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旅游学院 杨云仙 孟令凤 钱建富
环庐山旅游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九江学院旅游学院 杨云仙 孟令凤 钱建富
本文介绍了环庐山旅游区概况,分析了环庐山旅游区旅游发展优势与存在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环庐山旅游区旅游发展的对策。
环庐山旅游区 旅游发展现状 对策
九江旅游格局大致可分成庐山世界文化景观、浔阳历史文化、鄱阳湖湿地生态、修河流域观光度假、共青城休闲度假、彭泽自然原生态等六大旅游功能区[1]。其中庐山世界文化景观可分为山上、山下两大部分。由于山上空间地域的局限和其本身已经经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现代化开发,及加强世界遗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其进一步开发的空间将远低于山下。因此山下环庐山公路两旁的旅游区地位更为突显,研究环庐山旅游区旅游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1 环庐山旅游区的范围界定及景点概况
环庐山公路长41公里,可分为两段。从九江庐山区莲花镇沿105老国道经赛阳、通远到星子县温泉镇为第一段,从九江荷花陇沿九威大道、环南庐山公路经威家镇、海会镇、白鹿镇到温泉镇为第二段。两段公路旁所辐射的旅游区域即为环庐山旅游区范围。本区域景点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按两段环庐山公路划分则可相应的分为两路旅游带,其中主要的景区景点第一路的有三叠泉及三叠泉漂流、碧龙潭、马祖山、白鹿洞、观音桥、太乙村、秀峰、渊明故里、温泉度假村;第二路有好汉坡、莲花洞、东林寺、西林寺、剪刀峡、石门涧、桃花源漂流等。
1.2 环庐山旅游区的旅游支持系统
近些年环庐山旅游区的旅游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进,尤其是交通道路方面,如2002年10月1日九威大道建成通车、2005年元旦环南庐山公路通车。但包括交通工具、餐饮住宿、旅游企业等方面设施,虽然有一定数量分布在以威家、海会、秀峰、星子县城、温泉村为中心的局部区域内,然而因为等级低,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所以主要还是依靠九江市内提供。在旅游从业人员方面,导游人员大都从属于九江市的旅行社,而餐饮住宿方面的服务人员则多由靠近景点的当地居民充任。
1.3 近年旅游情况
据统计环庐山旅游区景点的游客人数近几年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状态。如三叠泉年接待量已从2005年的20万人次高增到2007年的50万人次以上;星子县在我国的第一个黄金周里仅有2万左右的游客,但到了2007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接待旅游人数却已达到13.8万人,旅游直接收入524.18万元。2001年,九江全年接待的游客560万人次左右,而2007年1~10月份,单星子一县就接待旅游人数148万人,其中仅温泉就接待游客73万人[2]。
2.1 优势
2.1.1 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知名度较高
该区域内环庐山公路两旁集中了大量的景点,并且基本涵盖了现今所有的旅游类型,旅游产品结构由单纯的观光型逐步向复合型、多元化转变,现已初步构成集观光、度假、生态、宗教、会议、文化、运动、康复八大旅游系列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重要的是区域内的景点因为受历史的沉淀和庐山“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两块金字招牌的影响及其本身长期的开发宣传,已有很高的知名度。如像题于西林寺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描写秀峰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早已广为传唱;像“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不到石门涧,不识庐山面”的宣传口号已广为流传;像千年学府白鹿洞,十八将军村太乙村、桃花源地、渊明故里等景点也广为人知。这些都为环庐山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1.2 交通方便,通达度高
从公路来看,九威大道和环庐山高等级旅游公路相继竣工,使本区域和九江市区,庐山山顶旅游区连为了一个整体。从铁路及航空来看,本区域离庐山火车站、九江火车站、九江机场、南昌机场都在一百五十公里以内。从水路来看,本区域还可以通过鄱阳湖由星子进入。水陆空三方面便利的可进入条件为该区域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本区域与客源市场联系的更为紧密。
2.1.3 政府大力支持,客源市场丰富
本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是其所在地区经济发展一个重要推动力,自我国旅游业发展起来后,当地政府就一直竭力地推动着它的发展。且本区域是庐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游客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再加上其附近有许多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客源市场丰富。
2.2 存在的问题
本区域属于九江旅游区的一部分,因此同样有着九江旅游业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入境旅游明显滞后、旅游生产要素发展不平衡、服务设施水平低、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及公益性旅游项目几乎为零等问题[2],也存在着该区域的独特问题。
2.2.1 “一山六治”的分割体制问题
“一山六治”的分割体制一直被认为是阻碍庐山旅游业近一步发展的瓶颈。理顺体制、依法加强对庐山风景区统一管理和保护利用的呼声已有多年。早在1999年,江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几位专家联名写信给江西省委,呼吁尽快理顺庐山管理体制,以庐山为龙头,形成以名山、名江(长江)、名湖(鄱阳湖)、名城为一体的旅游带。于是围绕打好“庐山牌”,江西省达成共识,即尽快成立一个新的庐山市,把属于庐山山体的区域全部划入新庐山市管理[3]。但这一问题直到今天仍没有实质性进展。
2.2.2 存在重复建设现象,造成恶性竞争及资源浪费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某一资源密集的地方,往往出现了重复建设的现象。如温泉村,自2003年天沐温泉开始营业后,又相继建成了龙湾温泉、阳光温泉等近10家大大小小的温泉旅游项目,这一方面导致了它们之间的激烈竞争,同时也造成了对地下温泉水的过多开采。
此外,本区间许多景点内容较为相似,没有各自独有的特色,很容易引起游客的疲乏。以石门涧和剪刀峡为例,两个景区的景点在实质上并无太大区别,都是主要以泉流飞瀑为卖点的自然风光,往往游客参观了一个景点后,再参观另一个景点就不会有太大的新鲜感。
2.2.3 环境问题严重
近些年,由于各景区受利益的驱使以及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纷纷加大了开发力度,导致该区域整体环境水平再次下降,并且出现了一些应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首先,几乎该区域的所有景点出现了水源明显减少、水质下降的现象。石门涧经典景点石门瀑布如今水量继50年代因修建电站急减后再一次减少,其下游在少雨季节常为“戈壁滩”,整个水体质量由清澈变为浑浊。三叠泉瀑布水质虽然受影响不大,但水量却也出现了严重的减少现象。更为甚之,秀峰瀑布出现了近乎断流的现象。水是庐山和其它名山相比最吸引人的地方。不解决好水的问题,庐山的形象必将大受影响。其次,景区的温度普遍升高。庐山是一座科技名山,山顶集中了一批涉及地质、植物、天文等学科的研究工作,温度的上升破坏了这些研究所必需的气温条件。同时还造成了蒸发量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庐山水源的减少。另外庐山作为著名的避暑胜地,温度的升高无疑会降低庐山的吸引力。
2.2.4 区域内旅游企业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合作程度差
本区域的各旅游企业都属于单兵作战,合作的程度很低。甚至有时一些经营相类似产品的企业还出现了相互拆台的现象。这种“小农经济式”的发展模式限制了区域旅游朝更强更大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区域内,企业间的发展也并不平衡,有的企业在强大的竞争下发展规模不断减小乃至退出了旅游业,有的企业苦于资金短缺或者因管理不善而惨淡经营。如观音桥、太乙村、碧龙塘、等景点虽然景色较好,白鹿洞地位虽然较高,但效益却不丰厚。
3.1 解决“一山六治”的分割体制问题
显然,各方利益的冲突是体制问题难以解决的根本原因,对此,有人提出了采用六方参股的方式解决,即各方交出经营权,统一选定人选和企业进行市场操作,年终各方按参股数进行利润分成[4]。但是庐山作为世界遗产,完全进行商业化的操作不利于庐山的保护及长远发展。笔者认为对此可以借用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思维方式加以解决。即九江旅游的最终整合是一种必然趋势,类似经济的全球化。但是最终的整合首先应建立在各旅游功能区自身整合强大的基础上,即先实现区域化而后再求统一。这一方面有利于被各利益方接受,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当然,各方的区域化是必须在统一的规划和指导下进行的。
而对于环庐山旅游区,拥有优越的资源和区位条件,其“区域化”无疑是最容易实现的。该区应在上级领导支持下,整合内部资源,树立起品牌,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并为下一步联合或者吞并其它五个旅游区实现“全球化”做精心准备。笔者建议,星子县与九江县两地政府在九江市政府领导下组织相关部门就两地旅游合作展开会谈,达成共识,结成联盟。组织人力全面调查环庐山旅游区的旅游发展状况,制定新的旅游发展规划。推进区域内各旅游企业进行兼并、合作、重组,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的旅游企业或者旅游企业集团。逐步吞并九江其它旅游区实现九江旅游一体化。
3.2 合理规划,适度开发,解决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
环庐山旅游区的环境问题,除了上文提到的景区开发过度、水量减少、温度上升外,还有着花岗岩开采过度、植被破坏严重、地下水开采过多、旅游车辆尾气污染、游客和当地居民生活污染严重等问题。这对其长远发展极为不利,相关企业和政府应树立和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理念,高度重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政府应严格规划、控制星子的花岗岩开采。对涉及庐山山体的开采计划和非法进行开采的石材企业要坚决取缔。星子温泉水的开采对周边的地下水位会产生影响,笔者认为秀峰断水和温泉水的大量开采有一定因果关系。因此对温泉水的开采要适度,严格控制温泉旅游的规模,走靠高质量、好品牌而非规模经营的获益路线。旅游区应引导游客注意环保,减少垃圾在旅游区的投扔。秀峰景区受当地居民生活污染较严重,可考虑将景区内的居民进行迁移。区域内旅游车辆过多,尾气污染较重,可考虑限制车辆的进入或者开通环保车统一运营。
3.3 把本区域打造成九江的卫星城,形成九江的次旅游中心
本区内旅游资源丰富,然而餐饮尤其是住宿却大部分靠九江市提供。有时会出现第一天在本区域内游览,晚上却返回九江过夜,第二天又继续到本区游览的现象。这种不过夜的旅游方式一方面减少了本区域的收入,另一方面反复往返也浪费了游客的时间。因此本区域应构建一个档次较高而且有地方特色的餐饮住宿中心,留住到此游览的游客。打造一个继庐山、九江之后的第三旅游中心,形成九江旅游“三足鼎立”的形势(庐山山顶、九江、环庐山旅游区)。
3.4 开发短线游,重视自助游的游客
由于国家对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单一假日的时间减少,这使得很多人对长距离旅游方式的选择减少,因此开发短线旅游产品成为一种突出需求。而许多人可能会就近进行自助游。如在本区域沿环庐山公路开设旅游公交车把各景点创联起来将会大受游客青睐。笔者建议开通环保车,这样在满足旅游客运的同时还将减少对环境破坏甚至对环境无破坏。
[1] 九江市政府.九江市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九江政府网,2006.
[2] 九江市统计局.星子“打造精美县城、创建旅游强县”的对策研究.九江信息统计网,2007.
[3] 刘菁,张曙光,叶再春.庐山与黄山的“体制对话”[J]. 望,2001,(41).
[4] 漆晗东,计斌,陈伯云.浅谈庐山旅游经济的深度开发[J].经济论坛,2004,(10).
F590
A
1005-5800(2010)11(b)-1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