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诵读

2010-08-15 00:51:35王良兴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2期
关键词:五言诗平声单句

◆王良兴

(陕西紫阳县广城乡中心学校)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诵读

◆王良兴

(陕西紫阳县广城乡中心学校)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是很有难度的。一方面,在于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意义理解存在问题;另外一方面,在于学生对诗词的诵读理解能力相对比较低,很难把握古诗词的寓意和押韵,所以笔者从自身工作出发,就古诗词的诵读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问题做简单的阐述。

小学生 语文阅读 古诗词 诵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对一切优美的诗文,都应指导他们在感受理解的基础上,琅琅上口,熟读成诵。古诗词诵读属于感受性、情感性阅读,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更应如此。因为,优美的古诗不仅在内容上有意境美、形象美,在语言上还有一种音乐美(音韵美、节奏美),只有读出它的意味和节奏,才能增强感染力,使人受到应有的教育。为此,在进行诵读训练的时候,笔者认为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

一、领会思想感情

诵读一般的课文,都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才能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诗词,更应如此。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意义深刻,感情强烈。如果不领会他的思想感情,就是无情而读,或读而无情,那就不可能产生感人的力量。

二、注意音韵规律

我国的古诗与音乐的关系极为密切,特别是有些“乐府诗”,还能“合约歌唱”,词曲合一。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内容且不必说,新诗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使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起来 (《鲁迅书信集.窦隐夫》)。”对小学生来说,关于古诗的韵律虽不必多讲,但也不能一点都不让他们知道。我认为起码也要讲讲“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常识(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有两种理解:一是指每一句说的;二是指全诗说的。这里就全诗而说的)。“一、三、五不论”,主要是说每首诗中的单句末尾一字,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但是,“二、四、六分明”的双句末尾一字,必须押韵,而且要尽可能地用同韵母的“平声”字,以读五言诗为例:《登黄鹤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求‖‖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三两个单句末尾的“尽”,“目”,没有押韵;但是,二、四两个双句末尾的“流、楼”两字,不但都押了 ou韵,而且都属于“平声字”,读的时候要体现出“平声平道莫低昂”的特点。

再以七言诗为例:《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三两个单句末尾的“间”与“住”字,“间”字起了韵,“住”并没有押韵;但二、四两个双句末尾的“还”与“山”,都是既押了“an”韵,而又选了“平声”字的。这样平、仄交错,轻重相间,才能读出节奏来。

三、读出诗歌节奏

古诗的音乐性不但体现在韵律上,也体现在节奏上;而且韵律与节奏还有一定的关系。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的时候,虽注意韵律却不注意节奏,往往是只用平均速度,在句中每两个字一顿,在句末一停,致使一句与一句之间,语气完全中断,就如同“诵快板”一样,没有诗歌的味道,这是不符合要求的。读出诗歌的节奏主要是说要注意读出轻重、长短、高低、快慢的区别来。要让人听出抑、扬、顿、挫的特点。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应当这样来体现诗歌的语言节奏:

1.在轻重上,对五言诗每句的第三个字,七言诗每句的第五个字和每个双句的末尾一字,都要读出重音;对五言诗每句的二、四字,七言诗每句的二、四、六字,都要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读出轻声。

2.在长短上,对五言诗每句的第四个字停的时间最短 (停一下即可);第二个字停的时间较长。第五个字停的时间有两种情况:单句的第五个字停的时间最长,似乎带有一个拖腔,既不能完全停止,而要用细微的尾音延长,使它与双句的第一个字音相连。双句的第五个字,可以一下停住,但要读出重音。

3.在快慢上,要读出比一般散文更慢些,特别是每个单句的末尾一字要更慢些,而且要气流不断;但是,每个双句的开关一字都必须读的更快些。

4.在高低上,对一般的平声字,都要读得高些,仄声字都要读的低些;凡是重音字,都可以读的高些,轻音字都可以读的低些。由于诗歌的语言节奏是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的一种综合表现,不可能也不必要一一地分别举例说明,这里只以停顿的长短为主,举例如下:

白日‖‖依山‖尽,—(用细微的尾音延长)黄河‖‖入海‖流。(停)欲求‖‖千里‖目,—(同第一句)更上‖‖一层‖楼。(停)“‖”表示停顿的时间短;“‖‖”表示停顿的时间较长;—表示单句末尾一字要延长。七言诗的诵读与五言诗大体一样,只是因为每句要比五言诗多两个字,需要多加一次“句中停顿”;并且,对每句的第五个字必须重读。举例如下:朝辞‖‖白帝‖‖彩云‖间,—(用细微的尾音延长)千里‖‖江陵‖‖一日‖还。(停)两岸‖‖猿声‖‖啼不‖住,—(同第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停)

只要以上几点都注意到了,就可由诗歌的语言美而读出它的音乐美。但是,这里仅仅说的是诗歌的部分问题,也不一定符合实际,更不一定符合规律。

[1]张金凤.趣味朗读:激活古诗词教学[J].语文教学之友,2006.

[2]戴军.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

[3]李红武.让古诗词在心中活起来[J].中华活页文选,2008.

[4]王振龙.古诗词教学需扣准诗眼[J].安徽教育,1999.

[5]王先荣.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阅读与写作,2004.

[6]钟淑凯.走进古诗词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04.

[7]邓明菁.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

猜你喜欢
五言诗平声单句
清 杨法 隶书五言诗四条屏
中国书法(2023年4期)2023-08-28 06:02:08
《楷书五言诗》书法
艺术大观(2023年19期)2023-08-07 07:41:29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赵孟《陶渊明五言诗页》
老年教育(2017年4期)2017-05-10 05:27:34
参考答案
2015年《时代英语》高二第1期参考答案
2014年《时代英语》高二第五期参考答案
病联曝光台
对联(2013年8期)2013-06-25 10:44:40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