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富有感情的戏剧场面
——贝多芬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赏析

2010-08-15 00:42刘临洪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奏鸣曲贝多芬乐章

刘临洪

(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真正富有感情的戏剧场面
——贝多芬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赏析

刘临洪

(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杰作,它的创作在贝多芬一生的创作演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首奏鸣曲中,贝多芬赋予它更多的感情,更强烈的思想意识,创作风格上逐渐向浪漫风格前进。

《悲怆奏鸣曲》;真正的感情;戏剧场面

贝多芬(1770—1827),享誉世界的德国作曲家,他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平民音乐家庭。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音乐,从小的家庭音乐启蒙使贝多芬较早就显露了音乐才华。他是一位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主义音乐先河的作曲家。他一生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音乐作品。《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1799年29岁时的作品,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颠峰之作。在这首奏鸣曲中,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已经完全消失,全曲充满着斗争的力量和热烈追求的激情。

一、《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多种感情碰撞下产生的作品,充满着对未来的无限渴望。

顾名思义,悲怆就是悲伤,但《悲怆奏鸣曲》不是简单的对痛苦的体验,或对痛苦的感受,而是贝多芬多种感情碰撞下的作品,充满着对理想的执着与追求,碰撞出崇高的精神境界。

感情一:真挚的友情。这首作品是贝多芬29岁时献给他的老朋友卡尔·冯·李斯诺夫斯基亲王的,以纪念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贝多芬1794—1796年间曾寄居于亲王家。亲王是个酷爱音乐的人,对贝多芬一直都十分仰慕,他非常赏识贝多芬的才华,多次给予贝多芬乐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帮助,在那个时期可以说是贝多芬的保护人,也是贝多芬的好朋友。贝多芬也是个十分重感情的人,除了1795年曾献给亲王三首钢琴三重奏外,还有《A大调变奏曲》、《第二交响曲》等曲目都是为亲王而写的,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

感情二: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贝多芬出生于一个贫困的音乐家庭,贫穷的家庭环境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生活的艰难,母亲在儿时给他的关爱与父亲对他的打骂形成强烈的对比,植根于他的记忆深处。长大后对亲人和家乡山山水水的思念唤起了他的创作热情,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贝多芬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融入了创作之作,赋予《悲怆奏鸣曲》以强烈的情感特征,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感情三:对命运的激愤之情。时代赋予贝多芬更成熟的资产阶级自觉性和个人的自信、自尊,康德的哲学观使贝多芬认为音乐作为启蒙思想的载体应该能开启更加高尚的世界的大门。贝多芬热爱艺术,崇尚自由民主的革命精神,因此他的音乐中充满着对命运抗争的力量,他就是要让人们从思想意识的深处去思考、去理性地反省。永不向命运低头的贝多芬,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命运的激愤之情。

感情四:对青春的哀伤之情。《悲怆奏鸣曲》的音调幼苗出自于青年贝多芬在波恩写的《f小调奏鸣曲》,该乐曲深刻而有独创,新颖而有生命力。由于各种生活经历的磨练,在贝多芬充满青春活力的乐观精神世界中又包含着成年人的情感因素,使他陷入经常的悲剧情绪中,弥漫着一种惆怅的感情,同时又对理想和未来充满着无限的渴望。

二、《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多种思想意识的集合体,是具有丰富时代特征的作品标示。

《悲怆奏鸣曲》的创作经历了暴风雨般的革命时代,这是一个呼唤“自由、平等、博爱”的时代,贝多芬的思想意识在这个时代中得到煅铸与提升,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思想意识一:贝多芬开始勇敢地向命运展开了挑战,“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这句话成为贝多芬的座右铭。

思想意识二:贝多芬在剧院乐队工作期间受到老师奈弗的影响,接受了大量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思想。

思想意识三:贝多芬在担任家庭音乐教师期间,接触了许多有着进步思想的教授和人物,和他们探讨一些进步的思想和政治观念,这些都使贝多芬树立了自由民主的思想。

思想意识四:对贝多芬的思想意识起着巨大作用的是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这个期间,他时刻关注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思想逐渐成为贝多芬的人生理想。

三、《悲怆奏鸣曲》是一个充满戏剧冲突的“戏剧场面”。

戏剧场面一:乐曲整个乐章的构成就是一个充满戏剧冲突的“戏剧场面”。第一乐章是庄严的慢板转辉煌的快板,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如歌的行板,降A大调,2/4拍子,三部曲式;第三乐章是快板的回旋曲,c小调,2/2拍子,回旋奏鸣曲式。乐曲从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开始,悲壮的慢板引子揭开了全曲的序幕,到第二乐章的行板再到第三乐章的快板的回旋曲,都充满了蓬勃而优美的旋律,洋溢着狂喜的跃进节奏,大胆奔放的幻想展现着贝多芬独有的音乐魅力。

戏剧场面二:贝多芬的三个创作时期就是一个充满戏剧冲突的“戏剧场面”。他的早期创作深受巴赫、海顿、莫扎特等古典主义作曲家的影响,为他今后创作空间的提升积累了大量的音乐素材;他的中期创作比较有独创性,涵盖了大量的奏鸣曲、交响曲和管弦乐作品,作品的戏剧性得到了加强,内容和形式都得到了丰富和革新,《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的早期(或近中期)作品,贝多芬在这部作品中探索和发展了钢琴奏鸣曲的新道路、新形式,把音乐的戏剧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正如罗曼·罗兰所说:《悲怆奏鸣曲》是一个“真正富有感情的戏剧场面的贝多芬式对话”的突出范例。

戏剧场面三:贝多芬的创作风格就是一个充满戏剧冲突的“戏剧场面”。《悲怆奏鸣曲》音调庄严、情绪激昂、感情崇高,这些因素彻底形成了贝多芬的独特的音乐风格,《悲怆奏鸣曲》各乐章的主题是很相似的,引子的主题和快板部分的主要主题毫无疑问是相似的,第一乐章的副主题和第三乐章的主要主题很接近,第二乐章主要主题和第三乐章的主要主题也略有相似之处。乐曲中充满着的对命运的激愤之情和身处绝境却刚毅不屈的气度,使听者热血沸腾。正如阿萨菲耶夫在评论《悲怆奏鸣曲》时指出:第一乐章火一般热情的高潮;第二乐章崇高的、安逸静思的心境;第三结束乐章的幻想、敏感的回旋曲。

贝多芬在他的生活中感觉到了悲怆,感悟到了生命中的自我力量,他将这些写进了这部奏鸣曲,用音乐把我们带出生命的躯壳,导向无垠的精神疆域,向我们的灵魂中灌注了英雄的理想和人格。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杨咏祁,李开,左健.美育词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

[3]蔡良玉、梁茂春.世界艺术史·音乐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4][英]约翰·拜利.音乐的历史[M].黄跃华译.太原:希望出版社,2004.

[5]俞人豪、陈自明.东方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6]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7]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8][日]高荻保治.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M].缪裴言,林能杰,缪力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9]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出版社,2005.

[10][法]保罗·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M].朱少坤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12]薛金炎.音乐博览会[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徐国红)

On the dramatic Plot Abounding with Profound feelings

LIU Lin-hong
(School of Fine Arts,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China)

“Pathetique”Sonata is Beethoven’s piano sonata masterpiece,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moment on Beethoven composed play stage.Since influenced by the times,in this sonata,Beethoven gives it more feelings,stronger ideology,creative styles gradually forward into the romantic style,as Roman Roland said:“Pathetique”sonata is a prominent paradigm which contains“real emotion drama scenes of Beethoven type dialogue”.

Pathetique;Real Emotion;Dramas

J624.1

C

1009-3583(2010)-06-0131-02

2010-06-16

刘临洪,男,贵州遵义人,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演唱与教学。

猜你喜欢
奏鸣曲贝多芬乐章
手机上的奏鸣曲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春天的奏鸣曲
饥饿奏鸣曲
祭献奏鸣曲(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