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陈德收
移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叹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花开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用移情手法,写出了这样感人的诗句。
摹状:老舍《小麻雀》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它已站不起来了,胸部几乎贴着地,像人肚痛极了蹲在地上的样子。身上并没有血,可是身子蜷做一团,非常的矮。头低着,小嘴碰着地,两颗黑眼珠比以前更黑更大了 ”这刻画了小麻雀在孤立无援中所表现出来的绝望神态。面对强大的猫,它只能听天由命了,多么值得人同情的小麻雀啊!作者精彩的摹状,深深地感染了读者,震撼了读者的心灵。
拟声:杨朔的《荔枝蜜》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嘤嘤嗡嗡”是模拟蜜蜂成群结队飞行时发出的声音,这样写既传声又传神,形象地绘出了鲜花盛开时群蜂热热闹闹、辛勤劳动的采蜜场景,给人一种动态美。
绘色:峻青《海滨仲夏夜》中有这样描写色彩的句子:“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通过“深红——绯红——浅红”一系列色彩变化的词语,形象地描绘出了霞光随着色彩的变化由浓而淡逐渐消失的过程,暗示了时间的变化,写出了仲夏夜的美景。
摹物态:朱自清写梅雨亭时有这样的句子:“这个亭踞在突出的角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亭子本是静止不动的,但一“踞”一“浮”就将亭子的位置、亭子的态势,以及给人的感受,一下子勾勒出来了。
造诗境:“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而境界全出。红杏在枝头悄然开放的静态,通过一个“闹”字,变成了争奇斗艳的蓬勃动态。
描心理:“这是上午的第四节课,窗外阳光明媚,有风轻轻拂过,隐隐地还能听到远处小鸟自由的欢唱。可坐在教室里的王力此时却是焦躁不安,她滴溜着那双大眼睛,不停地转动着手中的铅笔,心中翻江倒海:早上吃了四个狗不理包子,肚子怎么就咕噜噜地叫了呢?老师啊,您快点讲完吧!钟啊,你快点跑吧!可老师依然在讲个不休,教室上方的钟依然在不紧不慢地走着。王力万般无奈,一会儿趴在桌子上,一会儿东张西望 ”
上述片段中,作者借人物动作、神态、细节的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又有直接形象的心理描写,化静为动,鲜活丰满。
塑形象:白居易《长恨歌》写杨贵妃“天生丽质”、“雪肤花貌”、“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如面柳如眉”,都不引人注目,直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玉容寂寞泪阑干”,通过眼神笑态、涕目愁容,才摹写出了她的千娇百媚,万般风情,令人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