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图式在外语文本阅读中的作用研究

2010-08-15 00:51宋秋环
枣庄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图式外语主观

宋秋环

(济宁医学院外语教学部,山东济宁 272000)

认知图式在外语文本阅读中的作用研究

宋秋环

(济宁医学院外语教学部,山东济宁 272000)

读者的阅读与外语文本的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读者在进行阅读时必须由文本激活大脑中的既有图式,经过一个由文本到作者的主观世界再到读者和作者共同面临的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读者的图式的激活和调节过程完成一个从读者到文本到作者完整的交际过程。

外语文本;图式;阅读①

1.引言

认知心理学家Bartlett在他的Remem2 bering(1932)中把“图式”描述成“一种积极的发展模式”(an active developing pat2 tern),并提出了研究阅读心理的图式概念。图式可用于语言理解中,读者借助记忆中激活的知识结构来填补文中未表述出的细节内容,从而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作者作为文本创作的主体,预设读者能够和自己一样对文本拥有同样的背景知识,能够按照自己的设想去理解作品;而读者在文本面前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在理解文本时难免会受固有图式的影响,当读者的图式和作者的文本发生矛盾时,显然读者应该改变自己固有的图式,把文本看作和作者一样的活动的主体去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外语文本。

2.认知图式与阅读的相关研究

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关图式理论的研究在国外非常盛行,图式理论的观点被广泛用于语言理解能力的研究中。W id2 dowson(1983)认为,图式是已知事物或信息存储于头脑中的知识结构。Cook(1989,1994),图式是头脑中的“先存知识”the pre-existentknowledge或背景知识。Carrell&Eisterhold(1983)把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定义为“有关背景知识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的学说”。图式可分为形式图式(for mal schema)和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形式图式是读者有关文本各种修辞结构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是指读者有关文本内容的背景知识。熊学亮(2001)从认知语境的角度认为人们的背景知识分为知识草案(knowledge script)和心理图式(psychological schema),阅读理解是一种宏观信息处理过程。

图式理论将阅读过程解释为读者所具备的背景知识与阅读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理解是读者给合适的图式填充新信息而使图式具体化明朗化的过程。在大脑长期记忆中,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已在大脑中形成各种图式,当有足够的信息刺激大脑时,相应的图式被激活,理解随即完成(赵艳芳2004)。阅读时除了对语言的基本解码技能外,读者必须把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文本主题的内容,即先存知识(或背景)知识,运用于阅读理解过程中。这些知识和文本中的信息相互作用,促使读者理解文本内容(崔雅萍,2002)。

按照他们的观点,图式可分为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形式图式是读者有关文本的语言知识和各种修辞结构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是指读者有关文本内容的背景知识。外语语言知识是读者阅读的基础和前提;读者如果不懂得文本的基本语言形式和语篇意义,理解就无从谈起。在具备充分的语言知识的前提下,读者拥有的异族文化图式越丰富,百科知识越全面,越有利于他在阅读外语文本时溶入作者的角色中,深刻地理解及发现文本中隐含的信息,同时也有助于避免错误的理解。

3.认知图式与外语文本创作过程

文本的整个创作过程可分为构思和表达,构思阶段是作者从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思维形成的阶段,包括选材、提炼、加工、构思,等等。首先是作者所面临的客观世界,包括现实事物,再就是一定社会的文化观念,即作为观念形态潜藏于人的意识之中的传统规范,其三是作者借以思维的符号系统,主要是语言符号系统,主要包括词汇、语法和修辞三者。作者正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创作意图,借助一定的文化观念对现实事物进行透视、提炼、压缩,并通过语言符号系统把这些材料纳入自己的主观世界的。

作者的主观世界是一个异常复杂而丰富的精神世界,首先是作者通过个人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所造成的概括印象或心理结构,即图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作者的现象图式的是作者本人的人格和心理结构,在作者的主观世界中具有重要意义。从主观世界中的构思完成,即开始进行语言表达,到作品世界的完全定型,即文本的产生,包括写作、修改、润色、成稿,作者把主观世界中已经具有的若干语义范型根据特定的文类要求纳入一定的表达程式,例如叙事、述理、造型等,然后通过语言媒介组织成文本世界中的事理和意象,比如所述事实、科学理论、文学形象等等,使其获得语言表现,构成文本的表层结构,随之文本世界逐渐“凝固”为语言表现,创作过程以文本的最终产生而告成。

4.读者的图式阅读过程

整个阅读过程包括读者对文本具体语言知识和修辞的解读,也包括读者大脑中的有关文本内容的各种相关背景知识的激活。语言文字的字面理解和识别激活读者头脑中储存的先验背景知识,接着是读者根据先验知识重构文本的意义,对信息加工整合,形成对文本的理解,达到与作者的交流。

阅读理解过程基本上和作者的创作过程逆向而行的,是从文本开始,通过对文本中的语言感知,事理意象的描写,进入到作者的主观世界。读者应从文本语言表现去追踪作者的写作计划,如属于描写、议论或是抒情,是定义分类、陈述判断,还是比较对照、因果说明等。其次还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包括文本的主题思想、整体结构、意境风格等。

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常常是受读者自身的心理图式所影响。面对一篇语言材料,读者必须首先拥有足够的写成该材料的语言的图式,即掌握该种语言以便能进行阅读。读者的语言图式会影响他阅读的速度与理解,他碰到的生僻词越多,理解就越困难。当他阅读外语文本时,他不但要自己进入原语读者的角色,还要有意识地识破这来自异族文化的语言材料中的一切内涵,不论是形式方面的还是内容方面的,他都要挖掘出来,这要求他有丰富的形式图式与内容图式。

从作品本身进入到作者的主观世界,还是进入到读者的主观世界,会带来不同的阅读效果。前者忠实于作者的所感所思所见,后者受读者现有图式的影响,过于强调读者的主观感受,有时会偏离或歪曲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一篇外语文本,读者应该和文本一起进入到作者的世界中去。读者应顺着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去阅读和理解文本,使自己通过图式媒介,和文本的作者融为一体,才能理解文本的真谛,进入到作者所描写的那个外域文化中的客观世界,而不是读者现在所面临的世界。也就是说,读者必须具备作者对默认读者的预设。阅读文本时,读者必须具备和文本作者同样的图式或既有知识才能充分理解文本,获得同原文作者一样的感受。

5.结论

外语阅读过程是改变读者的既有图式,即改变读者记忆中的已有内容和结构,使之符合外语文本理解要求的认知图式,即作者的图式。由于作为读者与异族文化的作者的世界观、文化底蕴不同,可能造成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读者拥有的异族文化图式越丰富,越有利于他在阅读原文时溶入原语作者的角色中,深刻地理解及发现外语文本中隐含的信息。所以外语阅读不是让文本去迎合读者,而是让读者适应文本和作者,才能达到良好的理解效果。简言之,读者的阅读和作者的创作是一个互为逆向再创作的关系,其沟通的媒介是图式。对于一名读者来说,拥有的图式愈丰富愈广泛,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愈容易愈深入。

[1]Bartlett,F.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 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Cook,G.Discours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3]Cook,G.Discourse and Literatur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4]Carrell,P.L.&J.C.Eisterhold"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in TESOLQuarterly.17:553~573,1983.

[5]Carrell,P.L."Content and Formal Schemata in ESL Reading"in TESOL Quarterly 21(3):461-481,1987.

[6]W iddowson,H.G.Learning Purpose and Language Us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7]崔雅萍.图式理论在L2阅读理解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2002,(5)

[8]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9]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0]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李成文]

G633

A

1004-7077(2010)03-0130-03

2010-04-20

宋秋环(1971-),女,山东汶上人,济宁医学院外语教学部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图式外语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图式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解析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