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林元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不断发展,世界各国来华人士也与日俱增。为了适应这一形势,许多地方都不约而同地对公共标识中的文字信息进行了英译。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公共标识,其信息用语在翻译和使用上均存在许多问题,不仅没能实现期望的效果,反而损害了城市公共标识系统的形象。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就已经有学者呼吁关注公共信息用语的英译问题。我国一线外语类期刊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设有“公示语翻译”栏目。与学界越来越火热的讨论“相映成趣”的是大街小巷层出不穷的误译、歪译和胡译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各地负责公共标识制作、安装、使用以及监督的质量部门,便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标识用语的英译质量问题严重,一方面有译者的水平因素,另一方面更是管理制度的缺陷。但是现有各类有关公共标识制作的技术标准均不专门涉及标识用语的英译问题,形成了“社会使用无法可依,质量部门无法可执”的局面。这种普遍“无法”的状态存在于绝大多数需要使用外文标识的单位。笔者在参加编写《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语错译解析与规范》一书时,提供的一则误译案例——“公开承诺”,被该书主编潘文国教授定为“一个诸错皆备的典型例子”。
公开承诺
(一)服务热情,礼貌待人,办事公正,诚实守信,接受监督,有错必纠。(二)接警迅速,有求必应,排除险情,不辱使命,决不畏葸不前,为群众排忧解难。(三)按程序、规定、制度办事,不推诿,不刁难,实行首问负责制,方便群众办理业务。
Promise Openly One,service enthusiasm,courtesy treat person,it is just to handle affairs,is honest to keep promise,accept supervisor,have mistake surely Jiu.Two,receive Jing quick,have to beg surely should,remove dangerous feelings and not insult mission,fear on no account Xi not before,for passanger row You unite disaster.Three,handle affairs according to program,stipulation and system,do not push Wei,do not make things difficult for,carry out head ask system of job responsibility,facilitate the masses.(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0:242)
这是某地海事部门的对外承诺,牌匾制作精良,但一眼就可以看出译文照搬了机器翻译。此等译文的产生让我们更多要思考的是制度的因素,海事机关并不缺乏英文人才,把这种“硬文”印上牌匾挂出来,可以说该单位对外文标识的使用完全没有管理意识。
上海市较早已认识到了从制度入手建设城市公示语翻译质量的必要性。2003年上海市政府研究并发布了《关于加强本市公共场所英文译名使用管理的若干意见》(沪府发〔2003〕42号),文件在“实施范围”、“英文译名使用规范的确定”和“管理职责”这三个方面作出规定,表明公共信息用语翻译管理已经被纳入了城市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在该文件的支持下,2004年上海市成立了“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委员会”(下文简称“英译委”),由上海市语委办牵头,对公共信息用语的英译规范进行学理上的研究。公示语翻译标准化在制度上和学理上的研讨工作形成基本头绪:由语言文字部门组织专家学者,按照质量标准的规范要求,在学术层面上制定翻译标准的草案;质量部门对草案进行认证、审改,以地方标准的形式向全社会推广,并负责后期管理。上海市公共标志用语的翻译,正式纳入了质量体系的监督和管理范围。
对于公共标识英文的使用,质量标准系统已有一定程度的探索,主要是地方质量部门基于社会实践的需要做出了宝贵的尝试。如成都市、北京市、青岛市、山东省和广东省质量部门先后发布了相关标准。国家标准方面并没有相关标准直接涉及外文使用,但却由于制度、体制等原因,实际上对公示语的译写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公示语翻译是新时代环境下的新问题,因此在标准化的权责、实施范围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制度困难。具体难题表现在:
现有涉及翻译和外文使用的国家标准主要是GB/T 10001系列《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该系列目前已有10套标准)和GB 17733-2008《地名 标志》。GB/T 10001系列标准最早可以追溯到1983年的GB 3818《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这一系列标准的推广和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大大提高了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服务效率和质量。但正如其名称所示,GB/T 10001系列标准根本不针对“用语”,因而在规范信息用语的翻译和管理上效果有限。
GB 17733-2008《地名标志》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是公共信息用语翻译管理的另一个上位管理规定,主要涉及地名的拼写,该标准代替了GB 17733.1-1999《地名标牌城乡》。其实地名的翻译,国家已经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我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然而由于我国语言文字发展的特殊经历,这个本来没有什么特别技术难度的地名翻译问题在实践中却显得格外复杂。GB 17733-2008作为国家强制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复杂的情况,主要因为没有很好解决“拼音使用方法”和“地名范围”问题。
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地方标准主要依据有三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和《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其中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下列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作):(一)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二)药品、兽药、食品卫生、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种子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三)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可见,“公共信息用语翻译管理”、“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等并不属于地方标准研制的范围之内。因此,各地方相关公示语外文使用标准均限定“标识/志”,目的是让公共信息用语翻译进入“安全”、“产品质量”范围,以获得法律效力。GB 17733-2008也正是从“制作”标志的角度切入地名拼写规范管理。但这实际上留下了巨大的英文译写及使用的真空地带。比如,互联网系统、公共生活领域的语音播报系统和多媒体视讯系统、动态数字显示系统等领域的外文使用,就难以找到合适切入点进行规范。
“重图轻文”是对于“标识”用信息文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GB/T 10001系列标准基本上没有涉及标识文字信息的处理。而同样是“标识”标准,美国的两大安全标识研制机构职业安全和卫生管理局(OSHA)和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颁发的标准 29 CFR 1910.145.T《预防事故的标签和标记(Accident Prevention Signs and Tags)》和ANSI Z535安全警示系列标准,均对标识的文字信息(Wording Message)或信号文字(Signal Words)做了特别强调。尤其是后者制定的ANSI Z535.2-2002《环境和设备安全标志》,对“Word”的规定占据了1/3以上的篇幅,出现频率达153次,并且在附录B中对外文的使用做了5条详细的规定。相形之下,GB/T 10001系列则显得“重图轻文”。在实践过程中,有些专家再进一步“打折”,形成了“重图贱文”氛围。
2008年7月开始,由上海市语委办牵头,在上海市标准化研究专家的指导下,“英译委”着手研制《公共场所英译规范》。华东师范大学应用语言研究所在标准研制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精力,不仅在前期的语料收集、文献调研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探索了翻译的技术方法,保证了译文的准确、地道,大大提高了标准研制的效率和进度。
江浙沪三地的《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规定“在首先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进行译写”。这条规定不仅使得《规范》成为质量部门监督外文使用的便利工具,也维护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质量体系中的尊严。而ANSI Z535.2-2002针对含多种语言的标识,也同样规定英文表达始终需要出现。
① 行文简练便于明白、直接地标示功能、发出指令。在现实公共语言生活中,公共信息用语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指令”和“指明功能”;
② 公共信息用语如需制作成标志,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因此必须使用简练、直白的语言,表达最明确的信息。《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采用的原则是,能用短语的一律不用句子。
为此,编制组删去了一定数量的公益广告和宣传口号。有的公益广告含有指令信息,确有需要译出,一般不按字面直译。如“小草有生命,脚下多留‘青’”,编制组只翻译其基本指令信息——Keep Off the Grass。具体到某一条目,也需考虑指令的对象。如“宠物便后请打扫干净”,编制组分析其指令对象是豢养宠物的人,而不是专司清洁工作的人员,故将其译作Please Clean After Your Dog。
译文语言信息明确,包括设施及功能信息标示明确以及警示和提示信息指令清晰。公共信息用语要起到公示的作用,必须准确无误地告诉受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涉及安全保障等的警示性信息,为了让最多数的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编制组在翻译过程中采用较为严肃的语气,乃至使译文具有醒目的视觉效果,如:No…,Do not…等。某些情况下,为了使指令清晰,还可增添一些信息,如“禁止采摘”宜译作No Picking Flowers or Fruits。
要根据不同公共信息用语的性质灵活运用直译法、意译法、正译法、反译法等,以保证译文达到最佳的公示效果。比如,反译法可以使较为生硬的中文语气变得委婉,如:“闲杂人等不准入内”译作Staff Only;可以使冗长的中文信息变得指令清晰,如“旅客通道请勿滞留”译作Keep Walking;有时也更符合英语的使用习惯,如“油漆未干!”译作Wet Paint!。
总的来看,《规范》不仅符合国际通行标准,而且结合了我国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科学合理的翻译规范,为质量部门开展卓有成效的标准化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发布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其主要体现在:上海市质监部门根据《规范》对辖区的公共信息标识进行了多次排查,消除了大量误译;另一方面,上海市语言文字部门也积极开展宣传监督活动。2009年9月14日,上海市开通了“上海市公共场所语言文字应用监测平台”,受理“中文使用不规范投诉受理”,“英文使用不规范投诉受理”和“规范译文查询受理”。截止2010年6月,该平台一共受理了近300条投诉信息。可以说“以标准化求规范化”的思路和工作方式,效果显著。当然,“规范化”的工作方式仍然可以进一步提高,当下一些可能“绕开”《规范》实施范围的情况值得研究。
公共信息用语的英译规范化需要结合语言文字管理本身的特点,不能仅仅局限于“图形标志”,应当而且必须扩大到“文字标识”。标识并不局限于图像,美国的两大主要标识标准化机构均区分“Signal word panel”、 “Message panel”和 “Safety symbol panel”三类标识,具体使用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哪一类最适合使用。“重图轻文”的思路有时会导致管理上的漏洞。
以世博园区的公共信息用语英译审核为例,笔者于2010年2月11日在香港接到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通知,对日本GK公司设计的438个世博园区图形标志用语的译文进行审核。为了保证译文的准确,笔者对每一条译文都进行推敲,并使用了谷歌英文版的图片检索功能进行了核实。最后提出了24条修改建议,此次审核应该是严格把关的。然而,笔者后来进入园区,实地看到男厕所里的“大便Stool”、“小便Urinal”不觉大惊:当初审核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见到这些古怪的用语?细想问题还是出在“图形标志”上。男厕所分成两区——这本身就毫无道理——每一区上都配有GK公司自己创造的“图形标志”——但这两个图形标志上没有任何文字,“大便Stool”、“小便Urinal”是单独置于图形标志的下方,因而不属于“图形标志用语”的范围,成了“漏网之鱼”。实际上,世博园区的“用语”英译基本上没有经过质量部门或者“英译委”以及其它任何专家审核。用语翻译失误仍然存在,如入园处的安检牌“Please accept inspection consciously”,是笔者在《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语错译解析与规范》之中提出的一种典型误译:“请自觉排队进站 Please Consciously Queue”。
公共信息用语的译写规范需要确立明确的上位管理地位,质量部门需要统一规划现有各系统内部自定的英文译写规范,避免“规范出多门”。
一般情况下,各公共场所使用的“标识”由质量部门统一认证、管理。由于以前没有统一的英文译写规范,各部门内部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英文使用方案,本质上是GB/T 10001系列标准衍生出来的部门、行业规范。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各行业部门“有法不可依”,虽然了解到有新的《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却不得不照上位管理规定执行。
笔者曾受市绿化管理局的委托,审议上海辰山植物园公共信息用语翻译。辰山植物园是由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林业局共建的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园区管理者对公共信息用语的翻译相当重视,笔者感到很受鼓舞。但问题是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内部有个《上海市公园绿地公共信息图形标志应用手册》,设计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图形符号标志,其中绝大多数图形配有中英文“名称”(类似GB/T 10001),而且这个手册的附录是规范性附录,全市公园绿地需要统一执行。辰山植物园的某些误译实际上是沿用了这个上位管理规定,如“禁止戏水”No Touch water,怎么改正,公园管理者左右为难。又因试运营在即,一些英文无法及时调整。笔者认为,与之类似的部门、系统内部的英译管理规定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有现实的实用价值,本来是件好事。但现在既然已经有了全市统一的新规范,各系统则应当据新规范统一修改各自的内部规定,并告示下属各单位。
笔者相信,随着“学规范,用规范”的观念不断在全社会宣传贯彻,《规范》在全社会公共信息用语翻译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上海的外文使用质量也将因此进一步提高。