作落实到个人。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全校员工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构建就业工作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毕业生实现成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4.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开展专项指导

女生就业难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地质类专业的女生就业难尤为突出。在就业专业的对口率上,学院总体保持在95%左右,而近70%~80%的女生就业都与所学专业无关或相关性较小。这是由地质、矿山等行业特色造成的,与地质类专业相关的行业多属艰苦行业,工作环境、条件较为恶劣,工作劳动强度大,一旦有项目上马,工期多则几年,少则数月,中途很少返回,所以涉及此类作业的相关行业、企业即便是急缺此类人才,考虑到安全和生活便利问题,对地质类专业女生的求职也说“不”,从而造成地质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整体下降。针对女生就业难问题,我们要做的是:

(1)针对地质类专业的女生,在入学专业教育时,针对专业对应行业、企业的特殊性,分析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状况,加深女生对专业的了解,在稳定专业思想的基础上,把不能适应的学生进行专业调整。坚定专业信念的女生,在二年级时,就其个人的特性,分方向学习专业,在具备基本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地质专业报告、编录、室内资料整理、图件处理绘制等能力的强化训练,引导其精于内业,内外兼顾,使女生合理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

(2)在校期间,帮助女生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分析环境,制定适合自己的生涯发展规划,调整就业思想,加强求职技能和就业心态的锻炼,鼓励她们充分发掘自身的优势,增加就业意识和就业权益的保护意识。学校要坚定她们的专业信心,给她们多一些人文关怀,培养女大学生健康的思想和人格。

(3)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充分发挥效用,加强市场需求的调研,做到走进企业,融入市场。积极收集、征寻岗位信息,广泛宣传国家、当地政府及学校的就业政策,让女生及时了解单位的用工要求,加强她们的就业心理指导与调适,引导其正确把握市场脉搏,找到自己与市场需求的差异,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就业方向。

5.活化观念,提高就业成功率

学校就业中心针对职业定位问题开展了一次调查,问及毕业时的选择回答如下:(1)毕业时个人职业定位是自主创业占21.9%,机关事业单位占21.77%,国有大中型企业及股份(集团)公司占20%,民营、个体私营企业占19.63%,机关公务员占11.5%,外资企业占5.2%;(2)毕业后的计划,先就业、再择业占48.32%,普通专升本占22.94%,到时候再做打算的占11.5%,报考机关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占9.54%,自主创业占7.71%。

通过与学生座谈交流,我们归纳了几种集中的说法:(1)同学去得多的单位,有保障,不会受骗,我们就签约;(2)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当然是我们签约的首选,能做管理人员更好;(3)专业对口,单位好点,收入高点的先签约;(4)工作地点在云南或省内大中城市的当然首先签约,若是省外单位就要考虑一下;(5)矿山、井巷施工企业做候补,如果别人去,我也会去;(6)实在不行,我也不怕,家人会帮忙的,我不用操心等等,因地质类行业及市场因素的其特殊性,有创业热情的学生多,但付诸行动的较少。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观念更新也加快,活化就业观念是当务之急。活化就业观念就是要与时俱进,适时应变,就是要突破传统就业方式的陈旧条框,适应就业市场,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对于就业,地质类毕业生首先要做地是摆正自己的观念。工作简单说就是干活,干活干活,只有干才能活,毕业了,先有活干是当务之急,一则解决吃饭问题,二则试探职场水深,便于熟悉职场,为客观择业积累经验。现代社会对“就业”的定义,早已不再是“吃公家饭,端铁饭碗”这般狭隘了,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勇于打破常规,树立灵活就业的意识,即进机关做公务员是就业,投身于企事业单位是就业,自己开家百货店也是就业;只有在这样务实和自信的就业氛围下,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活力,也只有在这样宽广的就业领域里施展,自己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才能成功就业。因为即便是再好的砖瓦,没有砌到宫殿与高楼上,也许就永远只是一块不起眼的砖瓦,永远不能成为殿堂。

[1] 杨晓兰.高职学院就业指导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36-139.

[2] 李忠岘.地方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关系的研究[J].北京:中国教育学刊,2008,(S):10-11.

[3] 梅雨霖.求职技巧一本全[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8:61-62.

Discussion on Countermeasures to Diff i cult Emp loyment for Graduates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Geology M ajor

LI Zhong-xian, YANG Xiao-lan
Yunnan Natural Resources Vocational College, Kunm ing 650217, China

The article uses the dif f i cult employment for the graduates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eology major as an entry point to probe problems existing in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from geological colleges. Meanwhile, fi ve suggestions are made directed to reasons and problems which cause dif f i cult employment.

geological majors; graduat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if f i cult employment; countermeasures

G642

A

1006-9372 (2010)02-0073-04

2010-03-15;

2010-04-12。

李忠岘,男,高级职业指导师,助教,主要从事地方经济与高职院校发展及就业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毕业生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