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团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状况的调研与思考

2010-08-15 00:50农四师党校课题组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团场贫困家庭连队

农四师党校课题组

(中共农四师党委党校 新疆 伊宁 835000)

关于团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状况的调研与思考

农四师党校课题组

(中共农四师党委党校 新疆 伊宁 835000)

没有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农四师经济的发展。自农四师党委启动少数民族扶贫帮困工程以来,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成果喜人,但问题依然突出。只有实现了团场少数民族群众的小康,才能有农四师的全面小康。

团场 少数民族经济 制约因素 认识

2007年,农四师党委启动了少数民族扶贫帮困工程。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已使一千多户少数民族贫困家庭户均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基本摆脱了贫困。但从总体上看,农四师少数民族贫困家庭脱贫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一、农四师团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成绩与问题并存

1.取得的成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四师各级党委班子成员充分认识到,没有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农四师的发展,没有少数民族群众的小康,就没有农四师的全面小康。没有团场的各民族和谐,就没有农四师的社会和谐。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奋斗,少数民族团场和连队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特别是通连公路的修建,使职工群众的出行更加方便。安居工程的实施,让少数民族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尤其是少数民族扶贫工程的推进,以“工程”的名义强化民族经济工作的内容,突出了重点,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已经使1594户少数民族贫困职工家庭的户均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2009年6月26日,兵团第一个专门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会议在农四师76、77团召开。8月24-25日,兵团推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场会在农四师举行。9月17日,农四师召开推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出台《农四师推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为少数民族扶贫帮困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师形成了支持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

2.存在的问题。农四师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成绩喜人,但问题仍然非常突出。目前,农四师仍然有5984户少数民族职工家庭户均年收入低于1.2万元,占少数民族总户数(10414)的57.46%。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民族团场和民族连队的经济发展情况,二是其他团场和连队的少数民族职工家庭的经济状况。农四师有18个团场,少数民族人口占30%以上的团场有6个、连队54个。2008年末,全师总人口为224197,其中汉族182456人,少数民族41741人,占总人口的18.62%,高于全兵团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重(12.2%)。在我师的少数民族中,哈萨克族20469,维吾尔族10678,回族 6833,蒙古族 2262,其他民族 1499。 具体到团场,6 个团场即 64、67、76、77、78、79 团,为民族团场。 其中76团少数民族4788人,占总人口的42.78%;78团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数的53.4%。6个团场的总人口为59670,占全师人口的26.61%。GDP合计68954万元,而全师的GDP是375327万元,六个民族团场占18.37%。因此可以这样说,民族团场以全师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产值却不足全师的五分之一。所以,六个团场的经济发展亟需加速推进。

二、制约团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1.传统观念和习俗是制约团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农四师大部分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居住在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或边境一线,观念陈旧,信息闭塞,是制约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在对六十六团和六十四团少数民族连队进行调研的过程中,调研组发现,这两个团场距离伊宁市和霍城县都很近,周边还有清水河镇、惠远镇和霍尔果斯口岸,从地理环境上讲,并不偏僻。在对六十四团十九连、十六连、十四连三个完全是少数民族连队的走访、调查和比较中,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十九连、十六连两个连队距离团部近三十公里,并且相邻,也都通了卫星电视和宽带,但连队经济发展、职工精神面貌和职工收入差距很大。究其原因,有一个根本性的差别就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迟缓落后的十六连,观念保守陈旧,这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个连队的18-40岁间的青壮年劳动力,很大一部分人如果没有地种,宁可依靠着父母或者靠低保,也不愿外出务工,农忙时也只是在本团或邻近团场打短工。没有技术或者没想着掌握一技之长,或者没有意识外出学习一技之长,使这些劳动力不外出、不敢外出打工。这种现象在六十六团畜牧中心的哈萨克族牧工中也同样典型地存在着,但这种状况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十四连和十九连则不明显。而这种现象在其他少数民族连队同样存在。因此,调研组认为,传统观念和习俗是制约团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2.生产、生活基础薄弱是制约团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在第一轮承包土地中没有积累甚至挂账,少数民族职工的生产和生活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这样在第二轮承包中,前期投入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弱,少数民族职工在承包经营土地、发展林果种植或养殖业中,无论是在掌握资金、技术和劳动力本身的素质上,明显处于劣势。

3.家庭人口负担过重是制约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普遍原因。无论是在东线牧区还是在西线种植连队,家庭成员多,生活负担重,影响着少数民族职工尽快脱贫致富。由于传统习惯,很多少数民族家庭都是祖孙几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即使子女结婚生子,也不愿另立门户。这既增加了父辈的负担,也助长了子辈的依赖。家庭人口在不断增加,家庭收入却不增加,甚至减少,生活陷入贫困,这种现象在牧工中尤其突出。

4.少数民族职工受教育程度低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对六十四团少数民族连队进行调研过程中还发现,老一辈的职工受教育程度都不高,这一点明显影响其接受新观念、新思想,也同样影响着田间生产管理能力的提高,影响其掌握科技种植、养殖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新一代劳动力文化水平有所提高,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受过中高等教育。由于政策原因,他们回到连队后没有职工身份,不能承包土地,或者耕种父母的土地,或者以非职工身份耕种土地。这部分人思想不稳定,有后顾之忧,而且难以管理。尽管他们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并不能代表整个少数民族职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这个问题在六十四团十四连尤显突出。

5.少数民族干部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是制约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农四师的少数民族单位,东线团场以养殖为主,西线以种植为主,连队经济发展参差不齐。与汉族连队相比较,部分少数民族连队经济发展滞后,这与少数民族连队的少数民族干部的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理念的先进与否、创新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这些都影响了少数民族连队经济的发展。很显然,少数民族连队的少数民族干部的经营管理水平较高、思想解放、创新能力较强,连队经济发展就快,如64团14、19连等。因此,提高少数民族连队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将极为有力地推动少数民族连队的经济发展。

三、农四师团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为帮助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家庭摆脱困境,农四师党委制定五年规划,成立由政委、师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部门、干部挂钩制度。从2009年起,“兴边富民行动”覆盖农四师13个边境团场。针对前面调查分析,课题组认为民族团场和连队,以及职工首先要转变观念,强化危机意识强化发展意识。同时结合实际特提出以下建议:

1.认真落实《农四师推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从2009年起,对少数民族职工2006年以前的历年欠款,实行停息挂账政策(2007年以后的少数民族职工欠款不实行此项优惠政策)。少数民族职工归还2006年以前欠款的,实行“还五免五”政策。同时师、团、连各级党委必须建立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团场少数民族扶贫帮困规划目标和措施方案,团场应根据农四师为团场确定的每年完成扶贫帮困的户数,制定1年到5年的脱贫帮困计划,并且制定团场机关干部与脱贫户的挂钩办法,形成制度并落实责任。

2.对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的帮扶措施,应采取造血方式,不能仅仅使用输血方式。主要是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劳动生产对象所需费用,如承包土地、养殖牛羊牲畜、种植果林树苗、大棚设施等。团场要为每户提供一定数额的扶贫帮困资金,解决他们因资金困难缺乏劳动生产对象的问题。

3.适当延长扶贫周期,巩固帮扶成果。这几年各团场通过各种资金渠道和“兴边富民行动”项目资金,对部分少数民族贫困职工进行了扶持,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有的单位扶贫资金支持仅仅一年,即使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当年脱贫,第二年还可能缺乏生产资金,返贫的概率就会增大,而且部分少数民族职工难以在一年之间脱贫。因此应适当延长扶贫资金在扶贫对象手中的使用周期,才能巩固扶贫帮困成果。

4.组织劳务创收,广泛开展劳务输出。组织劳务创收,一是针对本团场范围内的田管季节用工、基本建设项目劳务用工;二是面向其他团场、企业,甚至是伊犁州、疆内地方及疆外的季节用工和建设项目用工;三是围绕团场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发展团场工业和第三产业。团场应积极寻找信息,扩大劳务创收的范围,增加就业岗位,特别是要引进那些能够增加就业岗位的企业和项目。

5.对没有劳动能力,或家庭成员有重大疾病的少数民族家庭,可以实行低保、补助、救济等政策措施,确保其家庭的基本生活有着落。

6.加大培训力度。按照全师的规划要求,通过岗位培训、双语培训和挂职学习,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特别是提高他们带领少数民族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能力。同时,按照全师的规划安排,对少数民族劳动力进行文化素质、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团场也应结合本团场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和培训计划。通过多种层次和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使少数民族干部提高领导能力,少数民族职工群众改变思想观念、提升文化素质、提高劳动技能,从而尽快脱贫致富。

7.建立少数民族贫困家庭信息数据库,形成动态管理体制,经常性地了解少数民族职工的生产生活情况。首先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掌握每个团场、每个连队、每个贫困家庭的生产经营状况,寻找致贫原因,并实施针对性工作方案,要因地制宜,具体到贫困户。同时,应该及时了解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的困难,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因病致贫、重大意外事故致贫的家庭,有关部门应该在最短的时间作出反映,为少数民族群众排忧解难。

[1]新疆兵团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7月

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0.02.0024

F127·8

]A

1674-6287(2010)02-0074-03

2010-03-03

农四师党校课题组。主要成员:谢伊平、方晋平、牛云峰均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党委党校教师。

[责任编辑:沈利平]

猜你喜欢
团场贫困家庭连队
三部门: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面纳入就业帮扶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兵团10个团场摘掉“穷帽子”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团场女人
团场的冬天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
城市贫困家庭的孤独感分析
新时期职工教育在团场职工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