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丽水生态市建设中的地质工作

2010-08-15 00:45丽水市国土资源局程晓东
浙江国土资源 2010年9期
关键词:遂昌丽水市丽水

丽水市国土资源局 程晓东

浅谈丽水生态市建设中的地质工作

丽水市国土资源局 程晓东

自2004年以来,丽水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立足于生态资源的优势与环境保护,着力实施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城市、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安全等八项工程,随着生态市建设的全面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经济建设与地质工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矿产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工程地质等基础地质工作在提供矿产资源保障、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化进程、重大工程选址选线等方面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服务和支撑;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等环境地质工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一、加强基础地质工作,服务生态经济建设

丽水市地处浙西南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地貌多样化,地质矿产资源丰富。基础地质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通过开展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丽水的区域地质资源禀赋、地质环境及其变化特征,综合评价矿产资源潜力、地质环境承载力、国土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为丽水生态市建设提供地质基础资料和决策支撑服务。

1、开展地质矿产调查,科学编制专项规划

长期以来,在我市开展了全区域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1:1万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以及为数众多的矿产地质勘探、地质灾害点勘查,形成了系统的地质矿产资料,为编制各项地质、矿产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全市境内57种矿产的开发利用,编制《丽水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科学开发、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设置开采区、限采区、禁采区。在城市、旅游景区、重要水源地等周边设置了21个禁采区,总面积1545平方公里。

为了保护生态河川,减少河砂开采,积极推广应用人工机制砂,莲都区、青田县、缙云县等进行了机制砂石料矿产资源调查、勘查,编制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为河道禁砂提供资源保障。

对全市872处地质灾害的防治,编制了《丽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根据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划定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预防区,通过工程治理、人员搬迁等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危险,达到防灾减灾目的,保护地质环境。

结合生态移民工程,编制了《丽水市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专项规划》,规划在2012年前对15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4297户20810人实施搬迁避让。

2、加强城市工程地质工作,保障生态城市建设安全

丽水市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浙东南褶皱带丽水—宁波隆起区西南段。全市的主要城市、城镇分布在山间河谷盆地,地形地貌复杂,地表下面的地质情况千差万别,开展各项城市建设、工程建设,首先要摸清地质状况。在政府主导下,充分收集已有资料,进行城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调查,建设城市地质信息平台,建立地质资料共享机制,为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地下空间利用、城市供水、废弃物处置等提供地质信息,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基础资料。

3、做好农业地质调查,促进生态农业建设

农业地质环境是农业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环境,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载体。通过对深、表层土壤中地球化学指标的区域分布特征、标准、环境质量和土壤中土壤肥力等级、有益微量元素丰缺及有害元素的调查评价,为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提供科学依据。2005至2007年,丽水市启动了松古盆地、碧湖盆地农业地质环境调查项目,调查面积643平方公里。调查成果表明,丽水市松古盆地碧湖盆地95%以上的土地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二标准,98%以上土地土壤环境质量符合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除城镇居民地周围外,调查区农产品安全状况良好,并且部分杨梅、鲜玉米、蚕豆等农产品,达到了标注富硒农产品的要求。通过调查工作,为扩大丽水市优势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增加农产品的品质内涵,提供基础资料。

二、优化地质环境,保护自然生态

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是环境体系中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优化地质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丽水市地貌以中山广布、峡谷众多、间夹狭长山间盆地为主,地质环境较为脆弱,加上工程活动造成的人为诱发因素,地质灾害的发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区和易发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遍布全市,其中高易发区3972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3%。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优化地质环境,有效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1、推进地质灾害搬迁,减轻地质环境压力

结合生态移民,开展百村千户避险安居工程,编制《丽水市地质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专项规划》(2007~2012)。自2006年以来,积极推进地质灾害搬迁工作,三年共完成地质灾害点12114人的搬迁避险,到“十一五”末,计划完成20000人的搬迁避险任务。通过地质灾害搬迁,避免了毁林开荒、陡坡种植,避免了新的水土流失,同时采取宅基地复垦、退耕还林等生态环境恢复措施,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地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诱发因素。

2、实施地质环境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自然因素诱发和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对丽水市的地质环境造成了破坏,影响了生态环境。2006年以来,全市投入8700多万元对72个地质灾害点和6 1座废弃矿山实施工程治理和生物治理,消除地质灾害危险,涵养地质生态环境。在废弃矿山实施治理过程中,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景则景的原则,不少矿山岩面、宕口经过整治后,成为美丽的生态景观。丽水市区溪口大桥东端是一个长期开采石料形成的废弃矿山,完整的山体被挖空一大块,与周边形成巨大的视觉反差,作为丽水城的西入口严重影响城市形象,2006年投入资金400多万元进行治理,现已基本恢复原貌。

3、创建绿色生态矿山,实现矿业持续健康发展

绿色矿山建设是保护丽水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国土、环保部门根据省级绿色矿山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绿色矿山创建实施意见。全市的绿色矿山创建工作从2009年开始,经过二年试点,所有年开采规模在6万吨以上的露天矿山和1万吨以上的地下矿山限期开展绿色矿山创建。绿色矿山将达到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的“五化”标准。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最大化和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使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遂昌金矿是第一批省级绿色矿山创建试点单位,于2007年8月16日,通过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的考核验收。遂昌金矿成为丽水市第一个省级绿色矿山,也是全国首个黄金生产矿山的绿色矿山。遂昌金矿结合绿色矿山创建,进行矿山公园建设,已于2008年四月通过验收,成为我省唯一的国家矿山公园。在遂昌金矿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将在我市范围内进一步推开,2010年始,全面推进绿色矿山的建设,目前全市有九个省级绿色矿山在创建中。

三、开发旅游地质资源,发展生态旅游

丽水地处武夷山系腹地,洞宫、仙霞两山脉穿境而过,地层古老,地质构造复杂,燕山期岩浆活动剧烈,是我省地质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造就了许多经过几千万年乃至几亿年演化的地质遗迹、地质地貌和地热温泉,是主要的旅游地质资源。丽水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要以旅游资源作为基础,其中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地质资源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它是自然界留给我们人类的自然遗产,是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据资料,国内外绝大部分的风景区,都是在各有特色的地质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和开发的。可见,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

1、坚持保护开发并重,发展地质特色旅游

为了摸清资源家底,更好地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开发,丽水开展了全市地质遗迹普查,遂昌、缙云、景宁等三县进行了地质遗迹资源专项调查。全市已发现地质遗迹120处,类型以火山构造、火山岩地貌和矿床类为主,另外,还有丹霞地貌、冰川遗迹、地层、化石等,在省内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有14处,旅游地质资源较为丰富。莲都东西岩景区、遂昌金矿结合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编制了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在保护的同时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建成省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矿山公园,成为丽水的特色旅游景区。

2、开展地热温泉勘查,提升丽水旅游品质

温泉是一种地热资源,温泉旅游具有休闲、保健、养生等特点,是高品质旅游产品的体现。为了提升丽水旅游品质,寻找、开发地热温泉资源成为一项迫切需求。丽水地热异常较为明显,盆地和盆地边缘断裂发育,具有寻找地热资源的地质条件,近年来在遂昌湖山、缙云周村、莲都郎奇等地相继开展的地热勘查。2006年12月,遂昌湖山香炉岗地热资源勘查探采结合井工程竣工,打出丽水第一口温泉井,日出水量1500吨,居浙江第一,水40摄氏度,在人工温泉中居浙江第二。利用湖山温泉地热资源,遂昌已开发了红星坪温泉旅游度假村,凯恩集团也将投资开发温泉旅游。

地质工作在生态市建设的各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丽水的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猜你喜欢
遂昌丽水市丽水
丽水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丽水发现新物种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何鹤
2018中国(杭州)国际少儿漫画大赛遂昌展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丽水市特色足球展示
丽水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五行遂昌 一诺千金 绿色崛起新遂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