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萍美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思想基石初探
高萍美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与方法为指导,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管理学、教育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的视角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阐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理论根据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借鉴,从而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理论支撑与理论准备。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思想基石;理论指导;理论借鉴;党的建设
从一般意义上讲,任何相对成熟与完整的党建理论与党建思想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执政党建设理念与实践活动,它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什么?由哪些思想基石所构成?这些思想基石对当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哪些借鉴价值?要求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作出系统科学的回答。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形成与发展历史脉络的梳理中,依据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管理学、教育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来探讨分析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深厚思想根基,对这些思想根基的分析与研究对当前我们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实践可以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与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以无产阶级政党的学习思想与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探讨无产阶级政党“为什么学”、“学什么”以及“怎样学”等问题的思想理论。它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的学习思想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采取的学习态度以及形成无产阶级政治理论学习风气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与完善的。这些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习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与理论指导。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一直非常重视自身的学习教育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不断端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风的历史。党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在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学习理论,这些重要的理论成果是当前我们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直接理论基础。在毛泽东时期,党已经初步形成了关于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基本思想、核心精神和主要框架,尤其是毛泽东根据革命需要提出了从“思想上建党”的著名论断,并紧紧围绕“学习是什么、为什么学习、学习些什么、怎样学习”四个层面提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理念。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要求全党必须重新进行一次学习,他说:“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谁也不能安于落后,落后就不能生存。”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反复强调,要把学习问题摆在突出位置,他指出:“我们党历来是重视学习的。每当革命和建设发展到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全党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的时候,更是特别强调加强学习。七十多年来,我们党的事业取得的每一个发展和每一个胜利,都是同全党的学习进步密不可分的。”②在他的倡导下,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集中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活动,成为党加强与提高自身学习力的一个新的创造性探索。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任务,随后,不仅在实践中勇于探索,而且,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思想正式形成并与时俱进。
从马恩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学风、方法和科学态度到如今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的提出,每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十分重视学习教育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把学习看作是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和主要途径。在学习内容上,虽在不同历史时期,侧重点不同,具有特定的时代性,但都十分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学习;在学习方式上,重视在“干中学”、在实践中学;在学风上,强调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反对教条主义与主观主义。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是在一代代马克思主义者不断探索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发展与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前人的经验与理论是我们当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思想来源与思想基础。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管理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管理理论,被誉为“一场管理学的革命”。这一理论的最初构想来源于佛瑞思特,他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构想未来企业的基本特征。彼得·圣吉作为佛瑞斯特的学生,运用系统动力学反思各类组织成败的原因,提出了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的“五项修炼”。他的思想在西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引起理论界与实业界对学习型组织的不断研究与探索,进而也丰富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目前,国际学术界关于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呈多元化、纵深化的发展趋势,但其最核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学习人”的人性假说。“学习人”假设认为,学习是人的天性,人们的学习动机是与生俱来的。因此,管理的重点就是“以人为本”,创建理性化的学习型员工、团队、领导与组织。基于“学习人”假设的管理理论主要是文化管理理论,突出了“人本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人类对于学习有一种深切的动力。所以,只要你创造的组织比较切合人性,你就是在建立学习型组织。因此,虽然可能起点不同,却是殊途同归。”③
2、扁平化与网络化的组织结构。从管理结构角度看,目前各种企业组织有两种类型:一是“等级权力控制型”,即强调权力集中控制,从上到下有着严格的等级界限,管理重心上移,组织结构呈金字塔形;二是“非等级权力控制型”,即充分授权,以地方决策为主,鼓励自主管理,管理重心下移,组织结构呈扁平网络状。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结构就是扁平化与网络化的管理,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尽量最小化。它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决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通过这种管理模式,组织内部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整合资源、进而实现持久的创造力与竞争力。
3、不断学习和自我超越。迈克尔·J·马奎特指出:“如果企业能够将学习活动有效地安排到所有的实际工作中去,它们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④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是生活与工作的一部分,要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在学习与工作中增强自己的信心,寻找乐趣并充分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不断充实和完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实现组织成员知识、信念及行为的改变并成为组织的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的动力,实现从工具型工作观到创造型工作观的转变。
4、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假设和思维定势,不仅决定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影响个人所采取的行动。在传统社会里,知识、技术更新缓慢,经验性的假设对人们的认知和行动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既有心智模式的有效时间越来越短,必须不断更新观念,通过学习来克服思想的僵化,适应变化着的世界。因此,个人的学习,要由知识的积累上升到心智模式的转变,尤其要培养系统思考的能力,摆脱孤立、片面、静止的认知模式。
5、建立共同愿景。组织共同愿景来源于个人愿景而又高于个人愿景,它是组织系统中全体成员与个人愿景的整合,是组织学习和行动的方向与坐标,主要由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组成。愿景对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学习力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理想和愿景为组织发展提供焦点与能量,它可以使不同个性与专长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
6、组织和团队学习。组织内的团队学习是通过不断反思和检验经验,并将其转化为整个组织都能共享的、与实现组织核心目标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知识不会因为传播而减少,交流和分享却能使整个团队的集体智慧增加与组织竞争力增强。现代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为团队学习提供了便捷的技术保障和广阔的互动平台。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也是一种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理论中关于“学习人”的基本理论假设、网络化与扁平化的组织管理结构以及彼得·圣吉提出的“五项修炼”等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共通性与一致性。所以,学习型组织理论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与理论借鉴。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与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学习是其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基本范畴。探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思想,教育学中的终生教育与终生学习理念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终身教育与终生学习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虽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以学习者为主体,在学习时间、场所、动力、学习教育方式以及价值理念、目标取向等方面的思想与观点,都对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全体党员干部存在适用性与共通性,因此,也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要价值理念与重要思想基石,为我们当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此外,教育心理学对学习心理机制即学习是如何进行的问题,从不同研究视角、应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手段提出了多种解释与观点,形成了多种流派的学习理论,它们对当前我们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也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理论参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研究者认为,学习就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及其强化,学习是外显的行为变化。桑代克认为:“人类的学习涉及人类本性和行为的变化,而人类本性的变化只有通过行为的变化来了解。”⑤;而认知主义学习论者提出,学习是个体作用于环境的过程,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学习是学习者心理内部认知结构的形成和改组;社会学习理论者综合以上两种理论的优点,强调个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经由观察、模仿、认同、自我调节和榜样作用而形成学习;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的过程性,认为学习就是个体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变化,真正的学习涉及整个人,是有意义的或经验的学习,就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自我实现”的过程。随后,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危机和转型、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习理论研究从传统的孤立研究行为或认知等学习心理现象转向为研究认知生成与知识建构过程的学习机制上,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特罗克提出生成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生成过程。以知识学习为核心主题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杂呈,流派众多,但它们重视分析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认为知识不仅是个体对外部信息的加工,而且是外来信息与已有的知识之间的一个双向循环式的双重建构过程,社会实践活动是知识的来源,知识与学习都是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之中生成等。从以上学习心理机制的主要研究成果来看,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类行为过程,既有来自外部的环境刺激,又有来自内部的心理动机,且蕴涵着人类深层次的价值需求,是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通过多种方式得以实现与获得。当前,我们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最直接的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端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风气与治学态度,提高的关键在于学习,提高的方式也在于学习。所以,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的心理动机与如何进行学习的理论研究,对于我们今天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党员、党员干部以及党的各级组织在学习的方法、途径以及动力机制、学习环境创建等问题上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70页。
②江泽民:《学习学习再学习》,《人民日报》,1994年7月l日。
③ (美)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401页。
④(美)迈克尔·J·马奎特著:《创建学习型组织五要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71页。
⑤(美)爱德华·L·桑代克著:《人类的学习》,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D261.4
A
1671-2994(2010)03-0080-03
2010-04-30
高萍美(1979- ),女,山西原平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贵州民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陈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