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君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从汉语新词看隐喻的造词功能
林丽君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在语言学中,隐喻是语言发展和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它具有强大的造词功能,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通过隐喻构成的汉语新词也表现出自身的造词方式和特点,对其中隐喻的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汉语新词;隐喻;造词功能;造词方式;隐喻理解①
隐喻在修辞学中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段,使用隐喻是为了制造特殊的修辞效果,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认知语言学突破了传统语言学对隐喻的这种理解,认为隐喻不仅是修辞现象,而且也是认知现象,是一种思维方式。在语言学中,隐喻是语言发展和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似乎可以说,隐喻是语言变化的先导,是语言的刀锋”。①(P119)在汉语词汇的发展过程中,从古到今随处都可以发现隐喻的影子,如“驾崩”、“集合”、“解体”、“山腰”、“题目”等等,只是在运用过程中这些词语已成为规约隐喻,人们对其中隐含的隐喻已经习而不察。而在汉语新词语的发展中,更明显地体现出隐喻强大的造词功能。
自从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在其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确立了隐喻在认知中的地位之后,二十多年以来,许多学者沿着这条途径进行了探索前行,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他们认为:隐喻无处不在,隐喻是由两个域构成的:一个是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和一个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隐喻就是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让我们通过始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②(P112)这说明隐喻的内部机制就是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跨域映射,这种映射以始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性为基础。
隐喻的这种内部机制同样适用于语言现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事物新现象不断涌现,人们为了满足认知和言语交际的需要,必然会寻求表达新概念的方法,而由于语言具有经济适用的原则,人们在表达新概念时,通常会利用已有的语言资料去理解和表达不熟悉、不了解的未知领域,也就是借助熟悉的已知域,去理解表达不熟悉的未知域。隐喻就是语言发展和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如果仔细研究每一个词的词源,我们都可以从它们身上找到隐喻的影子”。③(P117)“在创造新词和术语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刻意寻找强调新旧语境间相似性的词语,也即使用一个隐喻。通过隐喻,人们可以用已有的词语来谈论新的、尚未有名称的事物”。④(P117)在隐喻中,词义之间的联系是建立在两个元素之间的相似性或是不同情景之间的相似性基础之上的。由此,用始源域的结构来建构和理解目标域,使得由隐喻所构成的新词在形式和意义上形成了一种理据性。因而,隐喻成为词汇产生的重要机制,利用隐喻这种机制可以造出新词语。在汉语中隐喻造词是从古到今都存在的,在新词中表现更为突出,报纸、网络到处可以发现以隐喻形式造出的新词,如:龙头企业、拳头产品、窗口行业、星火计划、胡子工程、尾巴工程、绿灯、窗口、龙头、新星、拳头、黄牌、余热、婆婆、短平快等等,俯拾皆是,体现着隐喻造词的强大功能。
在给新事物、新现象的命名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复合词,隐喻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卢植在其《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引论》一书中对此有过详细论述,认为“由于新事物和物品的不断涌现,需要大量的复合词来命名那些新的下一级范畴的事物,并且表示这些新的下位词和它们的上位词之间的关系”。⑤(P198)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如果我们为每一个新的概念性的下级范畴都创制一个新的简单词,那么我们的记忆容量必将不胜负荷,而且将不再拥有一个具有清晰的层次结构的词汇库。人们不可能为每年大量出现的新现象去创制新的简单词,隐喻在其中发挥了强大的造词作用。例如“豆腐渣工程”一词,是用豆腐渣的松散、不坚固来比喻由于偷工减料等原因造成不坚固的、危险的、容易毁坏的工程,目标域“质量差的工程”与始源域“豆腐渣”的松散、不牢固有相似之处,这一命名使人们非常清楚具体地了解了工程的质量之差,隐喻起了关键作用。又如“信息高速公路”一词,是用高速公路来比喻电子交流和传输的状况,高速公路上快速运动的人和货物与信息交流和传输都有高速通畅的相似之处,让人们通过联系它的源域(交通)和它的的域(信息)来解释或理解信息的传输情况,很清晰明白,具体可感,隐喻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复合词在为新事物命名时的隐喻机制,即通过始源域以相似性为基础,向目标域映射,使新命名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可感,如此一来,当人们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鲜事物时,就不用对每一个新产生的事物、现象都重新命名,只要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利用已知的语言资料就可以创造出新词语,也符合语言的经济适用原则。
隐喻造词也有一定的规律,每种语言都有一些共同的通过隐喻而构成新词的方法。在当前出现的汉语新词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这类新词是由两部分组成,本体喻体同时在词语中出现,前一部分是隐喻用法,后一部分则是本体,所以是部分地间接地反映合成词词义。如:
泡沫经济:前一部分“泡沫”是喻体(源域),后一部分是本体(的域),用“泡沫”这一虚浮易碎的事物来形象地比喻经济的虚假上升现象,始源域与目标域都有虚浮易碎的相似之处,通过隐喻成为一个新词。如: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至今已过去整整20年了。对于今天中国经济而言,这是一段不能忘记和忽视的历史事件。(日本“泡沫经济”的命运会在中国重演吗?中国经济网2010.1.12)
空巢家庭:前一部分“空巢”本指小鸟长大飞走,鸟巢空下来,由此来比喻家庭中儿女长大成人离去,只有老人单独生活的家庭,极为形象。前一部分为喻体,后一部分为本体,通过隐喻构成一个新词。如:
林阿姨的儿子和女儿由于工作需要,儿子基本在国外生活,女儿在外地。林阿姨和老伴是典型的空巢家庭。(林阿姨的梦新民晚报2010.1.20)
与前一种形式相反,这类词的后一部分词素为喻体,作为始源域向前一部分词素(的域)映射,通过隐喻,部分地间接地反映复合词的词义。如:
地球村:“村”本是人口聚居的村落,在这一词中则作为喻体来比喻随着交通的迅捷和通信的便捷,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仿佛缩小了,感觉就像传统上的一个村落。如:
“地球是如此之小,如此之脆弱,我们生活在“地球村”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都有责任保护它,都有责任帮助其他受到灾难的国家和人民。(海啸之后:“地球村”意识还需加强人民网2005.1.6)”
前面举到的“信息高速公路”,也是用后一个词素“高速公路”来形象地比喻了现代电子通讯技术的迅速。此类新词还有:股海、商海、低谷、飞碟、光笔、伽马刀、激光笔、人蛇、色狼、色魔、警花、网虫等。
比喻一般由本体和喻体构成,在语言交流中,如果喻体本体同时出现,那么比喻表达的意义将是十分清晰的。但许多情况下,本体比较抽象,涵义无明显界限,或者一种现象、事物、状况等比较难以概括,只能由喻体来实现表达的目的,这时本体不出现或无法出现,只由喻体来完成语言的表达任务。在新出现的词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词就是只由喻体构成的。这样的词语,词义不是词与义按照构词方式所确定的关系组合起来的意义,而是词素义全部间接地表示词义。而且,在隐喻造词前,它们的形式通常是一个词组,隐喻造词后原来构成词组的各个词就作为词素,前后语义关系紧密,成为一个整体,来表达一个新的概念。如:
踢皮球:本是一项体育运动,指球员把球从一方传向另一方,是一个词组。隐喻造词后,形成一个新词,常用来形容政府职能部门职责不清,互不负责任,把责任推来推去,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如:
有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一方面对反映问题的群众相互“踢皮球”,对待老百姓的态度“冷、硬、横”;另一方面,他们视群众反映问题如洪水猛兽,以破坏社会稳定等罪名对待。(渠道堵塞,让民意往哪儿流齐鲁晚报2009.1.6.)
根据始源域的不同,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将隐喻分为三大类:空间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这三类隐喻在汉语新词中都有体现。
空间隐喻是以空间为始源域,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赋予目标域一个方位空间,如:
前卫:本是体育运动术语,由隐喻而产生新义,指具有新异特点而领先于潮流的事物,用空间隐喻来分析,词素“前”赋予该词前端的概念,并隐喻处于前端的就是领先的;
中水:词素“中”也表达了一个方位概念,用它作为该词的限定成分就使得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方位空间,指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等,水质在清洁水与污水之间;
新高:词素“高”在词中隐喻一个纵向方位,并有上升之义,通常指数量、水平等上升出现的新高点。
这类词还有:上岗、下岗、下乡等。
实体隐喻是将抽象的、无形的概念转化为实体和有形的概念,即目标域和始源域的关系是从抽象域到具体域的转化。如:
垃圾股:指业绩较差的公司的股票,其股票在市场上的表现萎靡不振,股价走低,交投不活跃,年终分红也差,用大家极为熟悉的“垃圾”来比喻,比较具体形象。
豆腐渣工程:是将由于偷工减料等原因造成不坚固的、危险容易毁坏的工程用豆腐渣的松散、不坚固来比喻,使人们非常清楚具体地了解了工程的质量之差。
这类将抽象事物用实体来隐喻表现的新词还有:牛市、熊市、天价、豆腐渣工程、尾巴工程、方程式赛车、老虎机、笔记本电脑、阳伞效应、暗箱操作、冰毒夕阳、婆婆、空巢家庭等等。
空间隐喻和实体隐喻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结构隐喻,是通过一个结构清晰、界定清楚的已知域概念去构建另一个结构模糊、界定不清的未知域概念。如:
尘埃落定: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或经过一阵混乱后将结果确定下来。这一比喻使一个难以直接表述清楚的现象有了直接清楚的阐释,非常形象明白。
胎死腹中:原指一种临床现象,隐喻造词后用来比喻计划、方案等尚未实施就遭到失败或被取消。始源域结构清晰,为人们熟知,目标域则结构模糊,难以用一个概念明确表达,隐喻造词后就使目标域的结构变得清晰,容易理解。
此类词还有:浮出水面、近亲繁殖、暗箱操作、接轨、画句号、割肉、搭车、套牢、造血等等。
当然,语境是理解隐喻的第一要素,“词、句子本身不构成隐喻,是某一特殊的使用使它们成为了隐喻”,⑥“隐喻的判别必须在上下文中,在一定的语境中。词典中没有隐喻,隐喻只在语言的使用中出现。”⑦(P34)对词语的隐喻类型分类和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从以下几个例子可以看出,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隐喻的理解和分类将不会有明确的答案,甚至是错误的。如在以下文字中对“垃圾股”的理解和分类就会有所不同:
①我就是一只垃圾股,连自己都不看好的垃圾股,微利,没有任何的可炒作题材、没有任何的概念、设备在不断的老化,没有更新的能力,纯民营,没有任何新资金注入,一时半会还退不了巿,江河日下。(我就是一只垃圾股网易博客2008.5.29)
②国有企业的主要精华部分在上市公司,中国经济今天的巨大成就,主要还是国企创造的。随着牛市行情的不断展开与延伸,你会发现中国股市其实没有那么多垃圾股!(谁是垃圾股?中国证券网2007. 3.2)
在①中,“垃圾股”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比喻人,“垃圾股”是始源域(喻体),“人”是目标域(本体);而在②中,“垃圾股”一词的前一个词素“垃圾”是源域(喻体),后一个词素“股”是的域(本体),这是由语言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
又如“豆腐渣工程”一词,在以下两段文字中其隐喻的方式与意义也不相同:
①姜文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主席讲坛,毫不遮掩直指中国电影拍摄团队很不专业,不仅常常出现穿帮镜头,片场更是喧哗得好似菜市场,而多快好省的拍片习惯,令很多片子成了“豆腐渣工程”。(国产电影多“豆腐渣工程”中新网-华文报摘2009.6.24)②按理说,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楼房应该是更加稳固才对,为何会出现如此“豆腐渣”工程?这不能不让人反思,谁是罪魁祸首?(房价节节高质量为何却是豆腐渣?中国新闻网2009.7.1)
在①中“豆腐渣工程”是作为始源域来比喻电影质量差的现象,而在②中则是用前一部分词素“豆腐渣”作为始源域比喻工程质量之差(目标域)。
在语言学中,隐喻是语言发展和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它具有强大的造词功能,体现了语言的经济适用原则。隐喻造词同样体现了隐喻从始源域以相似性为基础向目标域映射的内在机制。汉语新词中普遍存在着隐喻造词现象,也表现出自身的造词方式和特点,对汉语新词中隐喻的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注释
①③④⑥⑦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②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⑤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6]李毅.当代认知语言学隐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3).
[7]林丽君.隐喻在新词中的体现[J].东岳论丛,2010,(2).
[8]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H 136
A
1004-7077(2010)03-0052-04
2010-05-07
林丽君(1962-),女,山东龙口人,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言语言学及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吕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