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飞 吉林省和龙市中医院(133500)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张洪飞 吉林省和龙市中医院(133500)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17~63岁,平均41岁;病程2个月~15年,方药组成:黄柏15g,黄连15g,紫草15g,茜草15g,白头翁15g,柯子6g,仙鹤草10g,苦参20g,白及15g,白术20g,将上述中药加水煎煮取液100ml,于每晚便后常规保留灌肠;对照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20~63岁,平均42岁;病程4个月~13年;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剂)1.5g,每天3次,口服,每3周围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 中药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想途径。
中药灌肠;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以腹痛,黏液血便为主,且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本病属中医“肠辟”“脏毒”“泄泻”的范畴。笔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经反复实践,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5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17~63岁,平均41岁;病程2个月~15年,其中轻度12例,中度28例,重度8例;对照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20~63岁,平均42岁;病程4个月~13年,其中轻度10例,中度27例,重度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类型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按照中华全国中医会肛肠学会1987年制定的结肠炎诊断标准确认[1]凡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带有黏液或脓血,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连续3次大便常规及细菌培养排除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克隆氏结肠炎,结肠癌等疾病。经结肠镜及X线钡剂灌肠检查证实为结肠慢性炎症者。
1.3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局部狭窄,肠梗阻,肠穿孔,结肠癌及肛门疾病者。②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③过敏体质者。④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1.4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肠镜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肠镜检查病灶明显好转。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肠镜检查炎症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肠镜检查无改善。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方药组成:黄柏15g,黄连15g,紫草15g,茜草15g,白头翁15g,柯子6g,仙鹤草10g,苦参20g,白及15g,白术20g,将上述中药加水煎煮取液100ml,于每晚便后常规保留灌肠。患者卧位并抬高臀部,将水煎液凉至38℃左右,用加压灌肠器缓缓灌入,抽出灌肠器,用纱布轻轻压住肛门,卧床休息,药液保留时间越长越好。20d为1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剂)1.5g,每天3次,口服,每3周围1个疗程。
1.6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8例(45%),显效14例(30%),有效11例(15%),无效5例(10%)。对照组治愈13例(24.2%),显效9例(28.5%),有效8例(25.7%),无效13例(21.4%),总有效率(78.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肠病,治疗相当棘手,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近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西药治疗本病效果不理想,且副作用多,而中药局部灌肠治疗药物直达病所,可提高肠内局部血药浓度,且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防止或减少药物在肝脏被破坏以及胃肠消化液、消化酶对药物的破坏,药物的利用度得到了充分发挥。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用药安全,在治疗中显示出优势。
本病属于中医学“泄泻”、“便血”、“肠风”、“脏毒”、“肠癖”等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损伤脾胃或情志伤肝,横逆范脾,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调,水湿内生,郁而化热,湿热毒邪蕴结大肠而成。方中黄连,黄柏,苦参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紫草,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仙鹤草,凉血止血、行瘀补虚,可促进肠吸收功能的恢复。柯子肉酸涩收敛,能涩肠止泻,白及收敛止血具有明显的肠黏膜保护作用,白术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诸药合用,既可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又可促进黏膜的修复,化瘀止血,保护创面,祛腐生新,促进溃疡愈合取得良好的疗效。
[1] 李乾构,王自立.中医胃肠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640-641.
[2] 江绍基.慢性腹泻的研究现状[J].中华消化杂志,1987,7:125-127.
10.3969/j.issn.1672-2779.2010.24.152
1672-2779(2010)-24-0179-01
201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