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英语课堂活动中快乐地飞翔——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理性思考

2010-08-15 00:50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陈金玉
中学生英语 2010年5期
关键词:语言英语活动

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陈金玉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该“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感受成功。”所以不少老师总是千方百计地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以求在课堂上彰显生命的活力。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活动,我们困惑了:"精心"设计的许多活动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课上热热闹闹,课后学生却很难独立完成作业?人们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此起彼伏的质疑声促使我们理性地反思课堂教学的种种活动: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活动?

困惑——繁花渐欲迷人眼

由于对课程标准理解不够准确,对教材把握不够到位,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赶时髦、走过场的现象。

一、走马观花式。

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小学英语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是当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可是我们也常会看到某些课堂活动过多,课堂成了教师"紧张"展示自己教学设计的舞台。只有少数反应快,能力强的学生能跟上过快的教学节奏,其他学生渐渐地成了活动的旁观者。有时原本并不复杂的语言结构因为教师繁多的活动而变得烦琐零乱。这样众多的活动内容非但不能帮助老师实现教学重点内容的突破,反而干扰了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结构。

二、蜻蜓点水式。

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应该采用怎样的活动值得深入研究。我们常会看到课堂教学中的某些活动缺乏明确的活动目标,只能触及教学内容的表面和局部,却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妨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巩固。还有的教师在活动前没有向学生讲明活动的要求,示范也不到位,导致活动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其他的地方,忽视了使用所学内容的语言训练目标。

三、好高骛远式。

如今许多老师常会让学生参与体验活动,课堂本应因为学生的参与而生机勃勃,可是我们经常会看到在某些活动中,学生语言输出时结结巴巴。大部分学生都是“观众”,没有真正起到操练相关语言的作用。这样的活动就是过高地估计了学生,没有从他们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缺乏合理的层次安排和必要的知识铺垫而导致费时、低效,因此缺乏可操作性。

四、索然无味式

小学英语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有时老师将活动公式化、程式化,存在着为了活动而活动。课堂交际语言枯燥、单调、参与交际的双方不存在交际的未知信息,没有信息差,学生的交际行为仅仅停留在假交际的层面上。机械地操练和简单地一问一答,导致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观点——融“活”于“动”促发展

当然在课程改革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憾是难免的。这些问题反映的正是我们教学活动中的困惑,我们必须以反思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研究的行动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

一、源头活水,有的放矢

1.“活化”教材。小学英语教材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编排,即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融合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完成交际任务。因此教者在进行教学设计前一定要全面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总体目标以及各单元目标。我们在研读3AUnit8时发现由于受“Let's go to the park/the cinema/the zoo.”的影响,部分学生在表述“Let's go to Xi'an”时常常思维定势,会不由自主地加上“the”。如果一味地纠正和灌输势必会削弱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于是我们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出发,研究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可接受程度,对授课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提炼和重组。这样不但分散了教学的难点,而且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了知识体系,更利于学生的参与和灵活运用语言。

2.“活化”学生。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我们发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关联时,学生的参与度就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活动。我们以美国迪斯尼的“Donald Duck”旅游为主线贯穿全课,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Donald Duck”和“Disney”早已在学生心中深深扎下了根,所以让学生选择“Donald Duck”用何种方式到北京,学生都能很容易地说出“By plane.”这就是充分激活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课中通过呈现中国地图让学生用“Let's go to…”来邀请“Donald Duck”去全国各地和建湖旅游,也就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将英语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真正达到“课堂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课堂”的境界。

二、静水投石,寓学于乐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应以活动教学为主要形式,以激发兴趣和培养语感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在听、说、玩、演、唱、游等活动中学习并运用语言,体会在“玩中学、做中学、用中学”的乐趣。

1.卡通片让学生“乐”起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艺术性的开端,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并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我们在上课起始阶段让学生看一段教者精心设计的迪斯尼英语动画,学生被片中的滑稽和幽默所感染,笑声不断,情绪被调动起来,很快融入到学习英语的氛围之中。让学生通过看卡通片初步感知了几种交通工具的发音,为下面新授内容的教学打下伏笔。同时片中的“Donald Duck”也是整节课的灵魂,利用它教师很自然导入新课。

2.游戏让学生“玩”起来。游戏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大法宝。在课堂上有意识地适当地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戏,可以延长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更加有效地参与教学。在课中我们给学生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游戏:用“rock-paper-scissors”操练新学句型,让学生猜拳来决定谁是发问者,这样既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自己,也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Look and guess”老师画简笔画,让学生观察、想象、判断并猜测。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单词,又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游戏“Magic eyes”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Guessing game”由老师带领学生猜过渡到生生互动,增强了趣味性。多样化的游戏使课堂气氛愉悦、热烈,真正达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目的。

3.歌曲让学生“动”起来。“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对伴有音乐的教学内容的记忆效率比对无音乐伴奏的教学内容的记忆效率高2.17~2.50倍。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歌曲来强化学生的短时记忆。我们在《Let's go to the park》一课教学中,利用脍炙人口的“小星星”的曲调,将所学句型编成一首英文歌曲,教学生吟唱。因为曲调简单,朗朗上口,学生一听就会唱。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句型的记忆,而且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身临其境,学以致用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都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的设计活动和场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法丰富语言知识,获得语言能力。在课中我们以“Donald Duck”旅游为活动主线,课中的各项活动就围绕它开展并通过它进行发散与拓展。

1 、媒体辅助,增强“有效点”。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将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与情景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学生理解情境、表演情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Let's go to the park》一课教学中,我们用多媒体创设邀请“Donald Duck”旅游的情景。由呈现中国地图,自然引入句子“Let's go to…”。后通过参观北京、游长城、欣赏全国各地美景和我们建湖的美丽风光,增大了教学容量,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学生的思维很快被激活起来,更有效地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这样在游玩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对祖国和家乡热爱的思想感情渗透在润物细无声的美景欣赏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我们真实呈现了教学情景,使学生活动同步,培养了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感。

2 、梯度任务,巩固“有效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任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兴趣,使任务具有了丰富性、趣味性,使学生产生新奇感。任务内容也应该从易到难,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地渐入。我们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对话以后,给学生设计了“接待Donald Duck”的角色扮演。这样的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拉近了课本语言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角色表演,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并尽可能综合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这样不仅提高其英语口头表达的能力,还激励学生持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我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向“Donald Duck”介绍建湖美景,就是在学生邀请“Donald Duck”来中国旅游以及和“Donald Duck”面对面交流的基础上所设计的。因为有了前面知识的铺垫,再通过学生小组内共同合作,较好地培养他们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了“在体验中参与,在活动中发展”。

3 、搜集资料,拓展“有效点”。英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指出“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著名英语教授王佐良先生也说过:“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所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和风土人情,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实现跨文化交际是英语教学的需求。于是我们以本课为延伸,以“Donald Duck”的口吻号召学生“收集美国的名胜,并相互交流”。这样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达到“生活处处皆课堂”的目的。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感受了西方文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文化意识渗透在学生的日常交流与生活中,对他们今后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策略渗透,培养能力

1.课前指导,学会知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才有可能优化学习过程,使英语学习成为自主建构知识和心智和谐发展的过程。小学生最初的学习策略是在向老师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无意识的。因此教师要适时引导和帮助。课前我们就指导学生,让他们明白在课中如何跟老师听、说和读:看着老师,看着老师的眼睛,这样师生积极交流,他们能从老师的眼神中得到赞许和鼓励。看着老师的嘴巴,就是要求他们看清楚老师是如何发音的,学会模仿正确的读音和语调。跟着老师一起做,就是让他们“动手动脚”快快乐乐地学英语。大声跟着老师读,就是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坚持渗透并注意巩固,那么他们就会形成一套比较实用的课中学习策略。

2.课中引导,会学知识。三年级学生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大部分学生对如何学好英语还是比较茫然。我们在课中通过卡通片、人机对话等,促使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加深对所学语言的认识。跟录音读,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又巩固了新学内容。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化的手段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使学生养成大胆开口说英语的习惯。将新授内容编成节奏强的“chant”,让学生大声诵读,以降低课文内容的难度,激发学生读英语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读英语的习惯。渗透与强化相结合的学习策略的培养方式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其掌握扎实的英语知识与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

五、真情互动,充分体验

1.情感跌宕,人人参与。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讲课时如能以眼神配合自己的有声语言,就能更好地传情达意,与学生进行积极交流,引起学生共鸣。“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随着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的进展来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柏拉别恩通过实验也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在本节课中,师生积极互动,充分了发挥体态语言的巨大功能,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学习。如在教学交通工具类生词时,就充分使用了形象的动作:双手做转动方向盘的动作是“by car”,双手握拳前伸、双脚蹬地是“by bike”,双臂展开,上下摆动做飞机样是“by plane”。学完短语后,老师做动作,学生就会说出相应的单词。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往,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交流和表现的机会,是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并非与生俱来,创设适宜合作学习的情境,渲染集体合作的气氛,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要合作”的动机和愿望。

2.评价恰当,促进发展。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和促进者,在活动中适时鼓励与表扬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整个活动中始终兴趣盎然,充满自信,使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成果得以彰显,充分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对于学生来说,老师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亲切的表情,一个充满尊重的手势,一次肯定的点头,胜过千言万语。本节课的评价形式体现了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的,既有教师对单个学生的评价、对学习小组的评价,也有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中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产生成就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同时进一步树立了自信心。况且让其他同学也受到鼓舞,开口说英语的信心倍增。

愿景——兼收并蓄入佳境

课堂是活泼的、千变万化的;课堂是质朴的、创新的、激昂的;课堂是思想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是情不自禁地从灵魂深处流露出丝丝甘泉的发源地。我们会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汲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朝着更高的教学境界迈进。小学英语教学有趣、有序、有用、有效地发展是学科教研永远的追求。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快乐地飞翔是我们永恒的课题。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江苏省建湖县“三人行”教学论坛论文集 建湖县教育局,2008

猜你喜欢
语言英语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语言是刀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