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浙东学术精神,宣扬宁波文化光彩——第三届“浙东文化论坛”学术交流会综述

2010-08-15 00:46:17刘华安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浙东宁波市宁波

由宁波文化研究会、宁波市历史学会、宁波市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以及中共宁波市委党校浙东学术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浙东文化论坛”学术交流会于2009年12月19日在宁波博物馆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浙东文化与宁波发展”,研讨宁波市自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加强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大市,尤其是弘扬浙东文化对于促进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本次论坛采用网上征稿的方式,共收到本市及上海、绍兴等市外学者论文81篇。有96名学会会员及有关学者参加了会议.

根据本次论坛的主题,会议对于应征论文进行了评审,同时编辑了论文集。论文集所涉及的学术内容比较广泛,涵盖宁波区域文化中的学术文化、商帮文化、民俗文化、慈孝文化、丝瓷文化、宗教文化、文博文保文化等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宁波文化所具有的历史底蕴悠久、人文渊薮灿烂的基本特征。研讨会在坚持以学术文化研究为重点的同时,尤其重视宁波历史文化对现实社会的价值研究,继承和发扬了浙东学术文化笃学求新、经世致用的精神。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继续着力发掘了浙东学术文化的丰富内涵。如杨成鉴的《儒家人文主义思想的《三字经》——兼论王应麟的伦理观》一文,以中国儒家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为蓝本,从哲学、历史、教育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儒家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诉求,并讨论了《三字经》的作者——南宋宁波著名儒学大师王应麟的伦理观念;贾庆军的《王阳明实学思想刍议》一文则体系化地讨论和评价了明代浙东大学者王阳明的实学思想。又如张如安的《南宋史浩《祭窑神祝文》考释》;钱茂伟的《元代浙东学人袁桷的史学思想及实践研究》;方祖猷的《礼乐之学与亡国之恨的交织——黄宗羲晚年的内心矛盾》;戴静的《以气为主,自然为宗——试论晚明布衣诗人沈明臣的诗歌创作》等,这些文章都以浙东学术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的思想、著作为研究出发点,是对浙东学术经典题材深入细化的研究成果。

二是悉心检视了开展浙东学术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在务实理念的引导下,本次研讨会突出了浙东文化对于当今社会,尤其是宁波地区发展的现实意义。如周慧惠的《浅论浙东学术文化研究对宁波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文,对从古到今浙东学术为学立身的根本精神作了探索和概括,彰显了浙东学术文化研究对于宁波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陆银辉的《互动与融合:浙东文化与当代宁波的发展》一文则以浙东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为研究对象,展现了其对于宁波各项发展工作所起的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华建新的《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与当代价值》一文分析了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含义,还讨论了其对于当代人学习生活的指导价值;陈洪波的《浅析朱舜水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一文将朱舜水的教育思想直接与当代教育事业联系起来,也展现了浙东学术对于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三是深入探讨了宁波市文博文保事业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路径。在本届的浙东文化论坛中,有十余篇文章是谈宁波文博文保事业的。如董贻安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哲学视域下的宁波博物馆解读》一文,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反映了宁波博物馆立馆宗旨和原则,而涂师平的《试论博物馆事业发展与城市形象提升——以宁波博物馆创新实践为例》一文则结合当今世界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趋势,介绍了宁波博物馆创新实践工作的具体情况。这些文章说明了宁波市的文博事业正以快速的节奏与国际现代化高水准接轨。李军的《馆藏明清竹刻文物价值综述》一文,系统介绍了宁波博物馆馆藏的竹刻文物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竹刻艺术传承和发展的相关情况;林士民的《天封塔地宫之谜》则详细介绍了宁波市天封塔地宫出土文物的整体面貌,让人们对这批珍贵文物有了深刻的了解;徐学敏的《从出土越窑茶具看浙东茶文化的兴盛》则从浙东出土的越窑茶具实物出发,探究了浙东茶文化的兴盛面貌和流布传承等问题;施祖青的《越窑青瓷的魅力》一文则以文物学结合美学分析的方法,展现了宁波地区越窑青瓷的风采。一些学者还将研究的方向放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上,如施小蓓的《历史街区保护问题探析——以宁波秀水街历史街区为例》,通过详细的实地考察审视了宁波市秀水街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的现状,并由此出发提出了许多极有针对性的思考;江怀海的《论南郊路历史地段的历史文化内涵、环境特色与保护》一文则以南郊路地段的文化遗产为主要考察对象,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和开发的整体思路和方案;刘华安的《发展宁波文化产业的几点建议》,以辩证的视角看待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活动,对宁波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四是别开生面研讨了宁波地方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要价值。以民风民情为对象的研究成果较多也是本届论坛的一特色。如胡惠瑞的《明代中后期与清代晚期余姚风俗之变化——读明嘉靖《《余姚县志》清光绪《余姚县志》和《余姚倪氏宗谱》》从地方文献出发,总结了从明到清余姚地方民俗经历的重大变化;周东旭的《浙东戏俗》则整体考察了浙东地区的民间戏曲风俗,并结合文献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民俗文化在宁波区域文化中所处的地位毫不逊色,其中蕴含的许多价值观念同样是浙东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慈孝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宁波地区区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本届论坛中,孙善根的《南京政府十年时期的地方慈善事业——以浙江宁波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以历史学的方法研究了十年时期宁波地区的慈善事业,对于今后学者进一步开展宁波地区民俗文化的学术价值很有启示意义。

“浙东文化论坛”是宁波市文化研究类的学会团体联合开展学术研讨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自2007年始每年举行一次,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第一届的主题是“浙东文化与宁波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二届的主题是“浙东文化与海内外文化交流”。本届论坛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以“浙东文化与宁波发展”为主题,将讨论的内容由学术文化、精神文化层面拓展到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物质文化领域,从而使内容更加具体、丰富,与当今的社会生活也更加贴近。

猜你喜欢
浙东宁波市宁波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戏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 01:53:30
一图读懂宁波
浙东沿海地区台风脉动风速时程模拟研究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3:50
拖起明天的希望
北方音乐(2019年13期)2019-08-21 02:14:32
聚焦·宁波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9:00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喜相迎
艺海(2014年1期)2014-09-03 23:35:37
浙东“大文学”思想的综合探究
———评郭庆财博士《南宋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研究》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