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本科英语专业笔译教学研究

2010-08-15 00:42何泠静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贵州大学笔译英语专业

何泠静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贵州省本科英语专业笔译教学研究

何泠静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通过对贵州省本科英语专业笔译教学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指出现存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翻译理论与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期提高笔译教学质量。

贵州省;本科;英语专业;笔译教学;研究

随着社会、市场对翻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相关职能部门(教育部、各高等院校)纷纷出台相应政策以调整传统的翻译教学。同时,国内很多科研机构、教学团队对笔译教学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旨在科学地、有效地培养更多高层次的翻译人才。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其教育实力与东、中部高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省内目前拥有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贵州民族学院、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阳学院、贵州师范学院、遵义医学院、遵义师范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凯里学院、兴义学院、铜仁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毕节学院、安顺学院共17所本科院校。这些院校的英语专业均开设有笔译课。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使用教材、师资队伍、教学模式、笔译测试、笔译实践七个方面阐述贵州省本科英语专业笔译教学的具体状况,以期为省内同行提供一份实用的参考资料。

一、培养目标

省内各高校英语专业均立足于“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英语复合型人才/复合型高级英语人才/专门人才/应用型高级人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外语人才/中医英语翻译人才/护理英语翻译人才/高层次、高质量的语言翻译与研究人才/英语翻译工作者”。戴炜栋指出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可以粗略地分为学术研究型和应用职业型[1]。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省内各高校英语专业均旨在培养应用职业型的学生,尤其要能胜任翻译工作。

有的院校基于办学特点,制定了颇具特色的培养目标。如贵州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商务)专业提出“培养具有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掌握商务理论与实务,毕业后能从事涉外商务、英语教学和翻译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明确指出毕业生能从事与商务有关的翻译工作。随着中医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贵阳中医学院适时地开设了颇具专业特色的中医学(英语方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英语方向)、护理学(英语方向)以及拟开设的针灸推拿(英语方向),分别把培养目标定位于中医英语翻译人才、具有娴熟的专业英语翻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护理英语翻译人才。

二、课程设置

省内各高校英语专业根据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开设了文化、经贸、新闻、外事、医学、科技等领域的课程,确保学生在掌握英语的同时,学会一门专业技术,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其中,《笔译》为高年级的一门必修课,于大三一学年开设,每周2学时。

以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该学院自2006年起增设翻译方向,每年以考试的形式,从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中遴选汉语和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进入翻译班。《笔译》课为学生系统讲授翻译的基本理论,并辅以大量的练习。第7学期开设《译作赏析》、《文体与翻译》、《科技翻译》,继续量化学生的笔译实践。针对英语专业八级中的翻译模块及国家人事部举办的三级笔译、二级笔译考试,还开设了《翻译理论与实践》一课。

凯里学院外国语学院地处民族旅游资源丰富的黔东南州,开设的《少数民族文化与翻译》一课颇具民族特色。该课以苗族、侗族文化为基础,讲授民族文化英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任课教师列举学生耳熟能详的例子,有效地将理论与译例结合起来,极具实用价值。

总体来说,因为各校课程设置都是根据本单位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和师资队伍等情况而定,没有统一要求,因此出现了一些不完善之处。例如,有的学校在开设笔译课之前没有开过汉语写作、文体、修辞之类的课程,因此学生的双语写作能力不能过关,无法用译语流畅地表达原语的意思。

庒智象建议,英语专业的总体规划、设置课程应该立足社会和个人需求,不应只考虑当前的社会和市场需求,还应考虑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战略需求,围绕培养目标,结合地域、学校特色和师资、办学条件等实际状况,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如其他学科、专业方向的师资或企事业单位的资深译员等),因校制宜地开设相关课程,充分体现翻译的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2]。

三、使用教材

穆雷指出,外语教学中教材的地位举足轻重[3]。教师通过教材来实施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因此,笔译课程中教材的使用情况及其质量如何,是有必要进行探讨的。

省内各高校英语专业不同的笔译课型使用不同的教材。按照出版年代计算,除了4所学校仍使用1980年张培基编著的《汉英翻译教程》外,大部分学校均使用1990年以后、尤其是2000年以后的出版物,如郭著章的《英汉互译实用教程》,冯志杰的《汉英科技翻译指要》,陈宏微的《新编英汉翻译教程》,李波阳的《商务英语汉英翻译教程》,康娟的《英语专业八级翻译指南》,黄源深、张春柏的《英语笔译实务》,陈新的《英汉文体翻译教程》,冯伟年的《新编实用英汉翻译实例评析》等。大部分教师在使用上述教材的同时,还使用其它公开出版物为参考资料,如刘宓庆的《文体与翻译》、冯庆华的《实用翻译教程》、杨莉藜的《英汉互译教程》、《二/三级笔译实务》以及《中国日报》、《北京周报》、《今日中国》等网络资源。

同一课型的笔译课使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学校培养目标也各不相同。如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属于综合类大学,主要是培养综合型的外语人才。贵州财经学院、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遵义医学院具有明显的专业倾向,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与商贸、西医、中医密切相关的汉英翻译。而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贵阳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毕节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等院校主要是培养师范类的学生,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有些院校在实际操作中把指定教材发给学生在课后学习,教师自己补充大量与实事相关的内容,如凯里学院外国语学院《少数民族文化与翻译》这门课,任课教师使用自编讲义,材料灵活多样,能更好地激起学生对翻译的兴趣。

教材可分为纸质出版物(教科书、教参教辅材料等)和非纸质出版物(光盘、MP3等)[2]。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省内各高校大都使用纸质出版物。庒智象建议,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应尝试建设电子教材(供学生在电脑上自学的光盘、电子书、网络教材等)、网络教材资源库(包括练习库、相关背景介绍等)、翻译学术网站链接等[2]。如果省内笔译课教师在备课中,尝试建立相关的电子文档、网络教学平台,这对增强省内笔译课程的教学资源是大有裨益的。

四、师资队伍

从任课教师的年龄、职称和学历来看,省内各高校大都安排了或经验丰富、或学历较高的教师来担任笔译课的教学。这些教师的素质普遍较高,治学态度严谨,双语功底扎实,教学方法灵活。例如,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笔译课通常由一位有教学经验的教授或副教授牵头,再安排两到三名工作能力强、具有责任心的青年教师讲授同头课。这样一来,青年教师可以向资深教师请教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年长的教师也能从青年教师那里共享很多有价值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这样的教师队伍年龄分布合理,体现了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的特点,也避免了由于各种因素(病假、事假、调动、离职、外出进修等)导致的教师断层现象,为笔译师资队伍储蓄了后继力量。

受翻译学依附于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等专业的影响,笔译教师数量相对较少。诚如廖七一所说,各个学科点从事翻译教学和研究的力量有限,一般不过2-3名翻译教师,形不成学术团队,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4]。省内大部分院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尤其是笔译教学,一直被等同于外语教学,多由英语语言文学课程教师任课。但是,这些教师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与翻译不同,怎能光凭对翻译的兴趣或硬性的教学任务去系统地讲授完整的翻译知识体系呢?

省内各级教育部门应做好在职笔译教师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工作。而笔译教师也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如学历提升、知识拓展、教研能力提高等)。只有双管齐下,省内笔译教师的师资力量才能得到壮大和提升。

五、教学模式

目前省内各高校英语专业笔译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大部分高校的笔译课堂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即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教师指定一本出版物为教材,辅以自选材料或翻译练习。这种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而且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备课、批改作业,教学效果不明显。

(2)教辅工具较少。英特网、多媒体的迅速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大量便捷的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资源或设备并未被有效使用。大部分笔译教师仍在普通教室上课,补充的内容大都印在讲义上发给学生,重要的信息还要花一定时间在黑板上板书。即使有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也仅仅是通过播放PPT来呈现教学内容,没有充分利用其优势。

(3)教学内容传统。大部分的笔译课教学模式均遵循传统的词法、句法流派的思想,按照字、词、句、篇章翻译的顺序授课。但是省内高校的笔译课都是开设在第三学年,每学期2学时。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能真正完成教学计划的教师不多。并且,传统的字、词、句翻译教学脱离了完整的语境,弱化了实际翻译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没有具体语境,如何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教学互动不足。笔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只有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双语水平、笔译能力、性格、兴趣、学习动机、认知风格等),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但是,由于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讲授为主、以讲解练习为辅,鲜少针对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课程重点难点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忽略了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对教学的作用[2],因此学生很少有机会在大量实际练习中进行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从而教师也就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如果笔译教师能适时地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利用网络或多媒体资源,打破传统字、词、句的翻译教学,尽量以讲授篇章翻译为主,在课堂上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而且持之以恒,笔译课程的教学效果定能得到改善和提高。

六、笔译测试

笔译测试是衡量笔译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了解学生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省内各高校采用的测试方式较为传统,即单纯的单词翻译、句子翻译、段落翻译。这样的测试题型单一、主观性过强。因为教师出题时往往有一定的随机性,而且有时从平常练习中选取句子或文章做试题。如果有的学生事先复习到了,往往容易拿高分,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即便教师所选文章不为学生熟悉,教师对译文给分和扣分时要综合考虑语法、措词、衔接等因素,而且受“无严格标准、酌情处理”这一传统的影响,往往不能保证完全客观公正[2]。

庒智象认为,测试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测试目的可以分为学业成绩测试(Achievement Test,与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密切相关,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诊断性测试(DiagnosticTest,旨在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如定语从句翻译、长句处理等)、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评估学习者的整体水平,如翻译资格证书考试)等。根据评分性质,测试可以分为客观性测试(Objective Test)和主观性测试(Subjective Test)。前者(如翻译单项填空、单项改错、多项选择等)的答案多具有唯一性,不受阅卷人员的主观意向影响;后者(如段落篇章翻译、译文评析、段落改错、划线句子翻译等)答案有灵活性,容易受阅卷人员的主观意向影响[2]。随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普及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课堂各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性增强,对学生的测试应尽量做到学业成绩测试与诊断性测试相结合、客观性测试与主观性测试相结合,还应兼顾非测试性课堂评估(如课堂观察、学习档案、访谈、内省等)[2]。

值得一提的是,贵阳中医学院专业英语教研室护理学、中医学这两个英语方向,在学院网页上挂出了《学生英语能力自评/互评表》,从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三个层次,让学生就听、说、读、写、译五个能力进行自评和互评。此举能获得更多关于学生英语学习、特别是翻译能力的一手资料,以便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因材施教。

七、笔译实践

因为笔译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大量实践活动需要在课外进行,并且笔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市场是提高和检验笔译水平的最佳选择[2]。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导向作用,给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以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他们自2006年起与贵州省黔东南州旅游局、贵州省青年旅行社合作、分别成立了翻译实习基地,推荐口笔译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这两个基地进行与旅游相关的翻译实践。该学院每年还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在第三学年暑期进行为期三周的翻译实习。选择笔译实习的学生在实习中应忠实、准确、流畅地将各种文体进行英译,翻译速度不低于250字/小时。学院为每生指派一名实习指导教师,及时检查学生的实习活动,提出问题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撰写1000-1500字的翻译实习报告,并用英文进行实习答辩。实习考核尤其强调学生对所学翻译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际翻译能力。

翻译基地和翻译实习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了笔译实践的场所和机会。不过遗憾的是,除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外,省内其他高校均未采取相应举措为学生提供笔译实习的机会。如果省内兄弟院校能借鉴彼此的经验、做到互通有无,那么学生学好翻译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八、结语

随着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各类与翻译资格证书相关的考试如火如荼地进行,如“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包括资深翻译、一级口笔译、二级口笔译、三级口笔译)、“北外翻译资格证书考试”(包括初、中、高级笔译和口译)、“上海市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会议口译专业证书”。但是,贵州省却没有任何相关考点(2004年、2005年曾经开设过考点,因考生人数少而取消)。可见,要提高笔译的影响力,不光是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大投入、任课教师要改进笔译教学方法,学生也应能动地投入到笔译学习中。只有这样,贵州省本科英语专业笔译课的教学状况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

笔者在收集资料时,参阅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贵州省17所高校的主页等。同时,笔者运用了访谈法和观察法,尽可能地调查和访问省内从事笔译教学的教师及部分学生。限于人力物力等客观条件,调查样本不足,也不够全面。今后的研究将结合贵州省本科英语专业笔译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针对不同课型(如笔译、文体与翻译、译作赏析等)、不同的教学环境(传统教学、网络教学)等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适当采用个案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完善研究步骤,以切实提升研究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1]戴炜栋,王雪梅.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J].外语界,2006,(4):10.

[2]庒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37-138,139,141,107,110,165,169,161.

[3]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8-39.

[4]廖七一.学科设置与翻译学的发展[J].中国翻译,2004,(3):36-37.

(责任编辑:朱 彬)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Written Translation for English Majors in Guizhou Province

HE Ling-jing
(Translatio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After conducting a carefu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tatus quo of teaching of written translation for English majors in Guizhou province,the author propounds the counter-measures stemming from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teaching practice against the existent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hope of enhanc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written translation.

Guizhou Province;undergraduate;English major;teaching of written translation;research

H319

C

1009-3583(2010)-03-0095-04

2010-03-25

贵州大学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07]20)

何泠静,女,硕士,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讲师。研究方向: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国内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

猜你喜欢
贵州大学笔译英语专业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大学 喀斯特区耕地地力提升与培育团队 王小利 课题组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校徽见证贵州大学百年历程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百年贵大生生不息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